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的主要目的,便在於竊取敵對方的重要情報。間諜行為自古便已出現,並不是非要在戰爭期間,才會出現間諜這一職業以及盜竊情報這一行為。就比如說在和平年代,兩家存在競爭關係的商鋪在打價格戰,那麼一方通過某些手段得知對方的價格,這其實也是一種竊取情報行為,而相關人員在這一過程中就成為了間諜。
現代諜戰
古往今來,間諜需要承擔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多,其危險程度在不同時期也在不斷增大。就比如說在戰爭歲月,一旦間諜的真實身份被發現,那麼就只剩下死亡這一個結局。這種高風險的間諜行動,能夠獲得的情報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戰爭結束以後的和平年代,想要竊取對手的情報,應當如何下手呢?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本非常著名的諜戰小說,它的名字叫做《007》,主人公詹姆斯·邦德,除了與各式各樣的敵人作戰以外,他通常還會拿出來各種稀奇古怪的間諜道具,這部小說創作於上個世紀50年代,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書中的很多諜戰道具都化為了現實。
熱衷於研究並使用這些諜戰道具的人,就包括了大洋彼岸的美國。眾所周知,美國自二戰結束以後躍居為世界頭號強國,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的地位似乎更加無人可以動搖。為了維護自身的大國地位,其便開始熱衷於使用間諜道具來偵查別國的動向。
比如曾經的竊聽門和美國的稜鏡計劃,都表明了這一點。除了這些已經被爆出來的項目以外,相信還有一些我們尚未知曉的計劃正在進行當中,曾經就有一個探測器在我國南海被發現,這個探測器是被一些打魚的漁民意外撈上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我國南海海域,中國漁民捕魚時撈到探測器,這個巨大的金屬探測器是一個黑色的立方體,上面不僅有一塊顯示屏幕,還有不少奇怪的按鈕。只不過打撈起來的時候,這個探測器的屏幕是關閉的,無論是什麼按鈕按下去都沒有什麼反應,幾位漁民認為這不過是小孩子的玩具,便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到了第二天,令眾人詫異的事情發生了,探測器上面的屏幕突然亮了起來,屏幕正中央則是一位滿頭金髮的美國男子,正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與漁民們交流。這位美國人直言不諱表示,只要他們把這個黑色的大盒子重新丟到海裡,就可以獲得一萬美元的報酬,只不過漁民們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並意識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對勁,將這個黑匣子交給了當地海事部門處理。
行為敗露
專家研究後表示:這個探測器至少花費了美國30年心血,原來這正是一個用來探測我國南海地區礦產資源的機器,它不光能夠發現資源的具體位置,還能夠在深海地區拍下照片傳回。
從這件小事上,就能夠看出中國人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有著自己的判斷力的。即便眾人不知道這個黑匣子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它究竟是玩具還是探測器,但面對對方的金錢誘惑,他們並沒有草率的同意,反而是決定交給國家處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舉動,才使得我國利益沒有進一步受到侵害,他們的這一行為,對我國的礦產保護是起到重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