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奪回來、把工期補回來
    青島百日攻堅:只爭朝夕的「搶奪戰」
    前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預計本月底將實現近400個項目新開工
    促投資穩增長是今年疫情「大考」下的一道難題。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時期,自6月1日起,青島發起抓項目促投資「百日攻堅」行動,轉換路數、改變打法,以頂格戰法和高頻次調度的超常規思路辦法,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奪回來、把工期補回來,以高質量投資強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個多月以來,在青島這片投資熱土上,項目建設正在全面提速——
    備受矚目的青島第二海底隧道項目正在加快推動項目方案比選論證,加快先期實施工程騰地徵遷,預計將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開工;在西海岸,總投資115億元的美錦氫能小鎮項目多個板塊正在加緊推進,驪山路租賃廠房部分改造設備預計9月底完成,泊裡整車基地新建廠房部分正加快推進土石方施工;在膠州,計劃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一期車間和辦公樓施工,預計年底一期車間主體竣工;在城陽區,亞洲杯專業足球場已經完成方案深化設計及建設工程規劃報審等工作,並同步開展施工臨時圍擋安裝及臨建場地平整等工作,推進進度不斷加快……
    青島抓項目促投資「百日攻堅」行動交出了一份階段性的亮眼答卷。
    在重大項目的支撐帶動下,青島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趨穩向好。1-8月,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較上半年提升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全省5.3和2.4個百分點。
    攻堅行動帶來的不僅僅是項目開工建設的大提速、有效投資的高增長,在這一過程中,青島還創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行政審批模式,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為城市的發展夯實了「生態支撐」。
    追回逝去的時間
    「百日攻堅」行動,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用超常規的思路辦法在項目建設和投資推進上跑贏時間,對衝疫情帶來的衝擊,尋找新的投資「爆破點」,是這場行動的出發點。
    6月初,與《抓項目促投資「百日攻堅」行動方案》一同出爐的,還有一組由431個項目構成的項目清單。對照項目的原計劃開工時間,青島明確了每一個項目攻堅任務中的開工時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份充滿「緊迫感」的項目清單,體現了青島發起「百日攻堅」行動的邏輯。
    據市發展改革委投資處副處長高見介紹,市委經濟運行指揮部在梳理清單的過程中,主要考慮將三類項目納入。首先,是原計劃上半年開工、但受疫情影響開工時間遲滯的214個項目,涉及總投資1400億元;其次,是擬於四季度開工的197個項目,攻堅行動要求通過要素保障、暢通審批,至少提前2個月開工,涉及總投資2300億元;另外,攻堅行動還納入了一批一時難以開工的重大項目,要求摸出癥結所在,發揮全市各方力量,加快推動項目進度。
    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截至9月上旬,列入「百日攻堅」的431個項目中,有總投資115億元的美錦氫能小鎮項目、總投資23億元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項目、總投資40億元的膠東國際機場航空培訓基地項目等188個滯後於年初計劃的項目,實現了新開工;總投資32.4億元的2023年亞洲杯專業足球場項目、總投資23億元的即墨城投職業教育園項目等18個原定於8-9月份開工的項目中,15個項目已實現開工;有總投資24億元的青島影視技術職業學院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富士康高端封測項目等197個原定四季度開工的項目,將整體工作進度加快了2個月以上,其中158個項目實現了提前開工。
    預計到9月末,還將新開工24個項目。在這一程的賽跑中,青島正在把受疫情影響的時間搶回來,把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主動權奪回來。
    頂格戰法再顯威力
    「百日攻堅」行動中,「頂格推進、條塊結合、上下協同」的戰法再顯威力。
    市四大班子領導同志帶頭示範,各區(市)、功能區履行主體責任,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產業專班分工負責,社會各界踴躍參與,迅速凝聚起全市抓項目促投資的強大合力。
    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市四大班子的23位市級領導同志分別牽頭負責2個擬開工重大項目,積極推進總投資1500億元的46個重大項目加速實施。截至9月上旬,累計組織召開項目調度會和「百日攻堅」專題會95次,調度產業專班35次,深入項目現場57次,已有29個項目實現新開工。
    市級領導牽頭頂格推進下,青島第二海底隧道項目、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項目、青島港董家口港區胡家山作業區防波堤工程等項目正在加快規劃、報審等各項工作,提速項目進度。
    攻堅項目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涉及城市發展和產業提升的方方面面。充分發揮青島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出的13個產業專班的精準支持作用,市委經濟運行指揮部明確了一份產業專班「百日攻堅」重點項目清單。
    深入一線「逆茬刮鱗」,為企業和項目解決實際問題,提速項目進度,是各產業專班在攻堅任務中的職責。在萊西,中科恆華環保材料項目就一度遇到因資金不能按期到位致使廠房無法建設的問題。新材料產業專班召集萊西工信、經濟開發區管委開展現場協調推進,最後確定由經濟開發區管委先為項目單位提供廠房,確保產品順利生產,待企業資金到位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截至9月上旬,各專班累計召開協調會議155次,深入項目現場177次,解決企業困難問題95個。已有133個項目實現新開工。其中新材料產業專班和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專班已經實現了100%的開工率。
    青島智谷CEO、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高度認可專班的工作模式:「針對青島智谷項目,專班先後召開9次會議,制定落地企業的支持政策並協調資源,全力承接和培育泛人工智慧產業在青島的發展,形成了集群式落地和搬家式招引的速度。我們4月8日啟動青島智谷工程,7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有20家以上意向企業來青島投資考察。」
    區(市)作為項目建設「主戰場」,負責所有項目的調度、審批和要素保障。攻堅行動的推進推動了一批審批流程的創新模式在各區市誕生。萊西市對項目審批全鏈條實施流程優化再造,招商引資工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11個工作日內,審批環節壓縮至7個,壓縮率達到66.7%;申請材料壓減至26件,壓減率達到38%。1-7月,萊西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5%。
    按旬調度的「非常」節奏
    緊鑼密鼓,按旬調度,是「百日攻堅」行動在非常時期的「非常」節奏。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一旦開工,立即就會形成實物工作量。為更好掌握項目推進情況,研判投資走勢,市委經濟運行指揮部在「百日攻堅」期間,創新打法,改變以往按月調度的慣例做法,加頻加密調度頻次,實行按旬調度、按旬通報,實時掌握各區市、各部門、各產業專班的工作動態。
    對於項目方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而按照以往月調度模式,一個問題當月發現、下月分辦,至少需要兩個月以上的運轉時間,效率不高。
    青島創新採取旬調度模式後,將「發現問題、調度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壓縮到了3-5個工作日:區市、產業專班等服務保障單位接到項目單位問題反饋後,第一時間對接了解項目方,對於能夠立即解決的通過現場辦公會的方式立即研究解決,需要時間解決的將納入臺帳,跟蹤分辦,爭分奪秒幫助項目單位掃清「障礙」,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在市場競爭中掌握把握主動權,一點一滴匯聚成發展新優勢。
    攻堅行動充分發揮了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旬調度結果在通報各位市領導以及各級、各部門的同時,通過青島日報、青島新聞等媒體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構建「比學趕超」良性輿論氛圍。
    「這種前所未有的高頻次調度和監督模式,對於一線工作人員來說,是壓力更是動力。」西海岸新區發改局重點項目科科長薛學江表示,「調度通報最終形成的是一張表格,但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我們與每個項目的緊密溝通,了解問題,與專班無縫銜接,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確保第一時間為項目排除一切難題。」
    把攻堅打法融入優化營商環境日常
    把攻堅打法融入日常,青島通過「百日攻堅」行動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優化城市的營商環境。
    經手過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在全國各地布局的多個項目、目前負責青島平度高溫合金精鑄件項目的徐利平並不了解青島正在開展「百日攻堅」行動,但是他卻深刻地體會到青島優質的營商環境:「前期審批流程十分迅速。儘管目前項目現場因為之前的雨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施工進度,但各級政府主動服務,幫助我們積極解決問題,加快搶回工期。」
    四機裝備的項目負責人路濤也不知曉這一行動,但卻通過行動中高新區創新的容缺預審和並聯審批的方式,實現了高速審批提前開工。在高新區,已經有多個項目像四機裝備一樣按照「拿地即開工」模式取得施工許可證並開工建設,其中,各項工作開展最快的海大生物項目,拿地後兩個工作日內取得了施工許可證並進場施工,各項目平均審批時間至少節約30個工作日。
    行動帶動了一批抓項目促投資的創新模式在青島誕生。9月10日,中安芯界(青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競得濟青煙(萊西)國際招商產業園286.6畝土地50年使用權,標誌著青島市首宗「標準地」成功出讓。
    「標準地」供給是今年山東省和青島市改革的重點攻堅任務之一。在完成國有建設用地區域評估的基礎上,事先明確投資強度、畝均稅收、能耗、環境等標準,進行公開出讓。「標準地」模式將土地審批環節前置,實現土地「即拍即用」,為項目「拿地即開工」創造條件;同時對投資者提出剛性約束,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該模式便於開展「以地招商」,極大提高了城市對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及產業鏈集聚的承載能力。
    在行動中率先完成任務的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專班看來,開展「百日攻堅」行動的實質,其實就是在開展服務企業、服務企業家的行動。專班藉助「百日攻堅」之勢,發起突破重點工作年活動,行動期間形成的攻堅行動到一線、解決問題到一線、服務企業到一線的工作方法用在抓鄉村振興日常工作中,制定了服務企業「一對一」幫包製度,下發了「四聯四送」服務企業工作方案,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截至7月份,青島完成一產投資超過去年全年水平;1-8月,一產投資同比增長189%,大大高於全國(11.5%)和全省(47.5%)水平。
    「我們把攻堅行動的工作模式用在了抓項目的日常,目前,西海岸新區的1000餘個項目都是採用的這一調度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服務企業的效率。」薛學江介紹。
    精兵強將攻山頭,典型引路穩陣地。431個攻堅項目,是山頭碉堡,更像是一組示範項目,倒逼青島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的力度,在服務企業、服務企業家上跟進一步。從突破項目著手,切實發揮項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攜手企業家一道於變局中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