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照射使用率世界之最,風險也是空前蘊藏。 (CFP/圖)
醫療照射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人工電離輻射來源。全國每年僅接受X射線影像診斷的患者就達2.5億人次,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 。
因為醫療機構防護措施的普遍缺位,輻射風險四起而當事人渾然不覺,一旦肇禍,因果關係的認定又幾乎淪為與「諾貝爾獎」比肩的現實難題。
或許是為了安撫女同事們的情緒,2013年2月26日,武漢協和醫院提前10天就拉起了橫幅,「祝全院女職工三八婦女節快樂」。
44歲的婦產科副教授沙慧蘭一點兒也不快樂。2013年1月7日,她與同科室的兩名女同事被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由於該病與遺傳和個人射線接觸史相關,三位同在手術室工作了6年的教授級醫生,最終把患病原因歸咎於樓上兩間骨科手術室放射防護措施不當,引發了公眾對醫療放射防護問題的廣泛關注。
「放射診療是一把匯集了利與害的雙刃劍。」多次參與醫療放射防護標準起草的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鄭鈞正指出,在為臨床診斷提供準確依據的同時,放射診療也增加了公眾和醫務人員的輻射風險。
中華醫學會放射醫學與防護學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每年僅接受X射線影像診斷的患者就達2.5億人次,約佔全國總人口的20%。醫療照射已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人工電離輻射來源。
讓人們普遍擔憂的是,如果連醫生都對自己的工作場所心存疑慮,那麼患者和公眾的放射安全又能否得到保證。
這種擔憂並不多餘。湖北省環保廳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在2012年7月的一次專項督查行動中,湖北省12個地級市共有116家核技術利用單位存在輻射環境問題。而醫療機構佔1/3,總計40家,其中三甲醫院20家,二甲醫院18家,二乙醫院和三乙醫院各一家。國內知名的武漢協和醫院正是當時被點名要求整改的醫院之一。
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集體患癌的原因,尚需等待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但是大規模的違規現象和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已經暴露出醫療放射防護存在的諸多隱患。
「放射防護不到位就像是埋在醫院裡的地雷,隨時可能被引爆。」沙慧蘭說。
可以得諾獎的難題
武漢協和醫院的手術室位於外科大樓的四樓和五樓,三位患病醫生的手術室固定在四樓的23號、24號,對應正上方分別是五樓的2號和3號骨科手術室。房間內各有一臺移動式C臂X線機(下文簡稱C臂機),作為X射線影像診斷設備,C臂機在骨科手術中頻繁使用。
廣西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布桂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醫療機構開展放射診療工作,需經衛生行政部門放射診療許可。使用X線機的手術間應是專用的,在設計階段就應報批,同時加設特殊的防護措施。
然而沙慧蘭等人了解到的情況是,協和醫院的2號和3號屬於後來增設的手術室,並未按相關法規做專業防護,也沒有定期的放射環境監督檢測。這令她們堅信,頻繁放射對樓下毫不知情的婦產科醫生的健康造成了影響。
醫生和醫院之間的糾葛原本是「人民內部矛盾」,此前一個月,雙方當面溝通了6次。
對話錄音顯示,醫院相關領導承認在未做放射防護的情況下開展了放射手術,並感謝沙慧蘭等人推動了醫院防護制度的完善,醫院未來會把防護補上。
「但是院方始終堅持有錯無責,即只承認放射防護存在問題,但不認為其跟醫生患癌有直接關係。」參與溝通的一位家屬說,「一位院領導表示,你們要能證明樓上手術室的輻射和樓下醫生患癌有關係,可以直接得諾貝爾獎。」
在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幾位醫生聯名向湖北省衛生廳的廳長信箱實名舉報,稱武漢協和醫院有關領導對放射危害的認識薄弱,擅自擴大放射許可的範圍,造成女教授集體患癌。
湖北省衛生廳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衛生廳接到信訪件之後,於2月19日派出8人組成的調查組。調查結果顯示,協和醫院外科大樓5樓骨科2、3號手術室C臂機開機工作時,工作場所及樓下婦產科手術室輻射水平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此外,協和醫院外科樓設計圖紙標明,上述兩間手術室樓板由150mm現澆混凝土和20mm水泥層構成,這些材料足以對C臂機產生的X射線進行屏蔽。
2月25日,湖北省環保廳在實地調查後亦做出了類似的結論。但沙慧蘭等人持保留態度,她們認為實時的檢測結果不足以還原6年來的真實輻射狀態。
而對於武漢協和醫院是否存在擅自擴大放射許可範圍等違規行為,湖北省衛生廳方面並未給予明確答覆。湖北省衛生廳還要求協和醫院積極聯合高等醫學院校流行病學專家,儘快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找致病因素。
武漢協和醫院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流行病學調查尚需時日。
武漢協和醫院 (CFP/圖)
普遍缺位的防護
自放射診療誕生之日起,傷害就如影隨形。首當其衝的是醫務人員,接著就是患者。
1895年11月,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發現了「X光」,X光機也隨之面世,用於診斷骨折和膽結石。但人們很快就發現,X射線能夠灼傷皮膚,甚至對身體和細胞造成根本性傷害。傷害程度與劑量和暴露時間有關。早在1897年5月,全球就出現了69例X光造成的傷害事件,受害者全是操作X光機的技術人員。
此次武漢協和醫院兩間骨科手術室使用的均為移動式C臂機。福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洪惠民是國內最早研究C臂機輻射防護的專家之一,他在2006年的一次調研中發現,C臂工具機邊診視工作人員所受的輻射量明顯高於國家標準限值,其中胸部輻射超標6.9倍。洪惠民認為,這可能與C臂機沒有加裝屏蔽防護、工作人員距離機器較近等因素有關。
在放射醫學界,移動式的放射診療設備被認為是當前放射防護中最值得警惕的現象。2013年1月21日,在一個匯集了廣西桂林各大醫院8位放射科主任的會議上,與會專家均提到,當前國內很多醫院都會把移動式放射設備推到行動不便的患者病床前,就地為其拍片。
「患者還挺高興,覺得醫院服務很周到。」布桂林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實際上,普通病房並沒有做任何防護,不僅房內的醫生、護士和患者家屬會直接接受輻射,連樓上樓下的人員也會受到輻射影響。
早在2006年3月實施的《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中就已明確,放射診療工作者應對患者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並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這裡面的敏感器官主要指甲狀腺、乳腺、性腺和晶狀體(眼睛)。
然而患者對無任何防護的放射性照射已經習以為常。2013年2月25日上午,南方周末記者在武漢協和醫院門診樓放射科隨機訪問了13位拍攝X光片的患者,均被告知,該醫院沒有對患者採取任何防護措施。
「大家都不穿,如果有傷害那也冒得(沒有)辦法。」一位持武漢當地口音的女士說。
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一位姓熊的醫生對此解釋稱,該院採用的是數位化X光機,輻射劑量很小,「剛出生的嬰兒也是這樣拍,並沒有做防護」。
福建、廣西、重慶等地多位放射醫學界人士均否定了這種觀點。洪惠民指出,放射防護三大原則中包括「防護水平的最優化」,對患者無防護拍片,既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也違反了業界的準則。
武漢協和醫院的情況並非個案。暨南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邢春鳳等研究者,曾對廣東37所醫院的專業護士做過問卷調查,其中11所醫院沒有防X線透射的專用手術間,17所醫院手術室拍X線片時從沒有掛過警示牌,64%的手術室在拍X線片時忽略了病人非照射部位的防護。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在經歷了溝通和求助輿論之後,武漢協和醫院的幾位醫生也開始考慮尋求司法途徑。
近年來,由於一些醫院放射防護不到位,引發了與患者之間的諸多糾紛,其中一些通過對簿公堂來尋求解決之道,但患者一方大多面臨舉證難的困境。
2010年5月,廣西桂林人陳宗行帶著6歲的兒子到桂林某三甲醫院就診,他發現,在三張胸、腹部X光照片中,孩子的脖子以及睪丸等部位都在照射範圍內。陳宗行認為,醫院隨意擴大了照射範圍,且沒有按相關法規對兒童的性腺、甲狀腺等敏感部位採取屏蔽措施。陳宗行為此打了兩年官司,其間上訪無數。(參見南方周末2013年1月25日《X光下的花朵》)
陳宗行兩次上訴均敗訴。儘管法院認定醫院有過錯,但由於無法證明X射線對患者造成了實際傷害,故而不能獲得精神賠償。
武漢協和醫院醫生面臨的難題恰恰相反,甲狀腺癌是實際的後果,但需要證明醫院放射防護不當、射線致癌等一系列因果關係。
湖北鑫衛律師事務所李紅華律師接觸過類似的醫療糾紛,打贏官司的不多。其中一個案例,鄭州一位患者患了腎癌,要做放射治療。醫院存在兩個明顯過錯,一是沒有放射診療許可證,第二是放射方案設計有誤差,放射劑量過大,兩個放射區域有重疊,患者發生了放射性腸炎,後因此去世。
李紅華指出,如果院方沒有放射診療許可證,開展了放療就屬於非法行醫,那麼只要醫療機構有醫療過錯,侵權就是成立的。
北京大學醫學部衛生法學教研室主任王嶽則撰文指出,武漢協和醫生求諸司法途徑的關鍵是誰承擔因果關係的舉證責任。王嶽建議醫生適用高度危險作業的舉證責任倒置。醫院只要不能舉證證明「六年以來都是合格的」,即可推定設備與傷害存在因果關係,即侵權責任成立。
在與單位糾紛公之於眾的一周裡,沙慧蘭接到了許多簡訊,有當年醫學院的同學、有默默支持的同事,也有素不相識的同行。「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多人都附上了這句話。
顯然,這家全國排名前列的醫院的這場糾紛已經轟動了整個醫學界,國內醫生聚集的丁香園網站第一時間展開了關於醫生放射防護的調查和討論。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包括武漢市在內,國內多家醫院已經開始針對醫學放射安全展開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