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使用工具
1. 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做事情常用( )來幫忙,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也有不同的科學道理,使用有的工具能( ),有的會更( )
2. 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 )。
3. 像螺絲刀、釘錘、剪刀這樣構造簡單的機械叫( ),也被人們習慣地稱為( )。
第二課:槓桿的科學
1. 像( )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槓桿。槓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 )、( )、( )。
2. 支撐著槓桿,使槓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 )。在槓桿上用力的位置叫( );槓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
3. 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會費力,有的槓桿( )。
第三課:槓桿類工具的研究
1.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省力。如:( )、剪刀、羊角錘、核桃夾等。
2.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費力。如:( )、鑷子、釣魚竿等。
3.(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如:( )、普通訂書機、天平等。
4.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的桿秤利用了( )原理的結果,提繩處是( ),提重物處是( ),掛秤砣處是( )。
第四課:輪軸的秘密
1. 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 )。
2. 應用輪軸原理的有:( )、( )、( )、轆轤、扳手等。
3. 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能( ),輪越大越( )。
4. 在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會( )。
第五課:定滑輪和動滑輪
1. 像旗杆頂部的滑輪那樣,( )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 )。
2. 像塔吊的吊鉤上可以隨著重物一起( )的滑輪叫做( )。
3. 使用定滑輪能( ),但不能( )。
4. 使用動滑輪能( ),但不能( )。
第六課:滑輪組
1. 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 )。
2.使用滑輪組既能( ),又能( )。
3. 滑輪的( )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課: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 )。
2.應用斜面原理的有:大橋引橋、盤山公路、( )、( )等。
3.斜面的坡度越小越( ),斜面的坡度越大越( )。
第八課: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