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在我小時候多是平房(除西馬路和牌坊街有騎樓外),這些平房經常有牙工(蜈蚣)和錢龍(壁虎),經常聽到老一輩口中的潮州俗語:「牙工(蜈蚣)咬,雞母捂;錢龍(壁虎)咬起大厝。」可能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意思,我現在就給大家講講這個俗語的來歷。
由於在天然界,蜈蚣、雞母和蛇這3種動物,切實是生成的一物降一物,蜈蚣怕雞母、雞母怕蛇、蛇怕蜈蚣,構成為了一個相互制約的連環圈。潮汕有句民諺,說「牙工(蜈蚣)咬,雞母捂;錢龍(壁虎)咬起大厝。」也是認為雞能解蜈蚣毒。
確切地說,凡雞,蜈蚣都怕,不獨怕雞母。蜈蚣是一種有毒的節肢動物,體扁,一般長達12釐米,頭部金黃色,有一對長觸角和一對聚眼。口器由一對大顎和兩對小顎構成。軀幹背面暗綠,腹面黃褐,分21節,節節有足,故也稱「百足」。頭後一對,稱「顎足」有發達的爪和毒腺;最末1對向後延伸呈尾狀。常棲息於腐木、石隙和牆縫之中,一般是晝伏夜出,捕食小動物,也螯人。但在盛夏時,無論晝夜,它都很活躍。在農家,有時白天氣候炎熱,雷陣雨將至,那潛藏著的蜈蚣常從屋楹掉下,四處亂爬。此時雞母或公雞一見就競相撲捉啄食。雞能解蜈蚣毒,在《廣東新語》裡,清代的屈大均早有記述。他說:「蜈蚣,短者也,其長者節節有足,是曰『百足』。『它』性畏雞,人見百足亟喚雞,雞未至而百足僵矣。」他還說,蜈蚣「螯人最毒。」甚至被蜈蚣接觸過的食物也有毒,「誤食自令人腹痛欲死,飲燒酒,或雞肉羹亦可解。」牙工(蜈蚣)咬,雞母捂「說明雞能解蜈蚣毒。所謂「雞母捂」是以雞屁股「捂」住被蜈蚣咬著的傷口,就能將蜈蚣毒吸出來,化解消毒,使人安然無恙。
壁虎在我們潮州人叫「錢龍」,「龍」和「靈」在潮汕話中是諧音,所以「錢龍」大致也可以寫成「錢靈」。小時候在老厝,蚊子屋裡屋外到處都是,屋簷下牆角上到處都有錢龍的影子。我們坐在屋外衝功夫茶,抬起頭就可以看到牆上慢慢爬行的錢龍,喜歡觀察錢龍捕食蚊子的情形,那極度耐心和極度迅猛的完美結合讓我記憶深刻。
但是人被錢龍咬到了,會感覺很痛,怎麼辦呢?老一輩人的方法就是找老厝角落裡的蜘蛛來吸掉被咬部位的毒素,吸了毒素的蜘蛛必須放在水面上讓它自己吐掉肚子裡的毒素,它就能繼續為人吸毒。
但是想找這些蜘蛛並不容易,因為這些蜘蛛母一般都是白天藏在老厝最角落的瓦片中,所以要把這些蜘蛛找出來,就必須掀開老厝的屋頂,病人治療好了就要重新建一間厝來住。所以民間就有「錢龍(蜘蛛)咬,起(建)大厝」之說法了。
【陳偉釗醫師工作室小編按】:「牙工(蜈蚣)咬,雞母捂;錢龍(壁虎)咬起大厝。」這俗語是潮州人一直流傳下來的口頭語,因為在古代當時醫療條件比較差的情況下,潮州先賢能總結出這樣的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雖然現在可能並不廣泛使用,但也可以讓我們對這兩種治療有一定的認識,讓我們體會到古代人民對疾病的無奈(不得不用這些老辦法),也體會到潮州先賢的智慧。
小編曾寫了一篇」蜈蚣油治療蜈蚣咬傷「的文章,很多朋友也找小編討」蜈蚣油「治療,效果很好。在這裡同樣希望熱心朋友碰到類似情況時轉告你的朋友,可以來小編這裡免費拿」蜈蚣油「治療。
[預告]
潮州俗語隱藏的醫學知識(3):白露水惡過鬼。
潮州俗語隱藏的醫學知識(4):粒梅三鬥火。
潮州俗語隱藏的醫學知識(5):脹豬胖,脹狗瘦,脹人如紙筒!
推薦閱讀:
長壽小貼士(14):醫昭保健三寶免費送之三,外用蜈蚣油——解無名腫毒上品!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6):痛風病人中西醫的大PK,結果是***
潮州俗語隱藏的醫學知識(1):工夫飼雞龜!
養生小貼士(30):化痰的冠軍——林檎!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1):中國人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