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漁民又立大功,11位漁民打撈的可疑裝置上繳,受到表彰獎勵

2020-12-06 強國觀察室
漁民

要說起漁民,本職工作當然就是打漁,然而江蘇漁民不一樣,他們撈起來的不止是魚,還有其他國家不懷好意,放置於水中的可疑設備,為我國國家安全出了一份力。他們撈獲了多個他國水下裝置,還及時上繳給了國家安全機關,在近日受到了表彰和獎勵,江蘇漁民又立大功。

根據報導,海上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專項表彰獎勵大會,於1月13日在南通召開,會上對在2019年度於江蘇海域打撈、上繳水下可疑竊密裝置的十一位漁民,以及相關人員,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表彰獎勵大會

國外的船隻來到我國的海域,抱著的不都是友善的念頭。那些不友善的,就會在離開的時候,「落下」不少東西。這些被他們「落下」的,安置在水下的設備各有功能,還具有比較高的科技水平。然而再先進高端,也抵不過漁民的物理捕撈。對於脫網船,網友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脫網船撈東西,就仿佛是用拖把拖地一樣,沿著海底濾,不管是什麼破爛垃圾都能撈上來。撈出了水,往有關部門一交,任你技術多高端,也沒法起作用。

而這些年,因為捕撈到這些不懷好意的水下設備,而受到表彰獎勵的漁民應該不算少。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江蘇已經連續三年召開表彰獎勵大會了,打撈上繳水下可疑竊密裝置的漁民,獲得的不止有精神上的表彰,還有物質上的獎勵,畢竟這些被打撈出水的裝置本身,也大可能不是便宜貨。

水下可疑竊密裝置

在去年,江蘇漁民就先後撈獲了多個水下可疑竊密裝置,並及時上繳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通過技術分析發現,其中七個裝置都是由他國製造的。這些裝置分別具有水下調查、識別、存儲、傳輸等多種竊密功能,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好在已經被江蘇漁民撈出來解決掉了,要不然這些隱患藏在水下,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實際上,這些能夠在水下進行居心不良活動的裝置,傾注的心血一定不少,科技水平高,造價自然就不便宜。畢竟水下環境與陸上相比要惡劣很多。然而江蘇漁民一網之下,沒有漏網之魚,也沒有漏網的可疑裝置,投注再多的心血也是付諸東流。這條新聞其實可以對應外媒另一條新聞看,外媒報導,1月12日,克羅埃西亞漁船撈起不明水下裝置,尋找主人賠償漁網的損失,最後找上門的是美國海軍勘測船「布魯斯·希森」號。他們通常使用拖曳聲吶等水下偵察設備,以便為美軍提供戰術海情優勢。這些被江蘇漁民撈上來的設備,雖不知道主人到底是誰,但是很有可能就是類似的用途。

「布魯斯·希森」號

網友因而笑稱,江蘇漁民是我國繼朝陽群眾後,又一強大的民間組織。還有網友開玩笑道,現在海裡的魚都不好撈了,漁民們都盯著這些「海貨」呢,不懷好意的船隻落下的東西既然不要了剛好,漁民們正等著撈走,讓外軍既頭疼又無奈。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國家強大起來,也需要我們這些小人物的守護。

相關焦點

  • 江蘇漁民立大功!打撈上繳9個水下特殊裝置!6個竟然是國外的!
    今天,可能大家都被江蘇漁民的新聞刷屏了,可能誰也沒有想到我們的漁民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當然了,不是說我們的漁民打撈了多少魚,更不是說我們的漁民打撈的魚有多大!據江蘇新聞28日消息,江蘇省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28日在鹽城召開沿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專項表彰獎勵大會,對在我領海打撈上繳水下可疑竊密裝置的11位漁民和7位相關人員進行表彰並給予獎勵。可能很多人一開始也是一頭霧水,江蘇漁民到底做了啥了不起的事?
  • 中國漁民成外軍間諜設備對手,國家重獎11人
    近年來,一句「聲納無銅,撈走無用」的段子成了網紅,說的是外國在中國周邊活動的間諜船遭遇中國漁民幹擾後打出的無奈標語。據說這些間諜船在投放的聲納時經常被中國漁民打撈上來當廢品賣錢,甚至成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 漁民撈到中國航行器?美媒又來挑事:幫助中國潛艇穿越南海印度洋
    文章指出,一位印度尼西亞漁民於2020年12月20日在南蘇拉威西省的塞拉亞群島附近捕獲一枚水下滑翔機。專家經過鑑定認為,該裝置可能由中國製造。據美媒消息,印度尼西亞漁民在捕獲了這艘無人航行器後,便將其移交給了當地警方,警方後續轉交給了印度尼西亞軍隊。
  • 江蘇11名漁民獲重獎,美軍聲吶陣損失殆盡:揭開美國不可告人秘密
    媒體報導,的11位漁民及相關人員,因為2019年度在江蘇海域打撈上繳水下可疑竊密裝置獲得表彰獎勵。在這一年,他們打撈出多個水下可疑裝置,通過技術分析發現,其中7個裝置系他國製造,分別具有水下調查、識別、存儲、傳輸等多種竊密功能。
  • 中國漁民曾打撈過哪些「寶貝」?聲吶算什麼,飛彈才是重頭戲
    隨著現代科技越來越先進,這些武器也逐漸被打撈上來。不僅如此,現代戰爭中,海洋是主要戰場之一,平時其他國家也會在海裡投放一些聲吶、水下機器人等間諜裝置。而我國漁民在作業的過程中,就經常會打撈上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前段時間,國家就對江蘇近海的11名漁民進行表彰,他們在過去的一年中,為國防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那麼漁民平時打撈上來的「寶貝」到底都有哪些呢?聲吶算什麼,飛彈才是重頭戲。
  • 中國漁民都撈出些啥寶貝?聲吶不算啥,飛彈才是重頭戲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武器逐漸被打撈上來。然而,在這個現代化戰爭時代,海洋作為重點戰場之一,其他國家平時也會在海上放置一些聲納、水下機器人等間諜裝置。在作業過程中,中國漁民經常打撈一些奇怪的東西。在年初的時候,國家表彰了一批漁民,他們在過去一年裡為國防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那麼,這些漁民通常打撈出一些啥寶貝呢?聲吶不算啥,飛彈才是關鍵。
  • 據美媒報導,中國的「水下滑翔機」被他國漁民打撈
    12月2日,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媒體《戰爭地帶》網站的消息稱,印度尼西亞漁民在塞拉亞群島附近海域打撈到「可能是中國的水下航行器(UUV)」。《戰爭地帶》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國UUV在東南亞一帶的活動「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 漁民深海打撈起「人臉鯊魚」 展現迷之微笑(圖)
    原標題:漁民深海打撈起#人臉鯊魚# 展現迷之微笑 資料圖資料圖資料圖>資料圖【漁民深海打撈起#人臉鯊魚# 展現迷之微笑】《每日郵報》報導稱,土耳其漁民在深海打撈起一條神秘生物,讓其驚訝的是,它的下腹外形頗似一張人類面孔,有清晰的兩個眼睛和一張嘴巴,仿佛一副自以為是的表情。
  • 不用中國聲吶出手,中國漁民分分鐘擺平各種美軍無人潛航器
    它安裝有水下電視攝像機、聲吶和打撈機械手等設備,採用電動推進裝置,最大工作深度超過2000米。進入90年代,世界各主要海軍國家相繼開發出多種類型、用途廣泛的無人潛航器,其中美國海軍最為重視、投資最多。2015年8月21日中央電視臺的著名節目《焦點訪談》還專門出了一期節目叫《小心水下有「耳」》,節目中曝光了中國漁民在某外港撈到的酷似魚雷的無人潛航器。這潛航器怎麼來的?原來是海南漁民黃運來在2012年曾經撈到一條「大魚」,而打撈的位置就在靠近海南島的近海,離人民解放軍的榆林海軍基地不遠。為了防止被中國漁民撈走,美制無人潛航器在不斷升級。
  • 漁民打撈一隻白色生物後吃掉,第二天去炫耀,知道真相後臉都綠了
    說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在海邊的漁民以打漁為生,自然每天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海底生物。然後有一位漁民在海裡打撈出來一個白色生物後,自己雖然感到稀少,但是卻把它吃掉了,然而直到真相的他後悔不已。
  • 中國漁民又要發大財了?美軍可能向亞太海域撒布「漂浮飛碟」
    這次美軍研發了一款小型的海下情報監聽設備,還打算大量部署在海面上,特別是印太地區,這在某些方面對中國漁民來說是個「好消息」,畢竟國家會給不小心捕撈到奇怪設備的漁民一些「獎勵」。中國漁民捕撈到奇怪物品其他國家部署在海洋裡的許多設備都是無人的,畢竟海洋的大小決定了設備的數量必然很多,如果要對這些設備進行維護追蹤,成本太高。中國漁民經常從海裡撈上來其他國家部署在中國海域的特殊設備。
  • 漁民一次無意打撈,竟撈出驚天寶藏,價值三十億財寶重新面世
    有一句話粵語是這樣說的:「地上撿的寶,問天問地都拿不到」,大概意思就是掉在地上的東西誰撿到了,那就是誰的,在我們平常生活中也會常常遇到這種事情,但不能撿到什麼東西都佔為己有,這樣是不對的,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把東西歸還給主人,這樣社會才會充滿生機勃勃的氣氛,但是天大地大有很多領域是我們人類難以接觸的,但往往在一些有危險的地方那裡可能就會存在一些有價值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就會吸引大量的探險家來爭奪一寶
  • 美國海軍最怕中國漁民!將他們在中國海域放的探測器撈得一顆不剩
    然而,即便如此強大的海軍,也有害怕的時候,而他們怕的不是其它國家的海軍有多強大,反而是中國的普通公民——中國漁民。在美國海軍眼中,中國漁民比起中國海軍更加讓他們忌憚。早在70年代,中國漁民就創造了一個奇蹟,在打撈魚蝦的時候,將美國魚類給撈了上來,還是美國當時最為先進的。而漁民也將這個意外的收穫上繳國家,正是藉助這個大傢伙研製出了國產魚雷,讓美軍懊悔不已。
  • 全球「最貴」的海鮮之一,1斤賣到近萬元,漁民:再貴也不想打撈
    全球「最貴」的海鮮之一,1斤賣到近萬元,漁民:再貴也不想打撈!今天跟大家說的這種海鮮見過的人應該並不是很多,它也是全球最貴的海鮮之一,1斤賣到了將近1萬元,雖然說這樣的價格讓我們聽了以後,也是非常心動的,但是有很多的漁民表示再貴也不想去打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平潭漁民捕獲6米長小鬚鯨 打撈上岸時已死亡(圖) 2015-01-16 11:01:13來源:福州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孫靜波 2015年01月16日 11:01 來源:福州晚報 參與互動()
  • 1965年漁民發現了黃河大王?一隻比卡車還大的巨型王八
    1艘漁船在黃河裡正在打撈黃河口刀魚、東方對蝦。當時是毛澤東時代,農村都是集體經濟。這艘漁船也是生產大隊的,專門為公家打撈,收穫的水產都必須上繳國家。這艘漁船相當大,長几十米,上面有20個青壯年漁民。漁民們心中罵罵咧咧,又撒了一網下去。等了很久,網根本沒有什麼動彈,看來又沒希望了。就在漁民們準備收網的時候,突然網猛地動了一下,接著又大動了一下。船長頓時喜出望外:好啊!肯定有大魚。快收網!
  • 漁民打撈上來一隻「鞋底板魚」,越看越有喜感
    漁民打撈上來一條鞋底板魚,這麼叫是因為它的頭上有一個像鞋印一樣的吸盤,所以大家都這麼叫著玩。其實它叫鮣魚,生活在海洋裡的鮣魚,是典型的免費旅行家。鮣魚時常附在大鯊魚、海龜、鯨的腹部或船底,甚至遊泳者或潛水員的身上,週遊四海。
  • 三沙漁民喝上江蘇海淡水 淡化海水將成新藍海
    沙灘上,風機高聳,光伏電板如大塊藍色鏡片……打開手機裡這張攝自南海三沙某島礁的照片,江蘇豐海新能源淡化海水發展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王福家一臉自豪:「風光互補微網設備立起來,海島漁民終於解了渴。」    這是我國首臺套新能源淡化海水設備在國內的實地應用。4月20日,該島新能源「海淡水」經過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各項指標均達標。
  • 長江禁捕退捕獲階段性成效 23萬退捕漁民全面完成建檔立卡
    父親五兄弟都是漁民,養活了一大家子人。可如今,謝順友下江卻不再是為了打魚,「從小生活在江邊,誰不希望保護好長江?這裡是江豚活動最集中的區域,可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江豚明顯少了。」2018年,宜昌中華鱘保護區在湖北省率先實行禁捕。經過選拔,謝順友與11位退捕轉產的漁民一起加入了市漁業協巡隊,成了「護豚員」。
  • 江蘇漁民退捕轉產見聞:告別「水上漂」,打魚變護魚
    長江禁捕退捕以來,江蘇在嚴格落實禁捕要求的同時,多渠道推進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積極幫扶職業漁民「轉業」,推動「生計漁業」向「生態漁業」轉變、「打魚」向「打工」轉變。  上岸:告別「水上漂」 漁民住新居  記者近期來到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尚嘴漁港看到,船隻拆解工作正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