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盧平 物種日曆
你大概對「秦嶺」這個名詞耳熟能詳。這條東西向的巨大山脈在川陝邊界擋住了從印度洋和太平洋北上的季風,成為我國半乾旱和半溼潤氣候的分界線。
止步於此的暖溼氣團為秦嶺南麓帶來了豐沛的降水,在各個海拔高度上滋養了不同類型的植被。自然,這裡也居住著多種多樣的野生動物。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住在這裡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是羊還是牛?| Eric Kilby / Wikipedia
是羚是牛?其實是羊
名字裡有「羚」又有「牛」的這位,其實是如假包換的一隻羊。牛科是偶蹄類動物中最為繁盛的一科,我們熟悉的成員包括牛亞科、羊亞科和羚羊亞科等。而羚牛作為羚牛屬的唯一成員,和綿羊的演化關係甚至比山羊和綿羊還要親密。
「別看我只是一隻羊,我的萌度難以想像……」這是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的羚牛四川亞種 | Pupdike / Wikipedia
見過羚牛本尊的人大概會更容易原諒這個名字,因為羚牛長得確實更像牛。它們腦袋碩大,還長了一隻長寬高都不落俗套的「羅馬鼻」。相較之下,幾乎發源於頭骨中線、先外撇再向後扭的角就顯得略短小,秀麗得像姑娘頭上的髮飾,這也是它「扭角羚」一名的來歷。
翻個山?不是事兒
與很多四肢修長的羊亞科物種不同,羚牛的四肢和脖子短而粗壯,身材魁梧,是羊亞科當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重可達300千克,整個羊亞科也只有生活在北極圈內的麝牛(Ovibos moschatus)個頭可以與它相比。這樣的身材配上慈祥的小眼睛,羚牛總給我一種心寬體胖、忠厚樂天的感覺。
不丹羚牛,老實忠厚 | Drajay1976 / Wikipedia
羚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身飄逸的長毛。很多時候,我們會見到所謂的「金毛羚牛」,通體金黃,只有裸露的鼻子有一片黑,這是羚牛秦嶺亞種,分布在陝西秦嶺地區。
羚牛分為四個亞種,毛色也不盡相同:除了秦嶺亞種,還有分布在岷山、邛崍山一線的四川亞種,毛色是淡黃色和灰色相間;分布在藏東南、雲南省、印度東端和緬甸的指名亞種,身上的主色調是棕色;分布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以西的藏南地區和不丹境內的不丹亞種,毛色也是棕灰色為主。雌性羚牛的毛色通常比雄性更暗。
羚牛的分布圖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 Wikipedia
相對於其他在山間如履平地的羊亞科親戚來說,身材敦實的羚牛行動略緩慢,不善奔跑,但強壯的四肢也足以讓它們在崇山峻岭間立足。偶蹄目動物每隻腳上可以有四個蹄子(腳趾),其中中間兩趾發達,是它們賴以行走的「主蹄」,而兩側的兩趾通常小而不著地,稱為「懸蹄」。羚牛腳上的懸蹄相當發達,可以幫助它們在崎嶇的地形上走得更加穩當。
豬的主蹄及懸蹄 | Scott Bauer / Wikipedia
追隨季節的腳步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山地環境的特殊之處不光在於地形,也在於氣候和植被。年復一年,羚牛們在大山上履行著追隨陽光和綠葉的生活軌跡。四月末的初春天氣裡,岷山山區的羚牛們會在海拔兩千米以下的山麓甚至谷地中徜徉,採食嫩草和灌木的嫩枝。
山林中的羚牛 | fluffykiwi / iNaturalist
隨著天氣轉暖,海拔更高處的植物相繼萌發,嫩葉和芽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蛋白質,而不合口的木纖維更少,消化起來十分容易。羚牛們追隨著嫩綠一路吃上山坡,在初夏穿過針闊混交林帶和松林雲杉林,來到三千米上下的林線邊緣。這裡有著開闊的高山草甸和夏日的陽光,吃了一個春天的美味在羚牛體內轉化成繁育後代的活力,羚牛們分成一個個小群體,而發情的雄性個體間會猛力互相頂撞,以角逐交配的地位。
中國雲南的羚牛群 | Claire liy / Wikipedia
秋冬季節,繁殖季結束的羚牛們又會從寒冷的高海拔區域緩緩下山,回到初春時的起點。鮮嫩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經逐漸枯黃,低海拔的高草和灌木、闊葉樹的小枝和樹皮都是羚牛過冬果腹的選擇。林下有著豐富的箭竹資源,是羚牛冬日重要的補充食物。
又回到初春的起點 | isidoreajar / iNaturalist
整個深冬,羚牛在箭竹林中結成大群覓食,直到來年三月,在經過了七個月的妊娠之後,羚牛母親們產下了幼仔。很快,山麓地區又將草長鶯飛,羚牛大群又會享受春天的第一抹綠,為小羚牛們提供足夠的營養。冬春季節羚牛徘徊在低海拔的地區,時不時會有羚牛傷人的新聞爆出。別看這大羊面善,它可不好惹。
羚牛與幼仔 | GodeNehler / Wikipedia
熊貓帳下的競爭與被保護
除了植物,羚牛們還非常喜愛富含礦物質的巖石、土壤甚至是農家泥牆,尤其是在食物養分貧瘠的秋冬時節。羚牛經常到固定地點舔鹽,由此踩出的獸道曾是獵人們設置陷阱的線索。當然,現在我國境內所有的羚牛亞種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IUCN紅色名單上的易危物種,秦嶺、岷山、邛崍、橫斷山區等地的自然保護區為它們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生存空間。
羚牛經常到固定地點舔鹽 | Steve / Wikipedia
有趣的是,羚牛和大熊貓常常分布在同一地區,原因可能是生境習性的相近。說起來,這不失為熊貓作為傘護種的一個好例子:為萌滾滾而保護起來的野生環境,也是我們今天介紹的大萌羊和很多其他物種賴以生存的家園。
不過,近年來 ,保護區內數量見長的羚牛們似乎反過來和熊貓起了衝突,也許是因為生存空間受到了人類活動的擠壓,也許是因為食物鏈上層豹和豺的缺失。如何能夠維持一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熊貓作為「傘護種」 | Aaron Logan / Wikipedia
它的親戚們
柯氏犬羚
藏羚羊
中華鬣羚
原標題:《川陝森林裡的金毛巨獸,最近的親戚居然是綿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