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傾力打造成渝「氫走廊」支點

2020-12-04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內江傾力打造成渝「氫走廊」支點

  11月16日,內江市政府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氫能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加快內江氫能產業規劃編制、完善內江氫能產業鏈條、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示範應用場景打造、構建氫能產業發展集群等方面加強合作,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推動內江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軍氫能產業,內江目標明確。以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為契機,內江正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成渝「氫走廊」戰略支點,推動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0年把新能源產業培育為1000億產業集群。

  1

  把握政策機遇 市場前景可期

  氫能是一種潔淨環保、可儲存、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燃料電池研發是當前氫能高效利用的核心方向。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氫氣來源多樣,尤其是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氫能被列入能源範疇,氫能產業發展收獲重大利好。

  9月19日,在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上,內江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認為,未來氫會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至少10%,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對氫能產業青睞有加的內江早已捕捉到這一信號。8月26日,內江召開氫能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會做出明確判斷:氫能將優化全球能源結構,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建築等領域深度脫碳的重要能源載體,將帶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

  「內江正豐富和完善『十四五』能源規劃,推動內江市氫能源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內江正加快編制《內江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助力內江氫能產業實現更大的發展。

  2

  資源優勢突出 產業基礎扎實

  9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四川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基地、示範應用特色區域和綠氫輸出基地。明確將內江納入四川「一軸一港一區三路」發展思路。一軸即成都—內江—重慶發展軸,內江將與成渝「氫走廊」沿線城市深化合作,推動氫能應用、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及汽車零配件、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內江還毗鄰規劃中「一港」——宜賓、瀘州沿江氫能物流示範港。多重優勢疊加,內江氫能產業發展的機遇更加突出。

  內江被納入成渝「氫走廊」的重要一環,離不開自身優越的資源稟賦。據中國汽車產業集群推進委員會副秘書長餘萬明介紹,在資源儲備上,內江制氫資源充分,其中頁巖氣資源尤為豐富,已探明儲量6200億立方米,可開採4000億立方米左右的頁巖氣。

  「從目前的技術探索來看,經過論証,頁巖氣制氫技術趨於成熟,頁巖氣綜合利用前景可期。內江的制氫資源優勢突出。」餘萬明認為,內江冶金焦化副產氫量巨大,川威集團等企業的煉焦產能達180萬噸,焦爐煤氣含氫比例高達60%,具有很好的綜合利用價值。

  氫能產業發展中,氫燃料電池汽車被視為重要突破口。「內江有較為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基礎,轄區內有70多家裝備製造規模企業。」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的工業積累,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目前,內江已成功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申報城市群,正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

  3

  完善供應鏈 打造﹃氫走廊﹄支點

  內江地處「成渝之心」,依託獨特地理優勢,可打造成渝「氫走廊」戰略的支點,成為成渝兩地氫能產業的重要配套基地。

  「內江的氫能產業可進一步為成都和重慶所用,滿足成渝地區廣闊的市場需求。」據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和重慶的人口以及相應的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需求量大,而氫能源資源相對缺乏,為內江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川威集團地處威遠縣連界鎮,已經啟動年產9萬噸焦爐煤氣制氫綜合利用項目,制氫成本測算結果具備顯著的價格優勢。「連界鎮也是內江距離成都主城區最近的一個鎮,川威焦爐煤氣制氫項目供應成都市場具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內江還可通過建設頁巖氣制氫產業基地為成都提供豐富的氫能源。

  除了提供能源保障,燃料電池相關應用產業還能引導內江新能源產業發展,為內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資源優勢加上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內江完全有實力吸引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打造完整的氫能源產業上下遊供應鏈。」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內江區位和戰略優勢,加強與成都、自貢、宜賓的統籌聯動,還可打通成都-內江燃料物流車示範線,發展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網絡。

  接下來,內江將積極推動建設頁巖氣制氫產業基地落地,推動落地建設加氫站、氫能源綜合應用基地,吸引相關名優企業聚集、落地,開展氫能及相關產業裝備製造研發,不斷完善氫能產業及相關新能源產業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打造成渝「氫走廊」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6000輛
    據悉,下一步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並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節能減排四川打出組合拳「我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氣候治理大格局已初步構建。」「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成都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加快形成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協同發展新格局。
  • 四川:打造成渝「氫走廊」 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6000輛
    據悉,下一步四川還將支持更多地區開展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試點,並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  節能減排  四川打出組合拳  「我省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氣候治理大格局已初步構建。」「發展氫經濟,開展氫發電,打造成渝氫走廊,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6000輛。」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成都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加快形成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協同發展新格局。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 香港新華集團內江產業項目開工
    項目全部建成運營後,年營業額約150億元,稅收達2億元以上,將有力推動內江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密切與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合作,打造服務川渝、面向世界的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和商貿流通基地,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內江自古以來被稱為「川中樞紐、川南咽喉」,素有「成渝之心、大千故裡、甜城內江」美譽,區位優勢突出,輻射人口超過2億。
  • 總投資20億,成渝新經濟產教融合示範基地落戶內江
    11月2日,「成渝新經濟產教融合示範基地、成渝人力資源產業園項目籤約儀式」在內江市市中區舉行。儀式上,市中區人民政府與重慶未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信工博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進行了籤約。    這是市中區推進「產業項目提升年」,大力發展新經濟,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 內江經開區:建設「成渝之心」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經過20多年發展,內江經開區已聚集大批優質企業,正全力打造內江市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四川恆通動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自動化生產線通過智能系統進行操控,實現「人藥分離」的效果,其產品市場佔有率在成渝地區排名第一;巨騰國際通過實施「機器換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其主要產品佔目前川渝市場50%銷售份額,佔全國市場的30%。  今年以來,內江經開區實施工業技改項目45個,投資22.08億元,其中智能化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佔56.2%。
  • 權威解讀 | 內江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全會強調,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緊扣省委賦予內江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發展定位,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融入思路是,堅持聯通雙城、抓配套服務;堅持聯合毗鄰、抓協同突破;堅持聯動市域、抓自身發力。
  • 內江練好「內功」: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不僅是匯宇製藥,紮根內江的效率源科技近5年來發明專利數量節節攀升,在全球數據恢復技術企業躋身前三;為成渝等地區汽車企業生產零配件的金鴻曲軸牽手德國汽配領域領軍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佔領國內汽車中高端曲軸和零部件市場;在內江黑豬身上進行的醫用基因編輯小型豬的實驗將會利好器官受損患者……在內江,一個個創新企業匯聚起整座城市的創新發展活力,內江在為成渝兩大極核城市產業配套的同時,培育起一個個行業領軍企業
  • 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四川內江 聚焦內江高質量發展
    王磊 攝   中新網內江9月26日電 (祝歡 單鵬)「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內江,無論是內江市城市規劃展覽館還是參訪的企業,都讓我覺得非常震撼。」25日,在結束2020海內外華文媒體「魅力天府」內江行後,埃及《中國周報》朱新娥表示,內江擁有「成渝之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交通網的迅速完善,也給內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王志傑表示,下一步,兩江新區將按照此次聯席會議部署,緊扣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和重慶智慧之城定位,圍繞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目標,充分發揮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聯動作用,攜手天府新區等地,共推科技創新協同協作,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助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做到「四個突出四個協同發力」。
  • 內江市隆昌市:蓄勢升能級 打造成渝雙核重要功能配套區
    隆昌正在實施30萬畝城市森林工程,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生態新城。隆黃鐵路是四川通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最近的出海鐵路貨運大通道,該項目對於內江隆昌市加快推動南向互聯互通、提升南向開放合作水平,主動融入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培育開放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 內江電商直播基地首屆直播節舉行
    內江觀察 羅尹 四川在線記者 鄭志浩1月6日下午,由內江市市中區區委宣傳部、市中區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市中區文廣旅局聯合舉辦的內江電商直播基地首屆直播節舉行。此次直播銷售的市中區產品有市級非遺食品一品德醬豆腐、綠色食品饞桑緣桑葉茶、城市記憶鄰裡三千系列等。
  • 文化、山水、美食、鄉村 內江「四大旅」打出「甜城牌」
    這個以龍舟賽為依託的內江大千龍舟經貿文化節自2010年以來,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成為內江城市的獨特名片。而在這半個月之前,以大千文化「牽線搭橋」的2019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更加密切了臺灣內江兩地的合作和情誼。這只是我市深化大千文化底蘊,打造特色文化之旅的一個生動註腳。
  • 內江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簡介
    內江路橋集團自成立以來,堅持黨建引領,緊跟時代脈搏,深刻把握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規律,搶抓奮力建設成渝城市群中的新內江的新機遇,始終突出「路在腳下,橋在心中」的核心價值和「開放開發、創業創新、多元多極、恆定恆久」的發展思路。
  • 解讀①|四方面切入,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
    在12月21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內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內江市委關於制定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提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把內江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 內江德康:將內江黑豬真正打造成川豬第一品牌
    內江黑豬說到內江黑豬的養殖,不得不提及「德康」兩字。為促進「內江黑豬」開發和利用,2016年11月,內江市政府與德康集團籤訂了「100萬頭內江黑豬開發利用產業化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大力開發內江黑豬產業,將內江黑豬真正打造成川豬第一品牌。
  • 創三項全國之最 震撼天幕在內江高新燃情啟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嚴濤 文/圖)11月20日晚,創全國在建的單體最長、面積最大、清晰度最高的室外LED天幕在內江高新區萬晟天街燃情啟幕。當晚,夜幕下的萬晟天街,燈光璀璨,繽紛絢麗。隨著木偶戲、古裝秀、新國潮等節目變化,頭頂上方LED天幕的畫面也隨之閃動變化,時而出現浩瀚宇宙、爛漫星河,時而又是春去秋來、科幻天空,讓人目不暇接。
  • 內江5戶企業參展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內江高新區組織5家在農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前往參加論壇配套活動——首屆中國農牧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據了解,內江參展企業為內江漢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內江蕈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江甜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慶琳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及四川摩比斯新能源水翼船有限責任公司,展品包括綠殼雞蛋、甜城蔗酒等具有內江特色的產品。
  • 內江新經濟...
    為構建新經濟產業體系,內江市中區依託環球搜管網總部基地大樓作為發展新經濟的產業平臺,利用市中區的資源、環境優勢,全力打造內江新經濟產業園。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預計今年10月1日正式開園。今年,市中區依託搜管網大樓打造內江新經濟產業園,藉助內江多所高校優勢,瞄準蓬勃發展新興產業,主要招引電子商務、信息技術、軟體開發、大數據平臺、直播平臺等業態,預計10月1日正式開園。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管材電子商務門戶網站——環球搜管網平臺及其研發中心已成功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