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高規格、最高禮遇,向英雄的人民致敬!向人民的英雄致敬!
今天,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1000名先進個人、300個先進集體受到表彰。
以隆重而熱烈的儀式,向抗疫英雄致敬,回望不平凡的戰疫時光,總結寶貴的戰疫經驗,是為了激勵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要求,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更好地凝聚「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
細雨濛濛,寒意漸濃,從年初之冬到歲末之冬,這一年的光陰著實刻骨銘心,這一年的步伐我們邁得堅定有力。快來跟隨「瞭望君」走進這場表彰大會,聽一聽會上傳來的激昂鼓點。
1.最高規格、最高禮遇致敬
「圍觀」這場大會,今天的「C位」無疑屬於江蘇的抗疫英雄們。
大會開始前,威武莊嚴的護衛隊向著表彰大會會場行駛。而他們護衛的禮賓車裡,乘坐著江蘇受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們。
一路上,「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等標語橫幅在細雨中依然醒目。車隊所經之處,交警列隊敬禮,群眾駐足注目。江蘇大劇院內紅毯鋪就,江蘇警官學院警樂隊奏響高昂旋律,少先隊員們手持花束、列隊歡迎。
不需再多說,我們可以非常直接感受到:這就是最高的規格,這就是英雄們應得的禮遇。
而在會場中留心觀察,「瞭望君」還發現許多細節足以印證這一結論——
①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出席大會並講話,省長吳政隆主持大會,省政協主席黃莉新、省委副書記任振鶴出席。會議採用視頻會議形式,省裡設主會場,各設區市設分會場。
②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講話中,首先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向為疫情防控作出貢獻的抗疫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③主席臺上,除了省領導就座外,還有江蘇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表彰的45名抗疫先進個人和15個先進集體代表。大會的第一項議程就是少先隊員向他們獻花。
④頒獎時,6位司號手先吹響致敬號角。受表彰人員代表胸戴大紅花,分批依次走上主席臺,由第一排就座的省領導為他們頒發獎章、證書和獎牌。
⑤會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邱海波,蘇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滸墅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派出所社區民警王建軍,無錫海關駐機場辦事處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易海華分別代表援鄂醫務人員、社區疫情防控人員、境外疫情防控人員發言,講述他們的戰疫故事。
⑥出席表彰大會人員名單中,還有8位抗擊疫情犧牲同志的家屬代表。
這些舉動,無一不體現出對抗疫工作者的尊重和敬意,因為他們值得這樣的最高規格、最高禮遇。
2.「江蘇戰疫」全景圖掃描
季節輪轉又一冬。
從1月22日確診首個病例,江蘇用28天實現本地確診病例「零新增」,再用25天實現本地確診病例全部治癒「清零」,到第3個月基本實現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正常化。
作為常住人口超8000萬、流動人口超2000萬的人口大省,江蘇是全國確診病例200人以上的省區市中,唯一保持新冠患者「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省份;
作為經濟總量近10萬億、市場主體超過1100萬的經濟大省,率先復工復產、加快轉型升級,很好地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在這場大戰大考中,江蘇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戰場、重要陣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可以說,江蘇抗疫的實踐,是中國抗疫鬥爭的縮影,更是「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偉大抗疫精神的寫照。
令江蘇人欣慰和自豪的是,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戰場上,江蘇都交出了一份彰顯「江蘇力量」、體現「江蘇效率」、展現「江蘇擔當」的優異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視察江蘇時,充分肯定江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稱讚江蘇『為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恢復正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最大鼓勵!」在今天的表彰大會上,婁勤儉說。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回望不平凡的抗疫歷程,每一個選擇、每一步跋涉,都那麼驚心動魄、盪氣迴腸,每每想起都令人無限動容,每個時刻都值得載入史冊。
對於這份艱辛,婁勤儉銘記在心,他用四個「我們不會忘記」再現「江蘇戰疫」的全景圖。
——我們不會忘記,「最美逆行者」捨生忘死、義無反顧的感人身影。從大年初一開始,全省2813名醫護人員和300多名公安、民政、生態環境、紅十字會、新聞宣傳等戰線工作人員,聞令而動、星夜成軍,緊急奔赴湖北、會戰武漢、馳援黃石,在荊楚大地與病毒展開生死較量。
大家有的瞞著年邁父母「偷偷出發」,有的推遲婚期、放棄蜜月,有的夫妻二人先後出徵,還有很多「95後」「00後」,昨天還是父母的「掌中寶」,今天就「白衣變戰衣」,成為護佑他人生命的「戰地天使」。面對未知與危險,他們有苦不言苦、有難不畏難,「用自己的命守護患者的命」,80多天累計收治患者5500多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400多人,完成最大可能的治癒率,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高度肯定江蘇,是「支援人數最多、參戰最早、最不講條件、做得最好的省份」。
在盡銳出戰湖北的同時,32萬醫衛人員奮戰在江蘇戰場最緊急、最艱苦、最危險的抗疫前線,用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從10個月的嬰兒到97歲的老人,沒有遺漏一名感染者,沒有放棄一位病患。
那些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臉頰、被汗水浸到泛白的雙手、被防護服捂溼發炎的皮膚,那些直面生死考驗、精心守護病人的一個個場景,生動詮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不愧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我們不會忘記,8000萬江蘇人民守望相助、同心抗疫的動人畫面。除夕之夜,萬家團圓之時,江蘇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生產生活按下「暫停鍵」。全省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以平凡的堅守投身不平凡的戰鬥,或向險而行,或堅守崗位,或「宅」家抗疫,用不同方式為疫情防控助力加油。
30萬網格員在大數據的精準導航下,用一雙雙鐵腳板,織密城鄉12萬張「網格」,築牢了戰疫情的銅牆鐵壁。
關鍵時期,交通運輸和公安部門平均每天超過4萬人奮戰在全省1400多個疫情查控點,夙夜值守、風雨無阻。
廣大疾控人員像不停歇的「陀螺」,穿梭於醫院和社區,直面患者和密切接觸者,查明流行途徑,阻斷傳播鏈條。
社區工作人員、公安民警輔警、基層幹部,還有許許多多像「硬核大爺」一樣的志願者,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寒風冷雨,駐守在城鄉各地,奔忙在防控一線。
外事、民航、邊檢、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工作人員,不辭辛苦、堅守國門,長時間奮戰在外防輸入的最前線。
新聞宣傳工作者深入「紅區」、勇闖「疫線」,定格了無數感人瞬間,傳遞了眾多生死考驗中綻放的人間大愛。
還有環衛工人、快遞小哥以及生產防疫物資、參加應急建設的工人,等等,直接和間接投入這場抗疫鬥爭的群體,幾乎包含了全省所有行業、所有職業。
疫情之下,「天使白」「橄欖綠」「公安藍」「志願紅」都是「戰袍」,「黃馬甲」「環衛裝」「快遞服」「安全帽」下都是戰士。「雖然今天的表彰裡不一定都有他們的名字,但堅守崗位的每一個江蘇人都是英雄、都值得點讚。」婁勤儉說。
——我們不會忘記,全省黨員幹部不怕艱險、衝鋒在前的無畏身姿。病毒肆虐之時,全省27.1萬個黨組織和518萬名共產黨員,衝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復工復產一線,哪裡最緊急,哪裡就有鮮豔的黨旗;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閃耀的黨徽。
黨員醫生組成「插管敢死隊」,與死神迎面決鬥。不少老黨員即將退休仍主動請戰,「只要還在崗位1分鐘,就要站好60秒」。有的企業春節放假沒有工人,當地骨幹黨員迅速成立行動支部幫助恢復生產。
從重症病房分秒必爭的救治,到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從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到工地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產,一支支黨員突擊隊,一份份按上紅手印的請戰書,一張張寫滿名字的值班表,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用「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共產黨好」響徹江蘇大地。全省2.5萬多人一線提交入黨申請,其中215人火線入黨,80後、90後佔比超八成,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築在一線、黨員衝在一線成為江蘇抗擊疫情的鮮明特點和亮麗風景。
——我們不會忘記,廣大蘇商蘇企挺身而出、「以義戰疫」的情懷擔當。在疫情最緊急、物資最短缺的階段,一大批蘇商蘇企有的改產防護服、轉產口罩,有的緊急改造生產醫用酒精。抗疫缺什麼,江蘇就生產什麼;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江蘇製造。從南京湯山到武漢的火神山、雷神山,不論是環保設備、建築材料,還是醫療器械、家電家具,背後都有江蘇企業和江蘇工人的身影。
疫情肆虐時正值春節,很多工人因返鄉無法及時返崗,不少企業老總秒變「操作工」,甚至一個人扛起一整條生產線。疫情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全省口罩產量從每天200多萬隻增加到2300多萬隻,醫用防護服產量從每天不足1萬套增加到近12萬套;在疫情最緊急的時刻,我們向國家調出醫療物資2327萬件,支援湖北294萬件,支持對口援建、幫扶省份、幫扶地區240萬件,充分展現江蘇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
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後,全省廣大企業在「蘇政50條」「惠企20條」的保障下,「起步就是衝刺」,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努力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正是全省上下的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經濟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進出口增長0.8%,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全國第一,各方面「看好江蘇」的共識持續增強。
這一個個「不會忘記」,撥動著與會者的思緒,現場響起了一次次熱烈的掌聲便是最好的回應。
「凡人微光,終將螢火匯成星河」。這是在2020年的疫情風暴裡,不會被困難打倒的江蘇人民的真實寫照。如今,經歷了疫情考驗的江蘇,街道上車水馬龍,工廠裡機器轟鳴,校園裡書聲琅琅,餐館夜市熙熙攘攘,景點景區人流如織,這些熟悉的人間「煙火氣」,都成了祖國山河無恙、江蘇「疫去春來」的生動註腳。
「但我們知道,『只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歲月靜好的背後,總是凝結著捨生忘死的衝鋒、不計得失的堅守,總是凝結著默默無聞的奉獻、壯懷激烈的犧牲。」婁勤儉沉重說出10多個名字:徐輝、位洪明、厲恩偉、袁劍雄、夏玉斌、曹亞軍、章良志、司元羽、許鵬、徐建文、時席席……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都是令人敬仰的精神脊梁,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3.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
表彰、銘記,是為了更好出發,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給江蘇帶來深刻啟示和澎湃力量。
婁勤儉表示,這次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讓我們在危難中奮起、在風雨中成長,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氣神空前高漲,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制度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強。
回望「江蘇戰疫」,婁勤儉總結出五方面啟示:
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堅持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堅決聽從總書記指揮,快速反應、果斷行動。1月20日總書記作出防控疫情的重要指示後,全省各級各地迅即建立疫情防控應急指揮機構,成立工作專班,形成上下聯動、協同高效的指揮體系。1月22日報告首個確診病例後,23日就要求「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的公眾聚集性活動一律取消、能不開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暫停相關場館運營。
堅決落實總書記要求,因時因勢、精準施策。從1月下旬國內疫情暴發時提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到2月下旬省內確診病例穩定「零新增」時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再到3月初境外疫情快速蔓延以來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及時根據形勢變化調整防控策略。
堅決貫徹總書記部署,系統謀劃、統籌發力。既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又千方百計打好經濟發展主動仗;既守好江蘇自己的「責任田」,又堅持全國「一盤棋」,助力打贏湖北保衛戰,全力支持北京、上海,支援東北、新疆,協同長三角疫情防控,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是真正的英雄。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堅持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廣大幹部群眾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爭做逆行者最可靠的「同行軍」,負壓救護車、紅外測溫儀、金陵大肉包……凡是抗疫需要的物資,都源源不斷輸送到抗疫一線,「國家有難,每個人都要盡點力」成為江蘇人的共同心聲。正是有無數個「我」組成的「我們」、無數個「小家」匯成的「大家」,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拼出了一個又一個「江蘇奇蹟」。「蘇大強」的背後,正是千千萬萬個江蘇兒女的給力支撐。
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強大綜合實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疫情來勢洶洶,正因為江蘇這些年始終堅守實體經濟,打造了配套齊全、基礎雄厚的現代製造業體系,才能夠有力應對疫情突襲,迅速開展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
正因為江蘇矢志不渝堅持創新,以高度的定力轉方式、調結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才能在復工復產上按下「快進鍵」,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發揮經濟大省的「壓艙石」作用;
正因為江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了讓廣大企業投資放心、發展安心、生活舒心的良好氛圍,才更好激發了廣大企業家的家國情懷、社會擔當,匯聚了抗擊疫情的廣泛力量。
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是最為寶貴的實踐品格。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遵循和把握科學規律,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這次抗疫鬥爭,科學精神貫穿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全過程各方面。
科學把握疫情傳播規律,第一時間實行省際交通管控,並率先建立大數據研判專班,高效開展重點地區重點人頭動態信息分析,盡最大可能切斷疫情傳播渠道。
科學把握醫療救治規律,統籌醫療資源,建立「專綜結合」、分級巡診、遠程會診等制度,堅持中西醫結合,發揮專家關鍵作用,對確診病例實行「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小組」。
科學把握疫情防控規律,堅持「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開」。
比如鎮江強化企業防控主體責任,淮安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鹽城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南通對重點人員實行嚴格集中隔離措施,宿遷構建聯合流調機制,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南京設立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蘇州高標準做好上海轉運接轉點保障工作,連雲港建立國際船舶輸入疫情處置機制,都堅持「人」「物」同防,築牢了外防輸入的第一道防線;
無錫為復工企業開通核酸篩查檢測服務,徐州開展便民利企活動,常州打造智慧雲平臺,揚州建立領導分片包幹等機制,泰州建立企業駐廠員制度,都有力有序推動了復工復產。
經過大戰大考的淬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需要有「那麼一股子勁、一股子氣」,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困難所壓倒。
江蘇人民歷來是國有急難、舉身赴之。面對強大疫魔,全省人民敢於亮劍、堅決鬥爭,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放棄不言敗,在抗疫中升華「淮海戰役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生動詮釋新時代的「周恩來精神」,讓「雨花英烈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巨大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江蘇堅持「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人」「不分國籍,一視同仁」「外企、民企都是蘇企」,對所有入境人員都有禮有力、周到妥善安排,為企業最大可能提供必要的物資援助和疫情防控支持;江蘇沒有忘記曾經向自己伸出援手的國際友城、國際友人,在他們遭遇困難時加倍予以回贈,及時分享抗疫經驗,用江蘇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充分展現江蘇人的胸懷和境界。
站在「兩個百年」歷史交匯、「兩個五年」承前啟後的重大節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對江蘇提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新要求,江蘇走進新的發展階段。
從偉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這也是大會召開的重要目的之一。
也因此,婁勤儉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提出了「穩」「進」「好」的要求——
我們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保持「穩」的定力,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各類風險防控。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國一些地方也出現局部小規模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必須高度警惕,繼續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堅決守住今冬明春這個關鍵期,保障好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必須時刻繃緊防風險這根弦,從走過的路、打過的仗中汲取智慧、堅定信心,深入排查各領域風險隱患,及時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做到發現得早、防範得準、處置得好,確保牢牢守住全省大局安全穩定的底線。
我們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保持「進」的銳氣,用奮鬥的腳步為全國發展探路。
必須以更深層次的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在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等方面加緊突破,在暢通雙循環中找準定位、成為示範,不斷鞏固放大江蘇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先行優勢。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排查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高起點建設健康江蘇、美麗江蘇,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把全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必須把握城鄉關係重構、產業深度調整、區域布局優化的階段特徵,加快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特別要推廣「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等做法,提升治理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更好助力高質量發展、保障高品質生活。
我們要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始終保持「好」的作風,在真抓實幹中不斷開創江蘇發展新局面。
「十四五」及今後一個時期,使命任務更加光榮,但發展形勢更加複雜、挑戰更加艱巨。
一定要把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作為生動教材,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永恆追求,持續深入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始終做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一定要保持「海綿汲水」的狀態,在鬥爭一線提高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突能力,在基層一線提高調查研究和群眾工作能力,在改革一線提高抓創新抓發展能力,使自身素養跟上時代節拍、契合現代化發展需要。
一定要傳承弘揚江蘇人勤勞智慧有自信、實幹堅韌敢創新、低調務實不張揚的優良品質,卯足勁頭幹事,千方百計成事,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退縮、不止步,不斷把全省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亂雲飛渡仍從容,風雨無阻更向前。我們相信,江蘇用戰鬥的春天澆鑄了戰疫的金色勳章,也一定能夠用一個奮鬥的明天描繪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的篇章!
撰稿新華日報記者胡蘭蘭
圖片肖勇交匯點
值班主編 孫巡
編輯穀雨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時政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