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無妻室不娶麻風女,地有餘力不種白茅根」。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在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但還是沒有能夠思考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通過向老農的請教,我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原來是這樣的:
一、家無妻室不娶麻風女
所謂的「麻風女」,是指患有麻風病的女子。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所引起的一種非常嚴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麻風病的表現為全身不適,肌肉和關節酸痛,四肢感覺異常等,並會出現全身症狀。
據有關資料記載,一旦麻風桿菌侵入到人的肌體中,人的皮膚、黏膜、周圍神經、淋巴結、肝脾等部位都會有該細菌的存在,但在黏膜中最為常見。此外,骨髓、睪丸、腎上腺、眼前半部等處也是麻風桿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甚至人的血液、乳汁、淚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也會有少量的麻風桿菌。
在過去,麻風病人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但在我國的部分地區也有麻風病人。
麻風桿菌是具有傳染性的,這種病菌對人的傳染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為直接接觸傳染,一旦一個健康人的皮膚上有破損,並且,破損部位接觸了麻風病人,那麼,這個健康人就會被傳染上麻風桿菌,更為可怕的是,麻風病人口中的唾液也含有麻風桿菌,一旦他們咳嗽或打噴嚏,其飛沫就有可能通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從而使健康人染病;另一種方式為間接接觸傳染,如果健康人接觸過麻風病患者使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就有可能被間接傳染。
試想:麻風桿菌有這麼強烈的傳染性,那麼,縱然是一個光棍,他也是不敢娶麻風女為妻的,否則,自己也會成為麻風病患者。
當然,這些說法都是過去的說法,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麻風病人已經全部被治癒,就今天的全世界來講,麻風桿菌已經全部被消滅掉了。因此,也是不存在麻風女的。
二、地有餘力不種白茅根
白茅根又稱茅草,是禾本科、白茅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新疆等北方地區均有分布。
茅草的根莖呈長圓柱形,一般長30-60釐米,直徑約為0.2-0.4釐米。表面為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節間通常長1.5-3釐米。
茅草的根莖(白茅根)是一味中藥材,在醫學上有一定的用途,因此,在過去的時候,有些地區曾經在莊稼地裡套種過茅草,用以增加收入和充分利用地力。然而,但凡是種植過茅草的地塊,其根莖就很難除淨,從而給其他農作物的生長帶來諸多危害。因此,民間便有了「地有餘力不種白茅根」的說法,以免生成後患。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基本意思。同時,我也覺得這句俗語還是蠻有意義的。因此,特意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