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近期刊發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一位印度尼西亞漁民於2020年12月20日在南蘇拉威西省的塞拉亞群島附近捕獲一枚水下滑翔機。專家經過鑑定認為,該裝置可能由中國製造。
據美媒消息,印度尼西亞漁民在捕獲了這艘無人航行器後,便將其移交給了當地警方,警方後續轉交給了印度尼西亞軍隊。印尼媒體隨即對此進行了跟進報導,並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這架無人航行器的「鼻子」似乎有某種傳感器陣列,它的長度不到7.4英尺,這還不算從後端伸出的長天線或傳感器。這艘無人水下航行器(UUV)的照片顯示,它具有魚雷形的主體,並帶有一對朝向中心安裝的機翼和垂直尾翼。此事也引起了美媒的關注,美媒指出,這引起了有關中國是否在對南海和印度洋之間的航線進行水下調查的疑問,這些信息可能對中國的潛艇在下潛時穿越這些地區特別有用。
關於這枚水下航行器的來源,一名推特用戶注意到它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開發和生產的「海翼」UUV滑翔式水下無人航行器相似。該枚裝置用於海洋研究,其傳感器能夠測量諸如水流的強度和方向,以及水溫、氧氣含量和鹽度之類的參數。在2014年就曾投入使用,它的航行時間可達數周,並且能夠航行極遠距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近年來也頻繁捕獲到他國施放的潛航器。江蘇漁民曾在2019年共發現了7枚由國外製造的水下裝置,它們用於調查、識別、存儲、傳輸等方面,並能獨立完成竊密任務,直接威脅我國國家安全。漁民在捕獲該裝置後,及時上繳國家安全機關。
為了表彰漁民向國家上繳打撈的水下裝置,2020年1月13日,江蘇省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南通召開海上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專項表彰獎勵大會,對11位將打撈的可疑竊密裝置上繳國家的漁民進行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