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兩篇《科學》:抗擊HIV感染,我們有了新的洞見

2021-01-17 騰訊網

慢病毒整合體的生化問題阻礙了對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與其天然藥物靶標結合的高解析度結構研究。本文介紹了與最新一代的INSTI結合的HIV整合體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突顯整合酶活性位點的微小變化對藥物結合和設計的顯著影響,解釋了最新的INSTI避免產生耐藥性的原因,可幫助設計或改善HIV治療方法。

2月14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介紹了在抗擊HIV感染上的兩項最新進展。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常用的抗HIV感染藥物為何有效,第二篇則介紹了為啥這些藥物有時會失效。

在介紹這兩篇論文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HIV病毒。在這種病毒裡,存在一種叫作整合體(intasome)的蛋白複合體,其中含有病毒的DNA,以及一種叫做整合酶的蛋白質。在進入到細胞裡頭之後,一系列反應會讓病毒的遺傳物質整合入人類的DNA裡,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病毒。

▲綠色的HIV-1病毒正源源不斷從培養的淋巴細胞中冒出(圖片來源:Photo Credit: C. GoldsmithContent Providers: CDC/ C. Goldsmith, P. Feorino, E. L. Palmer, W. R. McManus [Public domain])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系列能夠抑制整合體的藥物,它們叫做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INSTI),能夠阻止整合體將病毒的DNA整合進人類的基因組裡,從而控制病情。儘管在臨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迄今我們還不明確這些藥物的具體作用方式,也不了解為何有些時候,HIV病毒會針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

第一項研究由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的科學家們主導,回答了前面一個問題。先前,科學家們一直難以從HIV病毒中分離出整合體,因此使用的大多是和HIV親緣較近的原型泡沫病毒(prototype foamy virus,PFV)。而在這篇論文裡,研究人員們突破性地分離出了純化的HIV病毒整合體,並使用單粒子冷凍電鏡技術(single particle cryo-EM),獲得了整合體與已獲批的INSTI藥物,或是和在研藥物結合時的結構。

從結構中,科學家們觀察到,與之前在PFV中得到的結構相比,HIV整合體與藥物的結合方式有著明顯不同。譬如一款叫做4f的在研療法,雖然能很好地結合PFV整合體,卻不能很好地結合HIV整合體。這也說明以PFV整合體為基礎開發的藥物,未必適用於HIV感染。

另一個關鍵發現在於,這些的INSTI藥物所識別的,正是整合體與DNA結合的部位。也就是說,如果這個位置發生突變,讓藥物無法結合,很有可能也讓HIV病毒的整合體失去了結合DNA的能力,從而喪失其入侵人體的能力。

▲INSTI藥物與整合體(黃色)的關鍵部位進行結合(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

「我們研究的都是已經進入臨床的藥物,或是正在開發中的分子。在這篇論文前,沒有人知道它們如何結合HIV病毒的這個複合體,」本研究的通訊作者Dmitry Lyumkis教授說道:「更好地理解這些藥物如何工作,能幫助我們對其進行優化,並設計全新的藥物。」

第二項研究則來自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科學家們使用和HIV-1病毒株接近的靈長類慢病毒(lentivirus),同樣是使用冷凍電鏡技術,獲得了其整合酶與藥物結合時的結構。

通過這個結構,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藥物之所以能有很強的結合能力,是因為其能夠與整合酶上的金屬離子成鍵。然而,一些耐藥的病毒株會改變金屬離子周圍的環境,從而削弱藥物與其的結合能力。

「我們發現HIV病毒能略微改變金屬離子周圍的化學環境,削弱藥物的結合能力。這是這些藥物盔甲上的縫隙,」本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Peter Cherepanov教授說道。

「好消息在於,我們終於看到了病毒酶的活性位點與藥物結合的精準結構。這些藍圖能指導設計出更有效的整合酶抑制劑,有望改善數百萬HIV感染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的另一位通訊作者Alan Engelman教授評論道。

綜合來看,這兩項結構生物學的研究,為我們抗擊HIV感染帶來了新的洞見。我們也期望在這些模型的助力下,科研人員們能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抗感染藥物,造福全球病患!

相關焦點

  • 《柳葉刀》: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下HIV病毒感染零風險
    科學家們發現,在現有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下,即便是進行了無保護的性行為,HIV病毒的感染風險依然是0%!這一研究也讓人類站到了消滅愛滋病的歷史節點上。愛滋病是一種影響廣泛的疾病,在全球約有4000萬名患者。這種疾病的歷史並不久遠:1981年6月,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才報導了愛滋病的首個病例。
  • HIV(愛滋病毒)-進化到精妙之巔的生物
    高中生物告訴我們,每三個鹼基編輯一個胺基酸,所以隨便給你一段核酸序列(DNA或者RNA)都有三種讀法 (Reading Frame 1,2和3) 舉個例子,比如你看見一段文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
  • hiv的自我檢測方法
    高危後的恐友因為極度恐慌hiv這個「惡魔」,所以不敢去機構做hiv檢測。看自己能否判斷,各種的網上分析,問網友,結果是越判斷越恐慌。最後hiv沒感染上,到導致了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有了高危行為怎麼辦?
  • 《洞見》的這篇文章,戳心了
    很喜歡《洞見》的文章,有深度,有厚度。《一個人高度自律的3種跡象》這篇文章,又深深地戳中我的心。這篇文章以《少有人走的路》書中的一句話,引出文章主題:自律!然後分了三部分來闡述,最後是總結。文章結構就是傳統的三段式,總分總。這篇文章的內容直戳人心,能引起共鳴。看來,優質的內容,永遠是最硬的底牌。
  • hiv陽性是什麼意思 平時要注意哪些
    大多數人對hiv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這是比較難治的疾病,平時也很注意預防這種疾病。但是,很多人對hiv了解的不多。那麼,hiv陽性是什麼意思呢?hiv陽性要注意什麼?應該怎麼飲食?下面就一起看看吧。hiv陽性是什麼意思hiv陽性是感染則者,他們是是攜帶了病毒,在這個時候是病毒的潛伏期,時間大概是七到十年。
  • 第一個感染的人到底做了啥
    根據統訂,目前世界上6000萬人以上感染了HIV,其中200萬人因HIV而離開了世界。因為HIV非常有傳染性,所以很多人會感染HIV。而且HIV非常活躍,人類的體力也在不斷進化。當我們的身體變好的時候,HIV再次進化為可以侵入身體。HIV通過破壞人體內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免疫力急劇下降。
  • Nat Commun:新研究揭示免疫系統檢測和應對HIV感染新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挪威科技大學、奧斯陸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免疫系統以一種以前未知的方式檢測和應對HIV感染,這可能提高治癒這種疾病的機會。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ensing of HIV-1 by TLR8 activates human T cells and reverses latency」。
  • 他給全世界帶來希望,告訴HIV感染可能被治癒
    不久後,他的服藥開始變得不規律:有幾天按要求使用雞尾酒藥物,有幾天什麼都不吃。在1996年的聖誕節前夕,他向醫生坦誠自己沒有按時服藥。無論醫生如何苦口婆心,也沒有改變他的主意。令人意外的是,在他停藥後,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居然沒有反彈。即便是當時最先進的檢測手段,也無法從他的血液裡找到病毒的痕跡。
  • EHR:近四分之一的HIV感染者原意冒著幾乎肯定會死亡的風險去參加...
    2019年12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自願參加有助於找到治癒HIV感染的方法的臨床試驗,那麼有將近四分之一的HIV感染者願意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冒著幾乎肯定會死亡的風險。
  • Org Biomol Chem: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有效抵抗流感病毒、HIV...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方法有助於獲得水溶性的富勒烯衍生物(fullerene derivative),所獲得的富勒烯衍生物有效地抵抗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巨細胞病毒(CMV)。
  • 同日兩篇《自然》:衰老時細胞會發生什麼變化?首個小鼠「衰老細胞...
    除了白髮與皺紋,我們有沒有什麼更精準的方法,來發現衰老的蛛絲馬跡?今天,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為我們帶來了洞見。這兩篇論文以小鼠為模型,以高達「單細胞」的解析度,建立了其衰老的轉錄組圖譜,並找到了在不同的器官中,衰老在分子層面上帶來的特殊變化。在第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在小鼠的23種不同的器官與組織裡頭,進行了單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時間覆蓋小鼠的整個生命周期。
  • 我們在一起:2018趙昂老師新書《洞見》讀者交流會
    2018趙昂老師新書《洞見》讀者交流會017月29日,正見陽光藝術生活中心,一排排擺好的乳白色的椅子,靜靜地等待著大家的到來。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正是「《洞見》-2018年趙昂老師新書讀者交流會」舉辦的現場,準備期間,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正式開始後,也沒有人大聲喧譁。簡約明亮的燈光,照亮了每個角落,溫暖滋潤著我們的心。我們團隊成員,海哥、璐璐等夥伴,大家一點一點自己動手搭背景、擺飲料!就像所有成功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一樣,背後需要很多付出,過程也同樣很重要。
  • 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去世了,這裡是他的故事
    ., Dies at 54, Retrieved October 1,2020,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30/health/timothy-ray-brown-first-patient-cured-of-hiv-dies-at-54.html[2] The Berlin Patient, Retrieved
  •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描寫新型肺炎疫情作文【篇一】近日,新型肺炎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億萬華夏兒女一同努力,共渡難關,而在此刻,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為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奮鬥在一線。「早上7點就到了醫院,跟專家組一起分析病人情況。現在就是和時間賽跑。」
  • ...和1篇Letter類型文章,指出α4β7抗體並不能維持控制SIV/HIV感染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據估計,2017年,全世界有3690萬人感染上HIV,其中僅59%的HIV感染者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目前為止HIV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因此急需深入研究HIV的功能,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可以有效對抗這種疾病的新療法。為阻止病毒大量複製對免疫系統造成損害,HIV感染者需要每天甚至終身服用ART。
  • 抗擊疫情表彰大會觀後感怎麼寫?範文參考
    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這為各位考生提出了新的答題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答題技巧。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既是考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戰鬥力的戰場。
  • hiv和hpv病毒的區別,你知道多少?
    hiv病毒,又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後會導致愛滋病又稱作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一種慢性的傳染病。 愛滋病主要是由於一些高危的性行為或者其他的行為感染發生的,所以為了防止愛滋病病毒的感染,一定不要與他人隨意的發生一些高危的行為,包括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傳播。 HIV病毒具有傳染迅速、發病緩慢、病死率高的特點。但是經過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科學進步,經過抗病毒以及對症治療,目前已經明顯地降低了病死率,延長病人的壽命。
  • 把握規律 崇尚科學 ——凝聚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④
    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近段時間,中國科學技術館上線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覽「新的對決」
  • Nat Med: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可顯著縮小猴子中的HIV病毒庫大小
    2020年3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利用兩種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組合使用刺激免疫細胞,可縮小感染了猿猴免疫病毒(SIV)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病毒庫大小。這種病毒庫包括經過接受強效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仍攜帶SIV病毒的免疫細胞。
  • J Infect Dis:儘管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V患者仍然喪失了對天花...
    2020年1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和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HIV患者儘管在童年時接種了天花疫苗,而且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治療也讓他們的免疫系統恢復了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對天花病毒喪失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