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從明從一名學徒到普通工人、高級技師到國家級技能大師、大國工匠,再到中國好人、最美職工、全國勞模,他在技術創新的路上鍥而不捨、精益求精,成為鉑族稀貴金屬提煉核心技術的傳承人和創新者。
潘從明所在的提純班是從貴金屬總含量不足10%的原料中,完成7種貴金屬的高效分離,將每一種貴金屬產品中20餘種雜質的總含量穩定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確保質量100%的同時純度達到99.99%的要求,為了達到這個要求,24年來在創新路上潘從明從未停歇。
2017年潘從明發明的「顏色判斷法」作為鉑族金屬精鍊師的「絕技、絕活」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向世界同行推廣,他也成為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大國工匠」欄目重點宣傳人物。
2019年潘從明攜「鎳陽極泥中鉑鈀銠銥綠色高效提取技術」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一線工人獲獎,這是西北五省首例,也是甘肅省目前唯一獲得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工人農民組」的獲獎項目。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專家組評價: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十四載,潘從明不僅練就出火眼金睛,僅用肉眼便能判斷出渾濁溶液中不同貴金屬的含量,同時創新設計出的新型鉑鈀銠銥提取技術更推動了我國貴金屬清潔、高效生產技術的飛速進步。他帶領團隊通過設備改造、工藝優化等,使金川鉑族貴金屬從設計能力400㎏到現在生產能力4500kg以上,創造出金川貴金屬產品連續33年保持99.99%純度、品級率達到100%的奇蹟,而所在提純班也被評為「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
當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把單位當家、工作當生活的「大國工匠」,在拿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榮譽後,就該歇歇時,2020年1月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潘從明,回到金川的第二天就回到生產一線,好像昨天的一切都不曾發生一樣。
原來2020年1月份,正是金川集團「貴金屬一、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項目」單體試車的日子,這是金川集團2019年的重點項目,也是甘肅省重點項目。
回到工作崗位的潘從明和團隊,在「貴金屬一、二次資源綜合回收利用項目」設備單體試車過程中,共發現現場存在的9大類問題600餘項,他說:「作為參與者,我一定要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而這距離他領獎回來不到20天。
2019年中旬,距離該項目建設竣工不足半年時,金川集團銅業公司分兩批次將66名新員工調入提純工序,為新項目試車、達產達標提前補充人員,這就意味著新員工必須在這半年內完成工藝極其複雜的鉑族金屬冶煉的學習。
時間緊、任務重、數量多,潘從明帶領團隊制訂出一套「PDCA」循環的新員工培養模式,通過輔導新員工制訂職業規劃、崗長親自培養、督促完成實習報告等形式,綜合提升新員工的個人素質和技能水平,每一篇報告他都會用紅筆親自批改,公式寫的不對、流程畫的不清晰、哪怕是思想狀態不積極,他都會找來新員工為他們答疑解惑,在崗位上碰到新員工就會提問,不懂就會給他們示範講解。正是因為這樣,僅僅不到半年時間,66名新員工基本具備頂崗能力。
潘從明帶領他的團隊目前已擁有國家級發明專利30項,還有28項正在申請中,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6項,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共18篇(SCI檢索2篇、CA檢索1篇),他已累計培養獲得甘肅省及金川集團公司技術能手、技術標兵等貴金屬精煉人才35名,金川集團銅業公司貴金屬分廠聽過他傳業解惑的員工更是比比皆是。
2020年11月24,潘從明再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並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身穿金川集團綠色工作服,瘦小的身軀卻承載著堅定地信念和對貴金屬的熱愛與執著。
11月25日,潘從明再一次載譽而歸,在傳達和學習完習近平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重要講話、大會精神和各位勞模先進的創新思想、理念後,他說:「這份榮譽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金川和全體一線產業工人。成就的取得,得益於金川集團重視人才培養,為職工搭建的各類良好發展平臺;得益於團隊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未來,希望可以繼續在創新中尋找,可以繼續優化工藝技術,從更少的原料中提取出更多的貴金屬,為國家節省更多的礦產資源,以身作則,帶動和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術強企之路,帶領團隊繼續努力在「十四五」期間,為金川實現「強銅擴貴」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貢獻力量。」
記者 高嘉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