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劉付詩晨
作為影視劇的一種,醫療劇向人們儘可能多地展現了醫療行業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其中包括但不僅限在真實的醫療行業信息與新近的醫療理念,反映了現代醫護人員的工作和生活為內容,為我們提供一幅當代醫療行業的現實圖景。可以說,它既是大眾文化的消費性娛樂,又是人生缺憾的象徵性治療和存在意義的審美化升華。
一方面,人的行為均會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影響,醫院等醫療機構,猶如特定環境當中的培養皿,生發出與之關係密切的人相對應的行為,醫護人員尤甚。同時,人物的行為可以反應人物的性格,裡外交互,構成了生動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面,當電視劇融入現實話題,就會讓觀眾產生一種現實感,觀眾可以通過觀察劇中人對信息處理的方式來調整自己對現實社會問題的認識或者處理。
△《實習醫生格雷》第十六季海報
美國醫療劇在情節結構、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擁有其顯著的特點。縱覽近年來的美醫療劇領域,《急症室的故事》《良醫》《豪斯醫生》及《實習醫生格雷》表現最為搶眼,成為一直以來的典範。《良醫》與《豪斯醫生》的觀看量和討論度在都十分矚目,後者則是美國最長壽的黃金檔劇集之一,亦是成為美國電視史上播出最久、最成功的醫療劇。本質上,這是價值觀的宣揚,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也為美國起伏的市場經濟提供了一種自救的辦法。
而在醫療劇營造的寫實、客觀的醫學語境下,我們既能看到當代職業女性生存與情感的困境,更了解到積極而多元的職業女性形象:她們敢於打破傳統,進入了原本由男性為主導的精英領域。和現實中一樣,在面對傳染疾病這樣的高危情況時,她們身上既有傳統性別意義上女性的細緻和溫柔,也時常閃現果敢又堅強的一面。
蘇珊·桑塔格曾說: 「疾病是生命的陰面,是一重麻煩的公民身份。」它既是身體缺陷的外在表徵,也社會困境的內在隱喻。影視劇中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女性故事,以「治癒」性的姿態,寄寓著積極的生命態度和價值取向。
△《實習醫生格雷》第二季宣傳照
從職業到社會:美國醫療劇的發展
醫療劇源於美國,這與醫生在美國具有崇高而受人尊敬的地位有關。在美國,醫生被認為是擁有精湛技術和高收入的職業人群。救死扶傷的特性,讓醫生也備受尊崇。
美國電視行業從一開始就走商業電視為主的發展道路,因此收視率是各大電視臺衡量電視劇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帶來的巨大廣告收益,能讓電視臺有足夠的經費來製作精良高質的電視節目,而為滿足受眾的偏好,影視行業也總是千方百計地揣摩觀眾的心理。也就是說,美國的電視劇的劇情發展走向很大程度上是由觀眾決定的,電視劇的編劇會根據觀眾的反饋來隨時調整劇情。
△《急診室的故事》第十五季海報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是美國醫療劇產生及探索的主要階段。雖然與其他類型相比,醫療劇的起步較晚,但因一出現就受到美國觀眾的喜愛,因此醫療劇的發展速度很快,在很短時間內就逐漸走向成熟。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醫療劇的創作明顯地更加緊湊,並在故事內容上加入了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將當時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納入劇情中,藉此來獲得觀眾的身份認同。這一時期美國醫療劇最主要的代表作品就是《急診室的故事》。這部劇由喬治·克魯尼等好萊塢明星出演,以芝加哥一家公立醫院的急診室為故事背景,自1994年開播以來,共播出了十五季,第一季就成為了全美年平均收視率的第二名,且至今保持著艾美獎的提名紀錄:117項,並獲得22項艾美獎。
隨後美國醫療劇開始關注新一代醫生的成長和蛻變:《實習醫生格蕾》《良醫》最主要的展現部分就是年輕醫者夢想的逐步實現。其中,《實習醫生格蕾》將焦點對準以格蕾為代表的一群剛畢業的醫學學生,訴說他們在西雅圖聖恩醫院進行他們的外科實習從而成為真正的醫生的故事。
△《實習醫生格蕾》第一季海報
與之前的醫療劇相比,上述幾部美劇都加入了大量觀眾所關必的社會熱點問題,包括年輕人吸毒酗酒、青少年犯罪、無處安身的孤獨老人等等,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則是對現代傳染性疾病、例如愛滋病等的關注。
劇中的女性,在面對狂會上邊緣化的群體時,不僅憑藉他們專業的判斷,精準的技藝,儘量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讓生命得以延續,對於身處困境的病人,也保有人性關懷地去關注他們。那是職業之外更多的意義,醫務工作者對個體生命尊重的體現。
凝視和自主:女性角色的轉變
在與人類生死、健康息息相關的醫院中,女性醫生又是處於怎樣的生存狀態?在美國醫療劇中,醫院是一個高強度、高壓力、高負荷工作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女醫生的愛情、家庭與工作是否存在著衝突?這些在美國醫療劇中不但有展現,也有答案。
△《豪斯醫生》第三季海報
當然,不同的劇集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個人敘事也有所不同。《豪斯醫生》裡更多地是對固有觀念轉變的描述。在《豪斯醫生》的醫學團隊中,只有一名女性醫生一一阿麗森·卡梅倫,她漂亮、聰明、能幹。豪斯醫生僱傭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漂亮女人不會上醫學院」,因為在他看來漂亮的女性完全可以藉助美貌輕而易舉得到名利、金錢。卡梅倫卻沒有憑藉自己的外貌選擇嫁給富豪或者成為名模,而是努力想要用實力證明自身的實力。大學時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醫院實習時也十分優秀。但豪斯一開始認為她並不是所有人中最優秀的,僅僅是因為卡梅倫「長得十分漂亮,就好像在客廳裡掛一副好的藝術品」才僱傭她。為了能夠讓豪斯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卡梅倫付出了比其他男性醫生更多的努力。最終豪斯改變了對卡梅倫的看法,她也成為豪斯醫生團隊中必不可少的一員。
長盛不衰的《實習醫生格蕾》中,則有著更豐富多元的女性形象,甚至可以說其生命力的核心正是這種女性主義的激勵。觀眾在人物故事裡的最大體悟是每一個人都要努力去做自己,去自我實現。而放在所有人身上,叫做個人主義。放在女性身上,就是女性主義。
特別是女主格蕾,這在她與其母親身上有著突出的表現,甚至有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傳承。格蕾的母親愛麗絲·格蕾,是最早的女外科醫生之一,發明了格蕾治療法曾得過兩次哈伯艾弗裡獎。格蕾一度在母親嚴苛的要求下備受打擊,但兩人都有著女性獨有的堅韌以及對束縛的抗拒。無論是生活的打擊、愛人的背叛還是婚姻的綁架,都不能阻礙她們才華的施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為此,她們在男性主導的普通外科學領域,不斷為自己抗爭,也不斷地承受男性的懦弱、嫉妒和背叛,甚至當中來自於深愛的人,最後做出了耀眼的成績。
△在這個重症監護室裡,有的護士2003年主動報名參加抗擊SARS,如今又投入戰疫一線。
除卻醫務工作者本身職業性的偉大,這樣女性意義上的偉大讓人動容。她們敢於坦然地面對自己,做出選擇,並用於承擔責任。現實中時常也有體現。無論是非典還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戰鬥中,女性醫護工作者都佔到了其中的絕大多數。她們戰鬥,而步履不停。
參考文獻:
1、《中美醫療劇敘事比較研究》 浙江大學 魯一萍
2、《淺談醫療劇中實習醫生成長的促進因素》 林可、劉慧玲
3 、《醫療劇的一朵奇葩:的藝術魅力》呂曉志、吳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