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解由知識就是力量原創首發,資料來源:山西科普網,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白熾燈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照明工具,它是利用電流熱效應的原理而製成的,燈絲通電後發熱,當燈絲溫度高達2000℃左右,就達到白熾狀態,於是燈絲髮出明亮的白光。白熾燈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小功率的燈泡抽成真空,防止鎢的氧化,大功率的燈泡中充入氬、氮氣體,防止鎢絲的升華,燈泡有點像鴨蛋,故裡面充入氬、氮氣體。除此之外,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有些燈的燈絲還做成了螺旋狀,那為啥會是這形呢?
原來,有些燈絲做成螺旋狀並不是廠家為了好看而設計的,燈絲製成螺旋形,不僅是為了配合電壓和功率,還是為了螺旋內部的熱量可以不向外發散,同樣的功率能夠得到更高的溫度,提高電熱對光的轉換效率,所以,功率大一些的燈絲,還可製成雙螺旋形。
編輯:姚迪
本文為《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版權所有,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在轉載時標明【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
「點擊標題查看精彩熱文↓」
《博士帶你玩》,你和動植物小達人之間就差這本書的距離!
大白鯊其實並沒那麼恐怖!
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繫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繫jia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