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12月21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內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全會)上,審議通過的《中共內江市委關於制定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提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把內江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建議》對『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進行了突出強調和專章部署。」內江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吳德生說,未來,內江將重點從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大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等四個方面切入,著力把內江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吳德生介紹,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但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融入國內市場循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吳德生說,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上下遊、產供銷有效銜接。
吳德生介紹,另一方面,要主動參與高水平的國際大循環,著力培育外貿出口基地和企業主體,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優化企業國內國際市場布局、商品結構、貿易方式,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
促進消費拉動內需
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這是『雙循環』戰略下的重要布局,意味著『擴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吳德生說,內江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更好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建設成渝特色消費聚集區和全省區域消費中心城市;要持續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優化放心舒心消費環境,以提升傳統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創新消費場景、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為重點,加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要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支持開展「汽車下鄉」、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擴大節假日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鼓勵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
大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內江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引領。」吳德生說,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就是融入新發展格局。
「這次全會以此統攬全市區域經濟布局和各領域重大部署,要求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加快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加快建設成渝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建設成渝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吳德生介紹,具體來說,就是要深化與成都、重慶產業分工協作,積極融入成渝1小時都市圈和全國便捷交通圈;深化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共建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推動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共建川南現代產業集中發展區(內自合作園區);推動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協同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和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重大決策部署。「內江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立足內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逐步形成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相協調的空間格局,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吳德生說,要加快推進「多規合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留白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要優化內江中心城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合理規劃工業區、商業區、生活區等空間布局,構建內江「一核三區一帶兩軸」總體空間開發格局;要全面提高內江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域之間聯繫的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