鑽石的形成原因是什麼?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2020-11-23 我愛鑽石網

鑽石的形成原因——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從目前開採的鑽石礦中發現,絕大多數的鑽石形成年代都在20億至30億年前,在南非地區發現的一些鑽石的年齡甚至達到了45億年左右,這也能在一方面證實鑽石是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開始在地球內部結晶的。鑽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

那麼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巖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遊,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衝刷來到下遊,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就像淘金那樣。

金伯利巖

1850年左右人們了解到有一種礦石中富含鑽石,1867年,在南非小鎮金伯利附近大規模的發現了這種巖石,並且正式更名為「金伯利巖」;此後淘鑽石改成了挖鑽石,南非地區也成為知名鑽石產地。

鉀鎂煌斑巖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巖稱鉀鎂煌斑巖(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巖,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鑽石的形成原因——隕石撞擊

當攜帶石墨的隕石撞上地球時,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能把石墨轉變成稀有且極端堅硬的金剛石。

2008年,一塊橄輝無球粒隕石掉落在蘇丹努比亞沙漠中,在它降臨地球之前,科學家們就對其展開追蹤,並把它命名為Almahata Sitta(阿拉伯語中「第六站」的意思)。研究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塊普通的隕石,仔細分析後,科學家確定這塊隕石裡含有金剛石——鑽石的原石。

「鑽石城」德國諾德林根(Nrdlingen)小鎮就是隕石撞擊之後建成的。

鑽石城

1500萬年前,一顆1公裡寬的小行星以每秒25公裡的速度撞擊地面,產生了一個26公裡寬的隕石坑,周圍基巖遭受強烈的熱量和壓力,內部的碳氣泡幾乎瞬間變成了不足0.2毫米的微小鑽石,肉眼勉強可見。由於不知道巖石中含有鑽石,小鎮裡的建築物幾乎全部用鑲滿鑽石的巖石建成。於是,諾德林根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鑽石城"。

鑽石城

以上就是關於鑽石的形成原因的介紹,通過了解我們知道鑽石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地球深處高溫高壓形成,二是隕石撞擊形成。這兩種形成因素都表明了鑽石的來之不易。

相關焦點

  •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鑽石有什麼價值?
    說到天然鑽石有什麼價值,我們首先要知道天然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天然鑽石誕生於地表以下約160公裡處。每一枚天然鑽石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地幔中的高溫高壓使碳元素結晶形成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礦物——天然鑽石。
  •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那麼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戴維尼鑽石專家和你一起分享鑽石是怎麼形成的!1、鑽石中文名稱:金剛石英文名稱:Diamond摩氏硬度:10化學成份:99.98%的碳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2、物理性能:是天然礦物中的最高硬度,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仍會碎裂。
  •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一、鑽石的形成條件早在18世紀後期,科學上就誣實了貴盆的金明石與普通的石墾都是由破原子組成。當碳原子呈六方環狀的層狀排列時。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離做耐火材料—石舀.當碳原子呈立方最策密堆積.彼此以共價健相連時.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礦物—金附石。
  • 藍色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藍色鑽石的相關知識。藍色鑽石是彩色鑽石的一種,天然的十分罕見,價值也很高;藍寶石也有人工合成的,但價值不及天然的來得高。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從而形成了多種顏色,這些彩色鑽石中以紅色、藍色、綠色、粉色最為稀罕且珍貴,每一個顏色的深淺不同又可以細分為淡彩、彩、鮮彩、豔彩、濃彩和深彩。
  •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鑽石的年齡有多大嗎?
    人們往往用天上的星星來比喻鑽石, 因為它們經過打磨後,就像天上的繁星般閃爍著璀璨的光。 然而,對於鑽石大多數人只知道它很昂貴,卻不知道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它有多大的年齡,鑽石有多少種顏色,以及為什麼有這麼多顏色。鑽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 【鑽石知識】鑽石的形成過程
    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形成的。被巖漿帶到地球表面。巖漿在上升過程中,同時也會把一些相關的礦物「擄獲」到地球表面。
  • 各色鑽石形成詳解
    黃色鑽石Ⅰ型鑽石多是無——淺黃——黃色系列,對於Ⅰa型鑽石可以用色心理論來解釋其顏色成因;而Ⅰb型鑽石用能帶理論可以做出更好的解釋。 根據色心理論,Ⅰa型鑽石中不同聚合態形式的N可形成不同的結構缺陷,從而形成不同的色心,對可見光產生不同的吸收,鑽石的顏色是由多個色心共同作用的結果。
  • 彩色的鑽石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鑽石是本質是C(碳),這也是很多人說鑽石是智商稅的地方。因為N原子進入的含量和存在的形式不同對鑽石有著不同的重要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些N原子將鑽石分成不同的類比。鑽石可以按照顏色分為兩大類:1.無色——淺黃(褐、灰)色系列:包括近無色到淺黃、淺褐、淺灰色。2.彩色系列:包括黃色、褐色、紅色、粉紅色、藍色、綠色、紫羅蘭色、黑色等。
  • 鑽石的來源,鑽石是怎樣形成並被切割的?
    鑽石形成於地下160千米的地幔層的一般條件是:碳元素受壓力至少為3x 10千帕,溫度至少為400C。如果兩個條件有任何一個不具備,那麼形成的就是石墨而非鑽石。在150千米或更深的地下,壓力會達到約5x 10千帕,而溫度則會超過1 200C。
  • 黃金和鑽石哪個更稀有?是怎麼形成的?
    博科園-科學科普-物理類鑽石是永恆的,黃金是珍貴的,但哪一種更稀有?這種稀有與我們在珠寶店看到的價格有什麼關係嗎?事實證明,答案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明確」。地球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烏爾裡希·福爾(Ulrich Faul)說:金是一種重金屬,是地球上較為稀有的元素之一,是中子星碰撞時形成的。地球科學教授、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達爾豪西大學高壓地質研究實驗室聯合主任亞娜·費多查克說:在地球形成過程中,最重的元素被吸引到地核,這意味著在地殼附近很難找到大量的黃金。
  •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原石是什麼?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
    導語: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原石是什麼?說出來你不一定相信有句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作為極其稀少而又美麗的鑽石,是所謂的「寶石之王」,在長遠的歷史以來都十分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女人。鑽石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著非常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預示著崇拜和畏懼,同時人們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當下已成為普通人都可擁有、佩戴的寶石。現在很多人將鑽石視為美麗和富有的象徵,所以從第一塊鑽石被開採之後,鑽石便迅速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在平常大家的認知裡,鑽石往往是閃亮的、美麗的、完美無缺的,但請問大家知道鑽石的原石是長什麼樣子的嗎?
  • 鑽石形成原因終於揭開,原來地球把海底循環利用成鑽石!
    不管怎樣,一大塊碳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結晶成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事實上,科學家們一直不確定他們是如何形成的。一種主流的理論認為,當海床板塊(海洋板塊的一部分)在所謂的構造俯衝帶在大陸板塊下研磨時,許多鑽石就形成了。在這一過程中,大洋板塊和海底的所有礦物都深入到200多公裡深的地幔中,在那裡,它們在比地表溫度和壓力大數萬倍的高溫和壓力下慢慢結晶。
  • 珠寶知識:藍色鑽石是如何形成的?
    近年來,各大拍賣場上鑽石屢創輝煌,尤其是藍色鑽石更是珠寶拍賣會上的寵兒,價格也是日益高漲。想必大家也會有好奇:藍色鑽石的顏色怎麼形成的呢?所謂的IIa型鑽石和IIb型鑽石有都分別是什麼?如果鑽石只由化學元素純碳組成的話,它會被分類為IIa型。當晶體不存在缺陷時,它是無色的。在IIb型鑽石中,當非常低濃度的硼原子替代了鑽石的碳原子,只要幾個ppb(碳原子裡十億分之一的硼原子)一丁點的數量,即足以使鑽石產生藍灰色、灰藍色至藍色調。
  • 科普:鑽石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不管怎樣,一大塊碳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結晶形成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事實上鑽石形成時間太長了,以至於科學家對其如何形成的並不確定。一種流行理論認為,當海床板塊層(海洋板塊的一部分)在大陸板塊之下研磨,期間會形成鑽石。
  • 研究揭示鑽石形成新機制
    《自然—通訊》近日發表了一種可以解釋天然鑽石如何形成的新機制。根據這個新模型,在地球深處水—巖的相互作用中,酸鹼度(pH值)的下降會帶來鑽石的沉澱。過去,鑽石的形成一直被歸因為和地底深處液體或者巖漿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科學家對這些反應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此前也尚未研究過pH值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美國馬裡蘭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DimitriSverjensky和團隊使用一個理論分析模型模擬了鑽石的形成條件。
  • 鑽石為什麼能帶來地底的消息?細說鑽石形成過程給你答案
    有些寶石因為數量比較多,所以價格並不高,但是如果要討論價格昂貴的寶石,那鑽石一定會毫無懸念的勝出,鑽石是現在人們最關注的寶石了,這也不意外,那些高品質的寶石透明的程度非常非常高,看起來晶瑩剔透的,經過切割之後,會按照特定的路徑改變照射到它身上的光線的方向,看起來好像他自己就會發光一樣。鑽石通常來說都很小,很少見大塊的鑽石,你知道現在人類已經找到的最大的鑽石有多大嗎?
  • 煤炭還能變鑽石?別被課本矇騙了!鑽石形成的4種方式是這樣的!
    要知道陸地植物可是煤炭形成的原材料,這也就意味著,僅此一點就足以證明鑽石礦並不是由煤形成的。這個想法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煤層是沉積巖,通常以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巖石單元出現,鑽石則出自充滿火成巖的垂直巖層,且煤炭不可能存在於鑽石形成的深層區域。那麼,鑽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以下四個過程可以是目前地球上存在天然鑽石的原因。
  • 鑽石真的值錢嗎?看了鑽石是如何形成的,也許你就明白了
    手指上的鑽石很可能是由在地球深處的再生海床形成的。根據澳大利亞雪梨麥格理大學地球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許多鑽石中的鹽跡顯示這些石頭是由古老的海床形成的,這些海床深埋在地殼的深處。在地球表面發現的大多數鑽石都是這樣形成的;其他的是由地幔深處熔化的結晶產生的。
  • 存在鑽石雨!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碳元素即使只有1%,也能形成鑽石
    但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研究發現了一件比較值得人們興奮地事情,那就是海王星和天王星上存在著超強高壓,這就意味著它們能輕易地把碳原子壓成鑽石。雖然這個發現很值得人們高興,但很快就被一個事實潑了冷水。因為就目前我們對於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探測情況來看,這兩顆星球上的碳元素只有1%左右。
  • 鑽石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嗎?鑽石形成過程和鑽石發展史告訴你
    「鑽石」這個詞語最早起源於希臘語「adamas」,是不可戰勝的意思,象徵著一切堅硬無比的材料或者礦物。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世界上最堅硬的,唯一一個由單個元素構成的寶石。45億年前在地球誕生後不久,地球深部就已經開始慢慢形成最古老的鑽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