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在群裡諮詢某個型號的CPU能不能超頻?我當時就納悶了,為啥要超頻呢?他們是不是聽了別人的忽悠,覺得超頻很高大上的樣子?那麼今天蟈蟈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是超頻?如何超頻?時鐘頻率和時鐘周期有什麼區別?
常規超頻都在BIOS裡面設置,但99.9%人無需深究。電腦和汽車一樣,買了就開,最大時速180公裡夠了,沒必要強行踩油門或者改裝跑時速200公裡。如果好奇,學點是可以的,但不要長時間超,否則是自尋煩惱。
頻率:是1秒內完成周期性變化的次數,為了紀念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的貢獻,將頻率單位命名為赫茲(Hz)。
正常跑步的時候,你的兩腿1秒只跑4步(跑2步才算一個周期,因為每一隻腿都完成了一次向前跨步的動作,因此1秒內完成了2個周期次數),你的頻率是:2次/1秒=2Hz。
這時老虎來了,你倉皇而逃,一秒跑10步,完成5次周期,頻率是5/1=5Hz。老虎逼迫你不得不提升自己腿部運動的頻率,這就是超頻(超過了正常跑步的頻率)。
如果我們把CPU的運算想像成一個人在跑步,那麼它一秒能跑幾步呢?
由於:頻率單位有:Hz(赫茲)、KHz(千赫茲)、MHz(兆赫茲 1000KHz )、GHz(吉赫茲 1吉=1000MHz=1000,000,000Hz=10億Hz)。
因此:一個3GHz頻率的CPU,相當於人一秒跑60億步。
那麼:是不是頻率越高,運算速度越快呢?是的,但有個條件,必須是相同的內核。(好比甲每秒跑10步,每步長為50CM,一秒能跑5米,而乙每秒跑4步,每步長150cm,每秒能跑6米)因此,對CPU來說,只有在相同核心的情況下,頻率越高速度越快。記得,必須是完全一樣的核心,CPU架構、緩存、指令集等都要一樣才行。如:都是酷睿核心不行,都是酷睿七代核心也不行,還必須都是酷睿七代i3核心,在這個條件下,頻率越高就越快。
什麼是CPU時鐘頻率?
不需要說這麼藝術,就是CPU的主頻,相當於人兩腿交替的頻率。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係數
外頻:是CPU和整個硬體系統的基準頻率,因此在BIOS中,其名稱為:CPU base clock
倍頻係數:CPU的核心工作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係,因此在BIOS中可以找到:CPU clock ratio
舉例:i7-7700K 主頻=4.2GHz 外頻=100MHz,倍頻係數42,相乘就等於4200MHz=4.2GHz
超頻通常是超倍頻係數,CPU自帶的睿頻,也是自動調整的倍頻係數。
我本人不建議用戶超頻,超得少沒意思,超多了就是自尋煩惱。到底有哪些煩惱?動動腦也就知道了,長期超負荷工作,機器也會吃不消的!
什麼是CPU時鐘周期?
時鐘周期是時鐘頻率的倒數,單位是時間。因此,CPU時鐘周期就是主頻的倒數,如果以人跑步為例,一秒跑4步(註:2步才算一個周期),腿的主頻是2Hz,那麼時鐘周期就是1/2=0.5秒,含義是兩腿交替一次,完成一次完整的動作,需要0.5秒)
CPU也一樣,超頻後時鐘周期縮短。
結束語: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下角的在看,並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