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雙子葉植物綱,管狀花目,唇形科,黃芩屬草本植物。
物種別名
並頭草、牙刷草、四方馬蘭、半支蓮、鼻尖菜、鼻尖草、耳挖草、趕山鞭、金挖耳、瘦黃芩、水黃芩、水荊芥、田基草、田基黃、通經草、挖耳草、望江南、望江青、望江清、狹葉韓信草、向天盞、半邊蓮、單片花、歧花黃芩、水韓信、水黃岑、鐵棒草、鐵棍草、碗畔花、小黃芩、竹林黃芩、紫花草、紫金花草。
物種分布
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陝西、山東、四川、臺灣、雲南、浙江。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邊、溪邊或溼潤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
形態特徵
根莖短粗,生出簇生的須狀根。莖直立,高12-35(55)釐米,四稜形,基部組1-2毫米,無毛或在序軸上部疏被緊貼的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葉具短柄或近無柄,柄長1-3毫米,腹凹背凸,疏被小毛;葉片三角狀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圓形,長1.3-3.2釐米,寬0.5-1(1.4)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邊緣生有疏而鈍的淺牙齒,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綠有時帶紫色,兩面沿脈上疏被緊貼的小毛或幾無毛,側脈2-3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花單生於莖或分枝上部葉腋內,具花的莖部長4-11釐米;苞葉下部者似葉,但較小,長達8毫米,上部者更變小,長2-4.5毫米,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全緣,上面散布下面沿脈疏被小毛;花梗長1-2毫米,被微柔毛,中部有一對長約0.5毫米具纖毛的針狀小苞片。花萼開花時長約2毫米,外面沿脈被微柔毛,邊緣具短緣毛,盾片高約1毫米,果時花萼長4.5毫米,盾片高2毫米。花冠紫藍色,長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內在喉部疏被疏柔毛;冠筒基部囊大,寬1.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簷2唇形,上唇盔狀,半圓形,長1.5毫米,先端圓,下唇中裂片梯形,全緣,長2.5毫米,寬4毫米,2側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1.5毫米,先端急尖。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內藏,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絲扁平,前對內側後對兩側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盤狀,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堅果褐色,扁球形,徑約1毫米,具小疣狀突起。花果期4-7月。
價值功能
(1)藥用價值:民間用全草煎水服,治婦女病,以代益母草(江蘇省植物藥材志),熱天生痱子可用全草泡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