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SpaceX將在「本周」晚些時候開始製造「星際飛船」的首個超級重型火箭(Super Heavy)原型,甚至透露了將在不久後希望使用該火箭原型的計劃。
超級重型火箭比整個兩級獵鷹9號火箭(Falcon 9)或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還要高,它將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強的液體火箭助推器。

超級重型火箭高約70m,滿載液態氧和甲烷推進劑後,至少重3500公噸。根據馬斯克的說法,SpaceX的超級火箭的推力目標為7500噸,這是土星五號和蘇聯N-1火箭推力的兩倍以上,是SpaceX自己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推力的三倍以上。
理論上講,雖然超級重型火箭比獵鷹重型火箭大上幾倍,也更強大,但由於它的單核結構,它在本質上要比獵鷹重型飛船簡單得多。用同樣簡單的鋼環來組裝星際飛船原型,超重型飛船的建造成本要比獵鷹重型飛船低很多。

由於SpaceX公司通過幾個月的「星際飛船」生產、測試和迭代改進已經獲得了經驗,超級重型火箭的初始生產可能會有一個順利得多的開始,但仍有幾個主要的挑戰。
根據媒體記者埃裡克·拉爾夫(Eric Ralph)8月31日的爆料:「在2020年的虛擬人類大會上,伊隆·馬斯克表示,本周,SpaceX將開始建造第一個超重型火箭助推器(SN1)。引擎的數量將減少到28,以簡化配置。外圈的20個火箭發動機將使用250噸推力猛禽引擎。

SpaceX在設計其「星際飛船」開發計劃時,通常首先考慮最困難的技術挑戰。猛禽引擎測試是在2016年9月進行的,SpaceX同時也製造並測試了一種採用碳纖維的複合材料的全尺寸原型機,雖然這種材料最終由於2018年底轉向鋼鐵而被淘汰。接下來,Starhopper星艦原型機作為一種概念的證明,在一個沒有保護的露天帳篷裡組裝一架可飛行的不鏽鋼火箭。

接下來是「星際飛船 「原型機Mk1,它是在同樣簡陋的條件下建造的一個全尺寸原型,但是使用鋼的厚度要薄得多。 Mk1最終過早失敗,成為了SpaceX大幅提升其南德克薩斯火箭生產能力及其製造技術的催化劑。
從2020年1月開始,SpaceX在接下來的七個月中完成了一系列複雜的測試,包括三個粗壯的「大鍋爐」原型機和五個完整的星際飛船原型機,它們通過了多次挑戰性壓力測試,溼衣彩排,猛禽靜態點火,甚至還發射升空短飛了150m。

「星際飛船」現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5分鐘以上的猛禽引擎運轉、著陸、防熱罩認證、軌道發射/再入/再使用)大多是軌道太空飛行器所獨有的。換句話說,鑑於到目前為止SpaceX在開發「星際飛船」方面已經取得的成就,它很可能已經做好準備,現在是時候建造一個功能齊全的超重型火箭原型機。

按照這些思路,馬斯克說,SpaceX有可能最早在2020年10月準備好「短飛」一個超級重型火箭原型機。馬斯克還指出,「超重型」火箭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是其異常複雜的推力「puck」,即一個金屬結構,必須容納多達28個猛禽發動機,並通過火箭的其餘部分傳遞所有推力。
根據以往的評論,SpaceX將開始助推器測試,可能包括最初幾次軌道發射嘗試。對於馬斯克前面提到的超級火箭「短飛」測試,據報導,超級火箭可以安裝最少兩個猛禽引擎來進行測試。

除了早期的測試和超重推力的「puck」開發,SpaceX面臨的其他挑戰可能是最終確定猛禽引擎的設計,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製造出數十臺發動機。到目前為止,SpaceX已經在18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40臺猛禽引擎原型機,而每對星際飛船和超級重型火箭都需要多達34個引擎才能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