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成渝「氫走廊」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6000輛

2020-11-26 瀟湘晨報

藍天白雲下的成都 資料圖片

1966年—2009年,「蜀山之王」貢嘎山冰川面積減少11.3%,海螺溝冰川平均每年消退25~30米……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四川將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11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亮出了一組數據顯示:「十三五」前4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碳排放強度降至0.66噸/萬元,累計下降25.9%,相當於減少碳排放約9500萬噸。2020年降碳形勢符合預期,預計全年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5%以上。據悉,下一步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並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

節能減排

四川打出組合拳

「我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氣候治理大格局已初步構建。」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經濟低碳水平看,是在穩步提升,比如化肥使用量連續5年減少,年均營林造林近1000萬畝,林木蓄積量達18.97億立方米,比如率先在全國構建出口產品低碳認證體系,上線綠色金融超市「綠蓉融」等等。同時,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全省水電裝機量穩居全國第一,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量、發電量佔比均達80%以上,基本建成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四川電網跨省最大外送能力居全國第一,近5年年均外送綠色電能約1400億千瓦時。

在低碳人居環境營造方面,全省也湧現出不少典型,如成都市創新「碳惠天府」機制建設,攀枝花、眉山碳排放連續4年下降,雅安碳排放強度保持低位。全省累計建成的綠色建築面積超過1.4億平方米,綠色建築佔城鎮新建建築比例達49%。交通運輸結構縱深調整,累計開行蓉歐班列超6000列,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實施公交化運營,省會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

「截至2020年10月底,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累計成交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量(CCER)1572.82萬噸,單邊成交金額突破1億元,按可比口徑居全國第三。」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250家重點排放企業碳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已基本建成,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累計開展培訓100多場、1.2萬人次。同時,率先在全國實現主要行業碳披露全覆蓋。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四川將制訂行動方案

「四川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脆弱區,近60年平均氣溫升高0.17℃/10年,近20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區域性、系統性、長期性影響逐步顯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另一方面,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仍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期,重化工產業「高碳鎖定」,且還存在認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礎能力、資金投入等短板,低碳轉型任務十分艱巨。

該負責人透露,圍繞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目標,下一步將積極探索符合四川戰略定位、發展階段、產業特點、能源結構和資源稟賦的低碳轉型路徑。其中,將按照分階段、梯次有序達峰的原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成都都市圈、攀枝花等具備條件的地區和行業先行達峰,推動三次產業及能源、建築、交通綠色復甦和低碳轉型,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實施控制甲烷排放行動,力爭碳匯項目規模達3000萬畝。

強化溫室氣體降碳協同減排,也將是有力舉措之一。四川將推動應對氣候變化與區域戰略、產業布局、行業發展、城鄉建設、能源轉型、數字變革、金融創新、環境管控有效協同,加強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管控,合理控制化石能源密集型產業,全面推動降碳減排。同時,將適應氣候變化理念融入空間規劃、防災減災、糧食安全、生態修復等領域,提高重點區域、領域和人群適應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具體而言,將依託新城新區、產業功能區、園區景區社區,謀劃布局一批低碳發展示範區、綠色發展基地、近零碳示範區、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大型活動碳中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等示範。「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成都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加快形成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協同發展新格局。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來源:愛看頭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打造成渝「氫走廊」 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6000輛
    2020年降碳形勢符合預期,預計全年碳排放強度較2005年下降約75%以上。據悉,下一步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並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  節能減排  四川打出組合拳  「我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氣候治理大格局已初步構建。」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春天」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4日至5日在成都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致辭中表示,在車用氫燃料電池產業,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燃料電池產業鏈基本建立。清潔高效、來源廣泛的氫能是中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則是推廣氫能源使用的突破口。
  • 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 
    以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為契機,內江正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成渝「氫走廊」戰略支點,推動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0年把新能源產業培育為1000億產業集群。一軸即成都—內江—重慶發展軸,內江將與成渝「氫走廊」沿線城市深化合作,推動氫能應用、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及汽車零配件、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內江還毗鄰規劃中「一港」——宜賓、瀘州沿江氫能物流示範港。多重優勢疊加,內江氫能產業發展的機遇更加突出。內江被納入成渝「氫走廊」的重要一環,離不開自身優越的資源稟賦。
  • 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分析
    20世紀90年代,包括奔馳、福特在內的國際知名車企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概念車型。進入21世紀後,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逐漸成熟。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分別為10輛、629輛、1275輛、1527輛、2737輛,2019年的銷量是2015年的272.7倍。
  • 內江傾力打造成渝「氫走廊」支點
    原標題:內江傾力打造成渝「氫走廊」支點   11月16日,內江市政府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氫能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以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為契機,內江正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成渝「氫走廊」戰略支點,推動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0年把新能源產業培育為1000億產業集群。   1   把握政策機遇 市場前景可期   氫能是一種潔淨環保、可儲存、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燃料電池研發是當前氫能高效利用的核心方向。
  • 氫燃料電池發展超預期!多地加速布局 行業爆發元年開啟(附股)
    國泰君安指出,雖然當前燃料電池車輛存量僅為千餘輛,氫能相關基礎設施仍遠不完善,且是否把燃料電池當作推廣類比於鋰電池新能源車2009年十城千輛推廣工程的階段仍有爭議。但在政策補貼疊加和技術進步支持下,未來數年氫能勢必與內燃機、鋰電池,氫能產業長期共存並佔據一席之地,行業當前具備爆發潛質。
  • 燃料電池「十城千輛」方案出臺進入倒計時,概念股名單一覽
    來源:財聯社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申報已啟動,包括上海、北京、山東、山西等多地已明確申報或出臺申報方案。業內普遍預期,隨著申報工作的啟動,燃料電池「十城千輛」正式文件出臺已進入倒計時階段。9月13日,上汽正式宣布「氫戰略」,大通發布了量產級的燃料電池MPV大通EUNIQ7;9月8日,北京市經信局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力爭2025年前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萬輛;6月17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萬輛,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5萬臺、整車產能2萬輛。
  • ...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鏈|燃料電池汽車
    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均制定了燃料電池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投入巨額補貼。由於日本自身的資源較為匱乏,該國甚至將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02年,我國確立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三橫」的電動汽車「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 上海:2023年燃料電池汽車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的總體目標
    根據《實施計劃》,到2023年,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運行超過30座,加氫網絡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應用規模全國領先;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整體發展水平達到國際領先,關鍵技術實現自主掌握。
  • 寧波打造全球矚目氫能產業基地 2025年投用1500輛燒氫車
    &nbsp&nbsp&nbsp&nbsp根據《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20至25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突破1500輛,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裝備企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氫能產業基地。
  • 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重卡亮相!拿下中國4000輛大單!
    1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現代汽車已與中國企業籤署了兩份諒解備忘錄,將在2025年前向中國供應4000輛氫動力卡車。 日前,現代汽車宣布,它已與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上海融和電氣科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籤署了諒解備忘錄。未來5年,該公司不僅將向這三家公司提供超過3000輛氫燃料電池卡車,還將幫助它們打造一個氫能移動生態系統。
  • 上海發布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
    為搶佔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創新制高點,實施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推進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科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實施期限為2020-2023年)。
  • 「氫」與「青」產生了「化學反應」 上海青浦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
    同時,「三通一達」等國內知名物流公司坐落於青浦區,物流配送網絡十分發達,適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運營。「青浦優異的生態基底稟賦,集中集聚的應用場景、高度突出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效應,為氫能產業在青浦集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大多已完成氫燃料電池汽車基本性能的研發,解決了若干關鍵技術問題,氫燃料電池汽車等產業已經開始走向產業化。
  • 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計劃:培育10家以上知名企業和獨角獸
    《計劃》提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目標為,到2023年,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運行超過30座,加氫網絡全國最大,形成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發展規模全國前列,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接近10000輛,應用規模全國領先;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國家補貼政策調整影響,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遇冷:今年1-11月份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為1288輛(交強險數據),同比下降19.5%。由於202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名單未公布,中央獎勵政策還未落地,預計12月份氫燃料電池汽車難以出現集中放量現象,2020年全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大概率在1500輛以內,相比2019年的3018輛明顯下滑。
  • 氫燃料車成本2025年與油車打平 留給純電的時間窗口僅剩5年?
    #汽勢Auto-First|張馳「預計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將與傳統燃油車趨平,氫能製取、儲運、加注等技術將同步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是兩種不同的技術路徑。氫燃料電池汽車消耗的是氫,在產生電力過程中,只生成水,加之氫有較高的能量質量比值和可製備的特點,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氫燃料被認為最有前景的燃油替代能源之一。氫燃料電池汽車,豐田和現代汽車走在了前面。2014年豐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面世,至今銷售已過萬輛。
  • 【杜科新材料 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預測
    由於202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名單未公布,中央獎勵政策還未落地,預計12月份氫燃料電池汽車難以出現集中放量現象,2020年全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大概率在1500輛以內,相比2019年的3018輛明顯下滑。
  • 韓國本土累計銷量突破萬輛 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技術顯示硬實力
    據韓聯社報導消息稱,截至2020年10月底,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車NEXO自2018年上市以來,在韓國本土累計銷量突破了10,000輛大關,成為全球首款在單一國家銷量過萬的氫燃料電池車型。其中,2018年NEXO銷售727輛、2019年售出4,194輛、2020年1-10月售出5079輛。
  • 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如何「叫好又叫座」?
    在汽車領域,以豐田、本田和現代為代表的部分車企,經過多年的關鍵技術攻關、技術考核驗證和特定用途領域商業化示範,突破了若干重要的燃料電池電堆及整車核心技術,整車性能已能夠達到傳統汽車水平。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已超過12000輛;同時,全球氫能供應基礎設計建設步伐逐步加快,已經建成運營近400座加氫站。
  • 美國已成功部署43座加氫站和8,57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美國加州作為全球最具示範效應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市場,已成功在AB8、EO B-48-18以及CaFCP Vision三大目標指引下部署43座加氫站和8,57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