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美國移民局的政策是殘忍而魯莽的」。當地時間7月8日,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 Bacow)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已於當天上午在波士頓地方法院對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和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提起訴訟。
據悉,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以下簡稱「移民局」)對學生和交流訪問者計劃作出調整:2020年秋季學期,對於只上網課的國際學生,美國將不對其發放籤證,即禁止參加在線課程的學院和大學的國際學生留在美國。
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此次訴訟即針對以上政策。該訴訟尋求臨時禁止令以及初步和永久禁令,以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執行聯邦政府規定。
哈佛大學稱該政策違反行政程序法
哈佛大學的聲明中,勞倫斯·巴科稱,美國移民局的政策是「殘忍而魯莽」的,稱這新政策是有意對高校施加壓力,要求美國高校在今年秋天開放校園課堂,進行現場教學,而沒有考慮到學生、教師和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問題。
與此同時,巴科稱,「作為一所致力於住宿教育的大學,我們希望並打算在安全、負責任的情況下,儘快恢復全面的面授教學……但是,在那個時候到來之前,我們不會袖手旁觀,看到我們的國際學生的夢想被一個嚴重誤導的命令所破滅。」
記者注意到,美國每天的新增感染病例都在不斷刷新紀錄。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止到美東時間7月8日16時,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3035231例,仍在快速增長。此外,累計死亡病例達132041例。單日新增確診一度超7萬。
巴科也在聲明中強調,美國政府公布這項安排時,美國新增感染人數屢創新高。自7月1日以來,美國報告的新增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0萬例,如在此情況下堅持開學,國際學生將處於危險中。
在另一份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的聯合訴訟聲明中,兩所大學提到,7月6日頒布的籤證新政策違反了《行政程序法》,稱其未能考慮大學在採取行動之前所面臨的挑戰,沒有提供合理的依據來證明這項政策的合理性,且未能向公眾提供有關該規則的評論機會。
在美「全網課」制學生或面臨遣返
記者了解到,7月6日,移民局發布的新規可以概括為兩方面內容。第一,美國將不會向秋季學期「全網課」學校或項目的國際學生發放籤證,美國海關亦不會允許這些學生入境。第二,如果學校採用的是網課和面授課相結合的「混合制」模式,學生只能有一門課是網課(不超過3學分),其他課程必須進行面對面教學。
新規還指出,目前在美國註冊「全網課」的學生,必須離開美國或採取其他措施,如轉校去提供至少一門面授課程的學校以保留合法身份等,否則將面臨遣返等後果。
記者獲悉,「全網課」制學生無法擁有美國合法學生身份的規定由來已久。只是由於新冠疫情,美國移民局對春季和夏季的在線課程實施了臨時豁免。這一政策允許非移民學生在新冠肺炎緊急情況期間,參加超過之前規定的在線課程數量,以保持他們的非移民身份。
不少留學生認為,取消對網絡授課學生豁免這一政策,旨在「倒逼」學校開學。這一觀點得到美國政府官員的印證:7月7日,美國教育部長貝琪德沃斯(Betsy DeVos)曾明確表示,學校必須在秋季全面開放,並稱這是政府的立場。當地時間7月6日下午,川普也發布推特稱,「學校必須在9月開學。」但發稿前,川普已將該推特刪除。
在中、在美留學生均面臨身份挑戰
據彭博社報導,在美留學的近37萬中國學生中,尚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可能會被迫離境。據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對1090所院校的追蹤數據,截至7月6日,僅9%院校表示計劃在秋季學期進行在線授課,60%表示將提供面授課程。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內的另外24%院校表示,將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社交距離,並顧及不想返校的學生。
臨時轉學是否具備可行性?多名2020年秋季將開始赴美留學的學生向記者表示,從選擇學校、準備材料、申請到拿到錄取,需要經歷近半年的等待時間,且大多數項目的截止日期設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之間,現絕大多數項目早已關閉申請。短期內轉到合適的學校,「幾乎不可能」。
對於此時在中國、秋季將赴美的學生而言,籤證問題也是他們面臨的巨大考驗。有學生向記者反映,目前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仍處於關閉狀態,此前即將赴美的學生預約成功的7月份籤證,已全部被取消。
從美國領事館官網來看,北京目前開放了8月赴美學生籤證的預約名額。「但不確定到時會不會再取消。而且如果第一個學期因拿不到籤證而無法到美國上學,根據新政策的內容,我們無法拿到CPT(課程實習)資格,這意味著第一個暑期不允許在美國找實習。研究生期間的實習經驗對以後工作有幫助,這樣一來,留學的收穫會大打折扣。」一名2020年秋季將入學紐約大學的學生向記者表示。
記者還了解到,部分學生已決定「推遲入學」,即與錄取學校溝通,保留入學名額,推遲一年至2021年秋季入學。但也有學生表示,所錄取的項目明確表示不允許推遲入學。
此時在美國的學生也面臨挑戰。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中國在美博士表示,新政策給本來就不平靜的生活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麻薩諸塞州疫情較嚴重,導師暫時不讓大家進實驗室。同時,我的籤證也快到期了,現在面臨著無法回國辦籤證的問題。」
有大學稱「學校對該政策有較大解釋權」
目前,大多數美國高校未宣布秋季學期的計劃,多所學校表示,正在考慮網絡授課和面對面授課的混合模式。但此前也有部分高校表示,所有課程都將在網上進行,其中包括哈佛大學等。
為緩解該政策給學生造成的影響,紐約大學向已被錄取的新生發送郵件,稱學校對該政策解釋的權利較大,將為學生提供「遠程」學習。收到該郵件的學生向記者解釋,「遠程學習」與「在線學習」不同之處在於,遠程學習意味著學生參與課程直播,並以小組等形式完成作業,此類學生也能拿到學生籤證,將不受籤證新政策的影響。
此外,紐約大學此前還宣布,被紐約大學錄取的本科學生及部分研究生,可申請第一年就讀於上海紐約大學,此類學生亦不受籤證新政策影響。雪城大學也有類似的操作,稱本科生可第一年入讀華東師範大學;康奈爾此前發布通告,稱受疫情影響無法到校上課的中國學生,可申請入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東華大學等7所中國高校。
關於學生籤證新政策,北京市公衡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軍律師表示,在疫情之下,這樣的一個命令確實給很多國際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建議國際學生在此問題上多加重視。「首先,第一時間要跟自己的學校溝通好,看看學校有什麼樣的安排;其次,要儘快跟自己的律師溝通,看看有沒有其他可以變通的一些選項。」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