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豔美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在建設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供應鏈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成為各地轉型升級、重構競爭優勢的重要發力點。
成都作為首批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首批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其供應鏈樞紐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成都經驗」,已是在全國試點城市和企業推廣複製的樣本之一。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成都如何搶抓對外開放新機遇,加快建設供應鏈樞紐城市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對此給出的建議是:緊盯國內大循環,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11月30日,場景匯·「供應全球 鏈通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國際供應鏈創新應用專場活動,聚焦國際供應鏈新模式新業態,邀請國內外業界專家、高端學者及企業代表共話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趨勢,全面釋放成都國際供應鏈服務體系和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青白江區人民政府主辦,活動以場景匯·「供應全球 鏈通未來」為主題,以「1+3+N」的形式開展,即1個主會場,結合青白江區、簡陽市、彭州市國際供應鏈服務新場景發布,精選全市N個供應鏈創新產品互動發布。
作為線上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汪鳴指出,隨著成都與世界的連接更緊密,在滿足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求中,成都正成為「大循環」和「雙循環」的重要載體城市。
「成都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城市,特別是近些年來,成都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長足進步。」他認為,作為「一帶一路」的銜接點,特別是開行中歐班列以後,成都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在汪鳴眼中,成都的發展很好地詮釋了「大循環」和「雙循環」。「成都已在滿足國內國際消費過程中,獲得了產業聚集和布局發展的巨大進步;開行中歐班列,又使得成都與國際的銜接更緊。」他指出,隨著成都雙機場的建設和運營,成都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更加美好。
基於此,汪鳴對成都的未來寄予厚望:「在未來的發展中,希望成都能夠緊盯國內大循環,深度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內陸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和對外開放方面,取得更大成績,使成都成為我國內陸地區新興的、具有潛力的、魅力四射的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
據了解,早在2017年,全國首個供應鏈發展處在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掛牌成立。同年,成都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2019年,成都率先在中西部地區成立供應鏈協會。
三年多來,成都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與新經濟活力雙向賦能,共同助力加快打造供應鏈樞紐城市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