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登上月球,卻依然無法戰勝它

2020-11-27 譯林出版社

1961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承諾在十年之內把人類送上月球,九年之後這一目標得以實現。

1971年,尼克森宣布對癌症「開戰」,數十億美元的研究經費投入其中,但幾十年之後,人類仍舊無法完全攻克癌症。

治療癌症顯然比尖端的「火箭科學」更難。

本月,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自然》雜誌第一時間發表文章稱,這讓科學家們鬆了一口氣。

新總統當選,將有機會扭轉川普政府推出的許多對科學和公共衛生造成損害的政策,在氣候變化、移民和新冠疫情等方面採取積極行動。

此外,拜登還曾在競選活動中對民眾承諾:「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非常努力地工作,我向你們保證,如果我當選總統,你們將看到改變美國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將治癒癌症。」

癌症是人類疾病史上至今尚未攻克的難關。全球每年罹患癌症的人群數以千萬計,各國醫療衛生系統因龐大的癌症診療費用支出而不堪重負,各地研究機構也為研究癌症的病因和治療投入了巨額資金。

儘管如此,癌症仍是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

拜登和兒子博伊

2015年,拜登的大兒子博伊因腦癌英年早逝。這也是拜登發起「癌症登月計劃」的主要原因。

除了博伊,被癌症奪去生命的,還有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明星梅豔芳、歌手姚貝娜、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的黃霑……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癌症?哪種癌症治癒率更高?

針對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常見癌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公眾心理態度與經濟政策與癌症治療有什麼關係?

癌症治療為何如此複雜且費用龐大?

英國伯明罕大學臨床腫瘤學教授尼古拉斯·詹姆斯在《癌症》這本小書裡,為我們揭開了癌症這個「殺手」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癌症?

詹姆斯在書中描述:

人體由細胞組成,而所有細胞都有其精心控制的生命周期。該周期的控制一旦出現問題,癌症就發生了,導致一群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它們可以擴散到體內的其他結構並造成破壞。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癌症?

正如罹患癌症後的蘇珊·桑塔格所稱,癌症是20世紀的苦難。某種程度上來說,癌症的確是一種跟隨工業化腳步而來的疾病。

《滾蛋吧,腫瘤君》劇照

除了遺傳性癌症以外,大部分癌變都是由外界因素引發。詹姆斯在書中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外因:

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是肺、胃、肝、結腸以及乳腺的腫瘤。在這些癌症中,肺癌與吸菸密切相關,而肝癌則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飲酒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消化道癌症被認為與飲食有關,但明確的因果關係仍不甚了了。同樣,乳腺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顯然與飲食和激素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癌變是一個既緩慢又可能有多個步驟的過程。

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呢?

通常可以分成兩大類:

一類是導致正常功能紊亂的異常症狀,如會干擾正常行動的腦腫瘤;另一類是腫瘤造成損傷所導致的異常症狀,如流血、疼痛或咳嗽。

症狀出現到確診的時間可能非常短,有時也會達數年之久。診斷的延遲有時是因為衛生專業人士判斷錯誤,有時是患者故意自我疏忽或自我欺騙,有時則是兩者綜合所致。

什麼情況下應該選擇手術,

什麼情況下要選擇放療?

癌症治療的方法有外科手術、放射療法、激素療法、化學療法、製造單克隆抗體、靶向分子療法以及用於控制症狀的藥物等。

針對不同的癌症種類,一般採用不同的主要治療模式。

例如,手術是治療腸癌的最佳手段,而不是放療,因為正常的大腸對放療的耐受度相對較差,何況以活動結構為靶向顯然問題重重。

又比如,如今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放療結合同步進行的化療,並把手術作為後備的補救方案。

公眾心理態度與經濟政策會對癌症治療產生怎樣的影響?

舉例來說,前列腺癌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說是與乳腺癌對應的男性疾病。但在很長的時間裡,罹患前列腺癌群體得到的關注與經濟政策支持遠遠比不上後者。

舉例來說,截至1995年,英國在前列腺癌研究上的開銷只有乳腺癌的十分之一。

2013年,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家族遺傳而擔心有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進而檢測到BRCA基因突變而先行切除雙側乳腺

究其根本原因,差別似乎來自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心理——女人談論乳腺癌實屬平常,談論乳腺癌的女人並不會被視為弱者,往往還會被視為自強不息的典範。

另一方面,在以前男人們對這種疾病感到非常難以啟齒,特別是在治療附帶著諸如陽痿和失禁等「無男子氣概」的風險時,更不要提診斷所需的途徑(通過直腸)在本質上便令人尷尬不已。

直到近年,公共和經濟政策近來發生了變化,為男性治療和研究該病投入的資金增加了。部分程度上,這無疑是由於製藥業終於意識到,針對這一西方世界最大的男性癌症殺手的投入,利潤空間不可限量。

此外,重要公眾人物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願意公開談論自己接受該病治療的情況了。

的確,癌症本身及其治療均會帶來極大的痛苦與憂慮。這種痛苦與憂慮既有來自身體上的,也有來自精神上的。

想了解什麼是癌症,如何治療癌症,可以看看《癌症》這本小書。它將為你闢清關於癌症的種種不實傳言,加強大眾對癌症治療的科學認識,是一本直擊癌症問題靶心的簡明科普之作。

直擊癌症問題靶心的簡明科普之作

闢清關於癌症的不實傳言

加強對癌症治療的科學認識

牛津通識讀本 《癌症》

直擊癌症問題靶心的簡明科普之作

闢清關於癌症的不實傳言加強對癌症治療的科

作者:【英國】尼古拉斯·詹姆斯

譯者:朱邦芊

定價:39.00元

出版年月:2020年10月

ISBN: 9787544781947

本書作為腫瘤科普讀物,做到了科學為基,普及為本,對於廣大讀者而言顯得尤為珍貴。儘管短小精悍,但它的能量和知識密度卻很高,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我們對這個話題的知識儲備進行擴容,幫助我們從過分的悲觀中解脫,建立樂觀積極的心態,尋找真正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院長 季加孚

相關焦點

  • 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登上了月球,為何至今無法登上火星?
    一開始,前蘇聯遙遙領先,因為他們先是在1957年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來在1961年,前蘇聯的太空人也成功進入太空之中。但不甘落後的美國也在暗中努力著,想要趕超前蘇聯,於是阿波羅計劃便應運而生了。1969年,美國太空人成功從地球出發,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這也是人類第一次踏上地球之外的其它星球,人類的太空夢也由此被正式點燃。
  • 人類可以往返月球,卻無法從火星返回,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加快,探索的範圍也從最初的近空間逐步擴大到宇宙,探險的距離也從最近的月球到更遠的火星。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人類成功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使太空人們能夠安全地從月球返回。朋友們不禁要問,現在,距成功登月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人類如果能成功登陸火星,能不能安全返回?對此,科學家給出了一個解釋: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登上火星之後,就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了。
  • 美國50年前到底有沒有登上過月球?人類為什麼現在無法登月?
    1969年7月20號,美國登月,這是人類第1次登上地球以外其他的星球,但是很遺憾,除了1969年到1972年這幾年的阿波羅計劃6次登月之外,人類就再沒有去過月球。現在很多人包括科學家都懷疑美國到底有沒有登上過月球。
  • 《登月第一人》讓人類登月真假再掀質疑,人類到底登上過月球嗎
    根據調查,在1999年的時候,只有6%的人不相信人類登上月球,但到了2013年,不相信的人攀升到了37%,這跟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發展,造成人們對近50年前人類登月科技越來越懷疑。但隨著和平時代的到來,人類也只是做了一些載人空間站,比如和平號空間站,它在2001年退役。還有國際空間站,預估在2024年退役。我國有天宮號空間站,但還在起步階段。
  • 下一個登上月球的將會是誰
    50年前,阿波羅11號在歷史上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這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1969年至1972年間,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七次嘗試中,有六次讓兩名太空人登上了我們的行星伴侶。從那時起,沒有人再次把人類送往月球表面的艱巨任務。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 3000年後若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那一定是末日重啟了
    有人問,3000年後人類能夠登上月球嗎?我覺得這也太孤陋寡聞了。人類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前後,就有12個人踏上了月球,現在正在籌劃載人登陸火星。如果說大規模人類登陸月球,相信也是在近一二百年的事情。3000年以後如果人類還沒有普遍登上月球,那一定是末日重啟了。
  • 扒一扒為什麼自阿波羅計劃後人類就再也沒有登上月球
    ,也不是其它國家的太空飛行器,更不是太陽光的反射——究竟它是什麼?——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阿波羅11號的成員之一,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如果你也有幸參加太空旅行,那麼你會完全相信,其實外星人都在觀察我們...我不知道他們有多少人,他們在哪裡,但我非常肯定他們就在暗中看著我們,這種感覺在月球上特別強烈...」——埃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阿波羅14號太空人,第六個登上月球的人。
  • 人類其實從未登上月球?最新分析聽起來蠻有道理!
    天文愛好者提出觀點和證據:人類其實從未登上月球!說實話,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嗤之以鼻: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以這種說法危言聳聽。確實,這句話聽起來是錯的離譜,但實際上你聽完之後或許認為它是正確的呢?首先,一個天文愛好者提出了觀點:我們從沒去過月球。
  • 人類其實從未登上月球?最新分析聽起來蠻有道理
    天文愛好者提出觀點和證據:人類其實從未登上月球!說實話,大多數人看到這個標題都會嗤之以鼻:都什麼年代了,怎麼還有人以這種說法危言聳聽。確實,這句話聽起來是錯的離譜,但實際上你聽完之後或許認為它是正確的呢?
  • 貓咪的宇宙大冒險 《貓咪登月》嘗試登上遙遠的月球
    然而在即將在十月初上架的冒險手遊《貓咪登月 Miaou Moon 》中,一隻十分好奇的小小貓咪便穿上了太空衣,嘗試登上遙遠... 宇宙的世界一直都是人類所嚮往的,渺小的我們總想像著終有一天能進入宇宙探索一番。
  • 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1969年7月20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這是美國太空人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登上月球,並在月球表面上漫步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安全著陸月球。
  • 人類還沒定居月球,月球上就已經有200噸垃圾
    月球是千百年來人類的嚮往之地,嫦娥和廣寒宮的傳說實在是引人入勝。雖然人類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真正在月球上生活過。雖然如此,人類已經在月球上留下了200噸垃圾。這是怎麼回事呢?
  • 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時候,無法返回怎麼辦?
    人類當時計劃前往火星,以在火星上建立人類生存基地。但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演員不小心離開了火星,其他同伴順利返回地球。演員獨自一人在火星上,面臨嚴重的生存問題。因為在火星基地,食物,氧氣和其他生存必需品受到限制。如果地球上的人類很長時間沒有支持他,那麼演員很可能會餓死或窒息而死。但是憑藉男性主人翁的智慧,他在火星基地上種植了馬鈴薯,並得以倖存。
  • 阿波羅1號慘劇,讓人類登上月球的一課
    原計劃是用土星1B號運載火箭來發射,它與後來將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等人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是一個系列。但是阿波羅1號並沒有發射。任務指令長格裡森表示希望讓太空艙在軌道運行滿14天,比到達月球再返回還要多六天。
  • 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是阿姆斯特朗還是我國的嫦娥呢?
    說起人類歷史上誰是第一個登月的人,我們也許都不約而同的說是阿姆斯特朗。其實美國於1969年7月21日蹬月純屬無稽之談。首先說:根據當時的科技技術,美國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如果說美國當時的航天技術確實達到了載人登月的水平,那麼他就不可能停下來。因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停留了不足3個小時。
  • 這位「太空人」沒登上過太空,卻把骨灰埋葬在月球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是飛速的,而且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自從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以來,人類的載人航天任務就層出不窮。1969年7月,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首次登上了月球,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之後的三年中,美國宇航局還實行了6次登月計劃,其中有一次失敗了。美國宇航局總共送了12名太空人上月球。但是,這些光鮮亮麗的榮譽背後其實是艱辛的,有很多太空人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人類不曾登上月球?
    「這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這是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時留下的豪言壯語,然而伴隨著這句話傳回地球的不只有鮮花和掌聲,還有來自各界的質疑和批評。人們對於登月人們的評論逐漸趨於兩極化,一部分人認為這是鮮花、掌聲是榮耀,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欺騙是恥辱。
  • 自美國NASA登月以後,人類再也沒有登上月球,原因為何?
    自從人類有了文明記載後,便一直想要探索宇宙。我們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且地球只有一顆衛星存在,那就是月球。月球的直徑為3470千米,它和地球的距離為38.4萬千米,可以說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
  • 太空人登陸月球時,如果無法返回,留在月球上會怎麼樣?
    宇宙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神奇的,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在古時候人們還會有夜觀天象的習慣,通過星宿的變化來預知未來,但是這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古時候的人們也比較迷信,人們對月亮總是抱有美好的幻想,至今在我國還流傳了很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
  • 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將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把月球作為登上更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飛上月球,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就在20世紀後半期,人類終於成功實現了這一偉大夢想。  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亮上留下存在的印記,對全世界人民來說,不僅是航空航天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更是屬於全人類的一份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