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內江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召開。為了讓市民更好地理解全會精神,內江市委外宣辦和內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於7月31日上午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對全會精神進行了權威解讀,市委副秘書長付德健擔任主發布人。
全會基本情況
中國共產黨內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7月30日在內江舉行。出席全會的有,市委委員31人,候補市委委員9人。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市第七次黨代會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也列席會議。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馬波作了講話。
這次全會是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背景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共內江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內江市第七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決議》。
馬波書記在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就《決定(討論稿)》作了說明,在會議結束時發表講話,對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出明確要求。
這次全會的勝利召開,對於全市上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穩健前行、奮發有為,加快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治蜀興川內江實踐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會的主要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體現了高度的政治自覺;二是準備充分,彰顯了強烈的使命擔當;三是部署周全,提供了科學的行動綱領;四是決策民主,匯聚了各方的智慧力量。
主題鮮明,體現了高度的政治自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闡明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專題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作出決定,系統繪製了四川落實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任務書、作戰圖,科學回答了四川「怎麼看」「怎麼幹」等重大問題,是全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政治宣示和行動綱領。
市委以全會形式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對標對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作為主線貫穿和統攬全篇,牢牢把握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實踐指向。
準備充分,彰顯了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省委賦予內江的光榮使命,是內江千載難逢的最大發展機遇。
市委堅持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推動全市工作的大邏輯進行謀篇布局、部署安排、貫徹落實。加強向國家有關部委、省級相關部門的匯報溝通,做好與成都、重慶相關方面的工作銜接,紮實推動各項工作強勁開局。
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市委確定若干重點課題,由市領導領題開展深入調研,同時專門舉辦市級領導幹部和縣處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研討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相關重大問題,為這次全會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在此基礎上,市委召開全會並作出《決定》,對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戰略謀劃、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全面部署,體現出擔當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的堅定自覺。
部署周全,提供了科學的行動綱領。市委《決定》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攬全篇,對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了總體謀劃部署,是內江全面落實國家戰略實施、省委決策部署的任務書、作戰圖。
具體來講,體現在「四個注重」上,一是注重與正在編制的國家規劃綱要、省委全會《決定》相銜接,又對目前國省已經明確的事項進行前瞻部署。二是注重從戰略上、方向上謀篇布局,除支撐性重大項目和全局性重大事項外,其他具體項目和事項留待後續制定實施意見和「十四五」發展規劃時統籌考慮。三是注重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借勢借力唱好「融入之歌」、彈好「協作之調」、做好「發展之功」。四是注重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支持各縣(市、區)、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找準融入方位及重點,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決策民主,匯聚了各方的智慧力量。起草好市委《決定》是開好這次全會的基礎性工作。市委高度重視,專門成立文件起草組,在市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起草工作。馬波書記多次親自開會研究,親自定向把關,確定主題主線、框架結構、重點內容,逐字逐句對文稿進行審改,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決定》初稿形成後,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會議多次研究討論,並按規定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市委還專門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專題聽取黨外人士對《決定》的意見建議。在數易其稿中統籌考慮、充分尊重各方意見,把能夠採納的儘量採納,力求精煉務實,具有指導性和操作性。全會召開期間,與會同志踴躍發言、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許多好的意見建議得到了充分吸收採納。全會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方智慧,匯聚了各方力量,充分彰顯了市委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優良作風。
全會主要成果
一是進一步凝聚了思想、增進了共識。與會同志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加深了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的認識理解,增強了服務國家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大家一致認為,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省委賦予內江的光榮使命,是內江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必將深刻改變內江城市能級和發展格局,必將顯著提升內江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的戰略位勢,必將為奮力譜寫新時代治蜀興川內江實踐新篇章提供強大動能。
二是進一步明確了定位、規劃了路徑。全會強調,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必須緊扣省委賦予內江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發展定位,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新內江。融入思路是,堅持聯通雙城、抓配套服務;堅持聯合毗鄰、抓協同突破;堅持聯動市域、抓自身發力。融入路徑是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加快推動「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四區塊」建設,實施「五項重大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國家戰略勢能、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三是進一步抓住了重點、明確了任務。市委《決定》逐一對表、細化落實省委部署,聚焦補短板、打基礎、增動力、利長遠,明確了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七項重點任務,主要包括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隨著在這七項任務上精準發力先行突破,一定會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成勢。
四是進一步形成了合力、匯聚了力量。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著力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各方參與的戰略推進格局。全會強調,要強化組織領導,構建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運作機制。要完善政策體系,積極跟進銜接國家重大規劃,細化完善內江的實施意見和行動方案。要發揮市場作用,支持國資國企協同發展,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積極投入。要凝聚各方合力,大力營造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良好氛圍。這些保障措施,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多元主體作用,激發各方踴躍參與建設,合力推動國家戰略在內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民眾關心的相關問題
記者提問: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全會提出要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與省委賦予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定位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繫?怎樣統籌推進?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劉勝偉解答:
自市第七次黨代會作出「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決策部署以來,內江就始終堅持融入成渝、配套成渝、服務成渝取向,全面參與成渝地區產業分工、區域合作。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賦予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發展定位,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支持內江「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支持成渝主軸節點城市融合發展,這一系列決策部署內涵與外延是一致的、坐標與路徑是一體的。因此,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進一步鮮明「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發展定位,這既與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又是省委交託內江的光榮使命任務,也是市第七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拓展和升華,必須要一以貫之、一體推進、一抓到底。
統籌推進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建設,最關鍵的就是要準確把握「融入」二字,緊扣發展定位和比較優勢,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換個賽道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熱潮。具體來講,就是要把握好「三個一體性」。
第一個「一體性」,即把握好融入思路的一體性。融入思路是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設計圖」。根據「融入、協作、發展」三個維度,市委全會提出「聯通雙城、抓配套服務,聯合毗鄰、抓協同突破,聯動市域、抓自身發力」三個層級的融入思路,不是單兵作戰,而是集團作戰,需要統一謀劃、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定位理念上的有機對接。
第二個「一體性」,即把握好融入路徑的一體性。融入路徑是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路線圖」。根據「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市委全會提出建設「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四區塊」,實施「五項重大行動計劃」的「內江路徑」,這是一個既相互聯繫又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需要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落實,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定位路徑上的同向發力。
第三個「一體性」,即把握好融入任務的一體性。融入任務是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施工圖」。為服務於融入路徑,市委全會提出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七項重點任務,推動「12345」內江路徑具體化項目化產業化,兩者統一於「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題,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定位實踐中的同頻共振。
記者提問: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了很多支撐、引領內江發展的新措施,比如支持內江與川南渝西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協同建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等等,市委全會對這些措施是如何謀劃落地的?如何用好用活?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劉勝偉解答:
對內江來說,向上爭取政策比爭取項目、爭取資金更為緊要。一項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往往伴隨著重大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的出臺,會釋放更多制度性政策紅利。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也出臺了很多支撐引領內江發展的政策措施,從普惠性政策看,覆蓋區域協同發展、交通、產業、改革、開放、創新、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各方面;從具有一定專屬性的政策看,提出了支持內江與渝西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協同建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等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市委全會通過的《決定》,把對標對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作為主線貫穿和統攬全篇,對省委全會提出的支撐、引領內江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了全面梳理、全面對接、全面落實,確保省上提到的支持內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委全會《決定》中全部得到體現,保證了政策層面的一致性貫通性。
下一步,內江要用好用活這些利好政策,重點從三個方面下功夫,最大程度推動國家戰略勢能、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第一,在弄懂政策上下功夫。認真研究梳理、弄懂吃透國家和省上支持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找準國省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點,善於從政策疊加中找信息、找機遇、找項目、找資金,把政策的「含金量」充分挖掘出來。
第二,在爭取政策上下功夫。善於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等重大戰略機遇中看準政策取向,搶抓政策有效期,加大跟蹤對接力度,點對點到國家部委、省級部門爭取政策支持。
第三,在落實政策上下功夫。圍繞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臺、重大爭取事項,制定任務書、明確時間表、落實責任人,列出政策落實及執行清單,做到領導分明、任務責任分明、時限分明、目標績效評估分明,提高政策落實的精細化水平。
記者提問: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對我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了系統性的謀劃,下一步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落地見效,將重點抓好哪幾項的工作?
市發改委副主任章豔秋解答: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明確提出,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結合內江實際,加快推動「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四區塊」建設,實施「五項重大行動計劃」,謀劃推動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重大改革,加快推動國家戰略勢能、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
下一步,內江將以重大規劃、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和重大改革為抓手,推動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實質性成效。
一是加強重大規劃的銜接與編制。目前,國家層面正在組織編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省上在積極爭取國家編製成渝地區交通體系、國土空間、科創中心、金融中心、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一批專項規劃。我們將積極配合國家規劃《綱要》和省上相關專項規劃及行動方案編制,爭取把事關內江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臺納入國家和省上規劃盤子。同時對照目標定位和重點工作,將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點工作任務納入正在編制的全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中。
二是積極推動一批重大平臺搭建。省委《決定》明確提出,要布局建設一批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區域協同等重大平臺,來支撐成渝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市委《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次級城市合作,推動成渝主軸節點城市融合發展。下一步,我們將聯合成渝毗鄰地區,共建一批支撐成渝中部地區發展和承接國家東部及成渝特大城市產業轉移的重大平臺。建設成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協同區。以內江高新區科創城、內江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等為載體,加快北鬥衛星產業園、國家毫米波雷達無線電測試項目、川南大數據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構建成渝國家級政務雲災備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工業核心軟體、工業網際網路、工業雲發展,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設「成渝數據基地」。進一步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光纖網絡和無線網絡,超前做好5G基礎設施規劃,新建一批5G站點、5G體驗示範點、5G場景應用及配套站點,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數位化改造,加快建設「數字內江」。建設內江榮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以發展丘陵地區高效綠色農業為主攻目標,整合兩地科教資源,共同建設成渝地區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牧高新產業集聚區、數字經濟試驗區(國家生豬大數據)、農業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西部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中國畜牧科技城,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成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依託內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深化與川渝自貿區在制度創新、平臺建設和產業發展上的協同聯動,繼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實行「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模式,建立統一的政務諮詢投訴舉報平臺。集成具有進出口雙向功能的商務、關務平臺,實現在線報關、報檢、結匯、納稅、融資、物流等功能,為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建設內自同城化產業協作區。以現代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為突破口,著力建設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產城融合發展的高品質城市新區,加速兩市資源要素流通,實現兩市融合共生,助推成渝中部區域崛起。
三是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省委《決定》明確指出,要規劃實施一批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重大項目,市委《決定》明確提出,要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動國家戰略勢能、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時效。這其中,鐵路大通道建設發揮著重要的先導性作用。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構建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半小時交通圈,加快建成川南城際鐵路和成自宜高鐵,加快推進綿遂內鐵路建設,抓緊做好自隆渝城際鐵路規劃論證;完成成渝客專提速改造,逐步實現公交化運營,開展成內渝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論證。建成連樂鐵路,加快貨運鐵路改造,儘快實施隆黃鐵路隆敘段、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擴能改造,同步啟動內江南站提升改造和城區鐵路搬遷工程;抓住中國—寮國鐵路開通契機,抓緊實施內昆鐵路擴能改造項目,打通成都經內江至昆明到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泛亞鐵路通道。同時,還要加快推進一批高速公路、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以及產業等重大項目建設。
四是深化推進一批重大改革。把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作為一項牽引性改革,探索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川南現代產業集中區(內自片區)、成渝中部地區一體化發展試驗區、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區域高效合作路徑。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作為一項基礎性改革,今年中央印發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著力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要素等方面擴大市場化配置範圍,推進市場制度建設,進一步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此外,統籌抓好經濟社會其他各項改革。
記者提問:
全會提出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內江作為「成渝之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廣大群眾的便利出行密切相關,受到的關注度較高。圍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內江下一步交通建設總體的思路是什麼,將從哪些方面先行重點突破?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朱鵬解答:
7月30日召開的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深入學習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究了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作出《決定》,為內江交通未來發展明確了方向。
下一步,內江交通建設的總體思路是:對標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關於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以提升「內聯」「外暢」水平為導向,在「內聯」「外暢」兩方面狠下功夫,進一步完善現代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規劃體系,加快推進「一樞紐」建設,著力完善對外運輸大通道、夯實區域幹線路網聯繫、構築運輸樞紐站場體系、提升運輸服務品質,以交通互聯互通引領對外開放,形成內江交通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嶄新格局,助推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初步考慮,到2035年,全面建成以「三射三聯」綜合交通運輸通道為主骨架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多層級、一體化、高質量」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外運輸通道線路達到24條,其中,高速公路12條、鐵路11條、水路1條,高速公路網總規模超過550公裡,境內鐵路網營運裡程達到450公裡,實施沱江白馬至自貢牛佛段航道提升,建成通用機場2座,以內江市區為中心,資中、威遠、隆昌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樞紐空間格局全面形成。
一是聚焦聯通雙城,構建對外交通綜合運輸大通道。實現成渝雙城「30分鐘」到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節點城市「1.5小時」到達,國內重要城市群及重要港口、口岸「3小時」到達。
主要工作措施是:建成成都至宜賓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推動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隆昌段)擴容改造、樂山經資中至銅梁高速公路、資(中)榮(昌)快速通道、G348川渝界至隆昌段(雙昌大道)改建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內江白馬至自貢牛佛段航道等級提升工程前期工作;深入開展天府國際機場經內江至榮昌高速公路等項目規劃論證,爭取納入國家、省上規劃。
二是聚焦聯合毗鄰,構建互聯互通一體化交通網。形成支撐「內自同城化發展、川南經濟區聚合發展、周邊地市一體化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網。加強與資陽、瀘州、自貢、眉山、榮昌等地對接,打通毗鄰地區 「瓶頸路」「斷頭路」,建成3條以上互聯互通大通道。
主要工作措施是:加快建設自隆高速公路連接線、內自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推進內江至南溪高速公路、樂至經資中至犍為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內自快通通道二期工程、東瀘路快速通道、內威路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深入開展沱江沿江快速通道規劃方案研究。
三是聚焦聯動市域,構建高效便捷全域暢通交通網。實現內江市域「30分鐘」到達。幹線路網技術等級全部達到二級及以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覆蓋廣泛,具備條件的鄉鎮及主要經濟節點基本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整體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主要工作措施是:建成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內江沱江大橋加寬改造工程、黃荊壩大橋及連接線工程、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椑木東互通連接線工程;加快建設內江城市過境高速公路高橋互通連接線、銀山渡改橋、資威路快速通道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水心壩大橋;根據國家用地政策調整情況,加快資威快速通道、資東快速通道項目前期工作,提升普通國省道路網等級結構,實現縣縣通一級路。建成廣覆蓋的「四好農村路」網。
記者提問:
全會提出要推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現代金融、健康養老等五大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近日,內江也召開了服務業發展大會,請問內江在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和工作舉措?
市商務局機關黨委書記蔡碩解答:
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是內江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去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下發了《關於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發展的指導意見》,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了建設現代服務業強省發展目標,今年6月9日,全省服務業發展大會對加快服務業恢復振興,加快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做出了安排部署。
7月29日,我市高規格召開全市服務業發展大會,馬波書記作了重要講話,回答了內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怎麼看」「怎麼辦」的問題。提出了「95566」發展目標(即:到2022年,力爭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實現900億元以上,佔GDP比重50%以上,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5%以上,服務業稅收收入佔總稅收收入比重60%以上,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65%以上),明確了發展思路,要把握「大局、大勢」,要搶抓「機遇」,勇擔「使命」,要突出「重點、特點」,要堅持「賦能、提能」,要強化「保障、支撐」。
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構建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推動內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一步還將出臺具體扶持辦法,從政策資金層面推動我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和全市服務業發展大會的要求,集中力量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文化旅遊和健康養老等五大現代服務業。
一是創新發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提升一產、調整二產、革命三產」的綜合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我市基礎最紮實、特色最鮮明的服務業產業。我們將繼續落實《加快電子商務集群王莊發展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持續做好「人、產、技、通」文章,確保電商發展持續走在全省前列。我們將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機遇,著力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區電商,加快申報中國(內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更多的「內江造」產品走出去。
二是提質發展現代物流。我們要認真落實《加快推進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的決定》,實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力爭到2022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下降到14%左右。積極申報國家物流樞紐,不斷完善「一港三園」空間布局,加強區域快遞物流分撥中心、配送中心建設。深入實施重要焦勇樞紐建設三年推進行動計劃,全面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夯基蓄勢。
三是聚集發展現代金融。要堅持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推進全國支持深化民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常態化開展各類政金企對接活動。深入開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試點,開展跨境金融服務,努力實現金融規模穩步壯大、金融集聚能力增強、融資渠道更加多元、金融服務顯著提升、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努力打造配套成渝區域金融聚集區。
四是融合發展文化旅遊。以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興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隆昌創建天府旅遊名縣為契機,堅定打造大千文化、沱江風光、甜文化、石牌坊、資中古城、穹窿康養等熱點IP,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加快打造「一核一帶三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新格局(中心城區文旅融合發展核,沱江流域生態文化旅遊帶,隆昌石牌坊文化傳承旅遊區、資中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區、威遠穹窿康養運動旅遊區)。
五是多元發展健康養老。圍繞建設成渝康養勝地目標,認真落實《內江市養老服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到2022年養老服務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
記者丨毛佳莉 羅玲 鞠琦民
編輯丨李寒冰 責編丨程雲
覺得不錯
原標題:《權威解讀 | 內江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精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