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藍光概念和危害各大新聞報導以及商家有意的宣傳,防藍光產品也因此大「火」。那麼藍光具體是什麼?宣傳的物理防藍光是黑科技還是智商稅呢?
我們都知道,光的顏色是由波長決定的,一般我們把波長在 400 nm– 500 nm範圍內的光稱為藍光,是屬於光譜中能量較大的可見光。廣泛存在於天空反射和日常生活中,由於人類進化的適應,起到調節生物節律的作用。對人體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可能導致視力下降。記住,這只是說可能。而世界眼科研究領域的權威美國眼科學會認為: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手機、電腦等設備發出的藍光強度會對眼睛造成傷害。
藍光並不都是有害藍光,真正有害的是波長400nm到440nm以內的藍光,而480nm到500nm之間的藍光有一種調整生物節律的作用,睡眠、情緒、記憶力等都與之相關,對人體反而是有益的。一些人看完屏幕後會有不適感,這最有可能是數字視疲勞。大部分人看屏幕時,眨眼的次數會減少,這會引發眼睛疲勞和眼睛乾澀。目前市面上賣的各類防藍光產品,能夠起到的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
長時間觀看顯示屏之後容易造成的眼睛視覺疲勞,「藍光比例過高」似乎一直在背鍋,有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顏色的光如同高頻噪音一樣的累積後,都會造成視覺疲勞,合理用眼才是正確之道。藍光的一個可能的危害是晚上接觸藍光可能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影響睡眠,所以儘量在睡前少玩電子產品。
儘管人們經常把藍光和電腦、手機聯繫在一起,但最大的藍光光源其實是陽光。其他來源包括螢光燈、節能燈泡和 LED 燈。我們接觸到的來自屏幕的藍光遠遠少於我們接觸到的來自太陽的藍光。有研究表明,兒童接觸陽光不足可能會影響他們視力的發展。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接觸陽光少,也會增加青少年和年輕人近視的風險。
無藍光是沒有必要的,藍光是自然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藍光沒有那麼恐怖,不需要消除,主要是控制不要過量。有家長給孩子佩戴防藍光眼鏡,反而使得豐富多彩的視覺世界發生了失真,是沒有必要的。宣稱能保護眼睛抵禦藍光的眼鏡,因為缺乏證據表明這類眼鏡是有效的。
最好的保護你的眼睛遠離各種設備的藍光產生的視疲勞的方法就是:20-20-20 法則。每 20 分鐘,移動眼睛至少看 20 英尺(6 米)外的物體 20 秒。在眼睛感到乾燥時,你也可以使用人工淚液來潤養眼睛。
專業人士表示「正常人不需要額外的防藍光,但是進行了白內障手術的人,由於缺乏晶體對藍光進行過濾作用;以及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可能本身對藍光更敏感,建議採用防藍光保護措施,如佩戴醫用濾光鏡等。而藍光對於近視發展可能有保護作用,因此不建議兒童日常採用防藍光措施。
所有說現在的防藍光技術不能說是智商稅,但是也不推薦也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