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10月13日通過諮詢國藥內部知情人士獲悉:「國藥集團新冠疫苗北京、武漢兩地開放預約接種」為不實消息。
一、「國藥新冠疫苗預約接種成烏龍」
近日,國藥集團開放新冠疫苗國內小範圍預約接種的消息引起轟動。
據《科創板日報》10月12日消息,國藥目前已經在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小範圍」預約接種,具體可以通過國藥集團官網或掃描國藥集團提供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預約。預約者在約2周後收到通知,併到指定地點注射。
並稱此次接種雖然向所有人群開放預約,但會優先選擇出國留學生,尤其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急需出國的留學生進行免費接種。通過上述小程序可以看到,目前已有7萬餘人報名接種。
不過有網友注意到,截至目前國藥官方並未就疫苗預約接種進行回應,國藥集團官網並沒有疫苗接種預約渠道,上述小程序目前也無法再搜索使用,這些情況引發人們廣泛熱議。
對此,《健康時報》13日通過諮詢國藥內部知情人士獲悉:「國藥集團新冠疫苗北京、武漢兩地開放預約接種」為不實消息。前上海疾控中心資深疫苗專家陶黎納也表示:「目前應該算是應急接種,而且官方也沒有發布確認的消息」。綜合分析多方公開信息來看,此次所謂預約接種應屬於高危人群應急接種,實質上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
這一烏龍事件使得人們關心的新冠疫苗上市時間問題更加撲朔迷離。
二、國藥新冠滅活疫苗離成功「一步之遙」
不過,雖然此次預約接種信息不實,但就國藥研發進程來看,疫苗上市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國內疫苗研發中,國藥集團的疫苗研發始終走在最前列。
今年7月初,國藥集團旗下的兩款滅活疫苗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9月24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明在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表示,國藥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性非常好,Ⅰ/Ⅱ臨床研究證明有效性也很好,已經獲得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緊急使用批准。同時試驗進展好於預期,快於預期,離最後成功只剩「一公裡」,有望在2020年底上市。
國藥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按照兩針間隔28天程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沒有一例有嚴重不良反應。目前正在阿聯、巴林、埃及、摩洛哥、秘魯、阿根廷等10餘個國家有序推進Ⅲ期臨床試驗,入組接種超過5萬人、樣本人群現已覆蓋125個國家,各方面進展均全球領先。
同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宣布向武漢市人民政府捐贈20萬支(10萬人份)新冠肺炎滅活疫苗,用於武漢抗疫一線人員及馳援武漢的醫護工作者的自身防護。
三、 新冠疫苗何時上市?多少錢?官方回應
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和相關專家出席,介紹新冠疫苗工作進展情況。針對於群眾密切關注的新冠疫苗研發進度、批准上市等問題,官方給出了具體答覆。
1.我國新冠疫苗工作進展如何?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 吳遠彬:目前我國新冠疫苗已有11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其中3個滅活疫苗和1個腺病毒載體疫苗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其他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正在抓緊開展Ⅰ/Ⅱ期臨床試驗。4個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目前進展順利。
2.我國新冠疫苗何時獲批上市?
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管理司負責人 楊勝:疫苗上市前需要完成臨床前研究,Ⅰ期、Ⅱ期臨床研究,並要通過Ⅲ期臨床試驗證明,證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達到設定的標準。此外,還要完成商業規模驗證,證明擬上市疫苗可接受的安全性,明確的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
Ⅲ期臨床試驗進展的快慢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受試者人數、受試者組數以及結果等。研究人員將採取特事特辦的原則,推動我國新冠疫苗儘快上市。
3.新冠疫苗保護時間有多長?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 曾光:人類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時間僅僅9個月,每款疫苗接種後的保護時間有多長,還要做長期、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我國最早接種疫苗的受試者血清監測結果顯示,抗體依然維持較高水平,這提示了疫苗可能會有比較長期的保護作用。
4.中國將生產多少新冠疫苗?如何分配?
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按照估算,預計到今年底,我國疫苗年產能可達6.1億劑,明年可達10億劑以上。
我們將人群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高風險人群,包括醫療和防疫人員、邊境口岸工作人員、城市運行保障人員、大型農副產品和冷凍食品市場工作人員、其他公共場所工作人員等;第二類是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兒童、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等;第三類是普通人群。未來,將按照高風險人群、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順序,安排接種。
5.中國新冠疫苗將如何定價?
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 鄭忠偉:新冠疫苗在中國的定價,將遵循其公共產品屬性,必須要滿足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一定是在大眾可接受的範圍內。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各國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國內除境外輸入病例外已基本無新增病例,但第二波疫情趨勢漸顯,仍然使人們充滿擔憂。越來越多人寄希望於接種新冠疫苗來攻克疫情難題。目前國內新冠疫苗雖然研發成果卓著,但具體能否開放大規模接種仍需科學嚴謹的臨床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