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有所不知,微軟的幾位華人副總裁們包括陸奇(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李開復(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洪小文(微軟資深副總裁)均為 CMU 計算機學院博士。
其中沈向洋、李開復、洪小文是 CMU 計算機學院羅傑·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學生。
雷鋒網了解到,在學生時期和職業生涯早期,四人之間就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每個人在其他三人的成長過程中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固執」同門師兄弟:李開復與洪小文
李開復是四人中最早進入 CMU 的「大師兄」,李開復回憶到,當時 Sphinx 是他的博士論文主攻方向。Sphinx 最初是由李開復一人在做,後來隨著洪小文進入博士班,後者開始與李開復一起推進 Sphinx。
李開復和洪小文在做 Sphinx 時,他們的共同導師瑞迪教授其實並不認同他們的研究思路,但年輕氣盛的李開復和洪小文仍舊堅持採用隱含馬爾克夫模型的框架做語音識別。
瑞迪教授不得不用一句「我不認同你們,但我支持你們」默默支持二人的研究,後來這句話也多次出現在李開復的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中。
Sphinx 成功後對瑞迪教授本人和後來的研究者影響巨大。語音專家告訴雷鋒網,有別於傳統的「專家系統」,這套語音識別技術完全是基於「統計和機器學習」的思路,直至今日,蘋果、微軟及其他公司與機構的語音技術研究仍以之為基礎。吳軍在《數學之美》的第二章《自然語言處理——從規則到統計》中提到:李開復和洪小文出色的工作,幫助他們的論文導師羅傑·瑞迪 (Raj Reddy) 在 1994 年獲得了圖靈獎。
李開復畢業後,Sphinx 被立項成為 CMU 主流,李開復繼續負責該項目兩年,當時他的團隊還有洪小文和黃學東等人。
兩年後,李開復離開 CMU 加入蘋果,黃學東成為該項目的負責人。
1990 年,李開復正式加入蘋果;1991 年,沈向洋來到 CMU 師從瑞迪教授;1992 年洪小文隨之加盟蘋果,而陸奇也在同年進入 CMU 計算機學院開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
1993 年,負責 Sphinx 項目的黃學東加入微軟。身在西雅圖的他想把與他一起在 CMU 負責 Sphinx 項目的師兄弟洪小文拉入微軟。接到微軟邀請時,洪小文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最終在黃學東的多顧茅廬後,洪小文動了心。其實當時洪小文也意識到蘋果已開始走下坡路了,而微軟勢頭正猛。最終洪小文在 1995 加入微軟雷德蒙研究院從事語音技術的基礎研究。
沈向洋後來如此評價洪小文「洪小文在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有著的豐富經驗和高超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