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氣科學界職業女性比例低

2020-12-08 中國氣象局

  

  在國際社會,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充分參與越來越被認為是STEM活力和創造力的關鍵。但根據一項研究,在美國所有地球科學領域中,大氣科學領域的職業女性比例最低。

  女性參與不足似乎已成為大氣科學學術特點。2002年和2005年,美國地質學會與美國氣象學會的相關數據都證明了這一點。十幾年後,大氣科學中女性參與人數仍然很少,雖有所增長,但增長速度極其緩慢。

  研究人員分析了2003年至2009年期間10個大氣科學研究生課程,共1101名學生完成了至少兩年的學習。其中44%的女學生和42%的男學生取得了研究生學位,但女性學生完成博士學位的人數明顯較男性學生更少。

  在取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中,224名畢業生的第一職業與他們的學位有關。女畢業生進入學術機構的可能性比男性減半,但更有可能接受政府和私營部門職位。當僅關注博士畢業生時,進入學術界的只有20.4%是女性。

  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女性在大學科學領域的代表性不足。在全職教授序列中,男性比女性更多。而當學術排名增加時,女性比例顯著下降。在助理教授中,女性佔30.4%;但在全職教授中,只有11.5%是女性。甚至在34%的大氣科學領域,正教授中根本沒有女性。

  相較於2002年和2005年的研究結果,如今女性在大氣科學領域的代表性出現小幅增長。2002年和2005年,女性佔大氣科學部門任期教職員的10%到12%。在其他方面,這項研究的結果與早期研究的結果一致,大氣科學女教師人數仍然很少,且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增長。

  特別是,女性在大氣科學研究生和博士學位受教育者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但在大氣科學教師中的比例卻越來越小。很多研究表明,大氣科學領域女性研究生入學率和學位完成率已經增長了幾十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2012年數據顯示,在2009年之前的十年中,獲得大氣科學博士學位的有29%是女性,2007年這一數據甚至達到38%。此外,女性和男性擁有類似的畢業學位完成率(分別為44%和42%),然而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從事學術工作的女性明顯少於男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偏離?研究人員分析,女性在職業水平上比男性獲得的指導更少、質量更低,甚至經歷公開歧視。在某些STEM領域,女性往往被僱傭為實驗室和研究所的研究夥伴,不被視為獨立科學家。

  (作者:張格苗 據美國氣象學會研究論文報導 責任編輯:唐淼)

  

  

  

相關焦點

  • 南信大教授獲國際大氣科學界「羅斯貝獎章」
    近日,國際大氣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在美國揭曉。2015年度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獎章授予華人氣象學家、美國夏威夷大學氣象系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海外院長王斌,以表彰其為熱帶動力學和季風過程及其可預報性研究做出的重要貢獻。
  • 麥肯錫報告:印度科技公司男女比例三比一,促進女性就業淪為口號
    「通過分析所有印度企業發現,女性在印度科技行業的比例只有34%;高管層面的女性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只有7%;專業技術崗位中女性比例是26%,男女比例3:1。」這是職業中介機構Belong近日發布的報告得出的結論。
  • 解析低收入女性7大特質
    高收入女性通常會選擇收入更豐厚的職業一、「低」收入女性習慣於忍受低收入「低」收入女性所以能接受收入較低甚至無法滿足基本需要的工作,通常是因為這種工作能給她們帶來「自由」。一位靠替人打雜(如修剪花木、照顧孩子、粉刷房子)謀生的女士說:「我一直覺得,高收入的工作意味著我得放棄自由,經常加班。」
  • 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丨職業和堅守:美國醫療劇中的女性形象
    本質上,這是價值觀的宣揚,其女性形象的塑造也為美國起伏的市場經濟提供了一種自救的辦法。而在醫療劇營造的寫實、客觀的醫學語境下,我們既能看到當代職業女性生存與情感的困境,更了解到積極而多元的職業女性形象:她們敢於打破傳統,進入了原本由男性為主導的精英領域。和現實中一樣,在面對傳染疾病這樣的高危情況時,她們身上既有傳統性別意義上女性的細緻和溫柔,也時常閃現果敢又堅強的一面。
  • 瑞信報告:女性高管比例較高的企業,現金流投資回報率更高
    來源:經濟日報瑞信研究院14日發布的《CS Gender 3000》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全球女性董事佔比提高了一倍,美國和亞太的女性高管比例高於歐洲,中國女性財務長比例雖較高,但管理層性別多元化水平提升有限。
  • 適合男性女性的十大熱門職業排行
    更多低學歷高薪職業:裁縫、美髮師、木工、數控工具機工、快遞員、西點師。 女性職業 1、最適合女性的職業
  • 2018.08:職業女性二孩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張琳)
    通過對數據交叉分析(見表2),在職業女性的個人自身狀況方面,受教育程度對女性生育意願的影響較為顯著,其中初中及以下職業女性願意生育二孩的比例是55.8%>,高於大專、本科及以上的職業女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職業女性生育意願相對越低,這可能與女性自我實現需求有關,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對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追求比較強烈,這種追求需要通過工作和職場來實現,但生育會對其職業發展產生阻滯;同時,單位性質也顯著影響職業女性的生育意願,其中機關事業單位的女性生育意願是42.2%
  • 懷孕是女性運動員職業生涯的「死亡之吻」麼?
    作為個體的我們力量是微弱的,但在明確了解既定規則與福利制度不夠完善的現狀同時,也許一些女性不由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我足夠強大,是不是能夠擁有更多的議價權?女性高管在高層中的比例以及因為懷孕生子遭到的不公待遇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對於這件事,從國外主流媒體持續更新的跟蹤報導來看,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
  • 研究:女性被推薦從事智力工作的概率比男性低 25.3%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儘管智力相近,但是女性被推薦從事「才華工作」的可能性比男性低25.3%,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當工作需要「聰明才智」時,男性和女性面試官都不太可能推薦女性,因為「聰明才智」通常被認為是男性的特質。一項研究發現,當一份工作需要體現出「才華」時,面試官可能會偏心眼,不太可能挑選女性,因為「才華」通常被認為是男性的一個特質。研究人員表示,當某份招聘工作中提到智力時,女性獲得推薦的可能性將比男性低25.3%。
  • 研究表明女性參工率提升促進經濟增長
    作者們發現,黑人和女性在勞動力市場面臨的阻礙的降低,解釋了從1960年到2000年這五十年中美國40%的人均GDP增長。過去幾十年中,白人男性在高收入職業中的佔比降低。以律師和醫生為例,在1960年,94%的律師和醫生是白人男性,而在2000年,這個比例降到了62%。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其他的高技能職業。
  • 疫情或使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中國女性缺的是這個
    但是這次疫情情況相反,女性在疫情重創行業工作的比例更高,比如零售、休閒、接待、教育、健康等領域。花旗銀行一則報告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期間,六個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中,全球(不包括中國)有4400萬人失去工作,其中大約3100萬人為女性。僅在9月份,美國就有約86.5萬人退出勞動市場,而男性只佔了20萬。
  • 日本職業女性穿什麼?從東京4月展會看市場趨勢
    職業女性雖然忙於工作,但也同樣追求時尚,因此現在出現了很多時尚電商網站,供職業女性在工作之餘選購衣服雨果網通過日媒的報導,帶你了解日本職業女性時尚市場的流行趨勢。 大容量包不可少 女性在工作中總有不少小東西,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大容量的包了。這裡介紹的是RAVIR的大容量包,材質輕,可手提或肩背,出行方便。RAVIR還有一款面向年輕女性的包包,造型可愛並且印有單個字母,不少年輕女性青睞帶有名字首字母的物品,這款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 兼顧家庭,讓女性學者與男性同行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研究發現,在 1 月到 4 月期間,medRxiv 預印本平臺上通訊作者中男性與女性作者所佔比例差距,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論文作者性別差異比例增大此前已經有研究表明,在學術界,女性比男性承擔了更多的家務勞動,包括在雙學術職業夥伴關係中。
  • 美國收入最高的25個職業,有些你可能想不到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為每周936美元,相當於每年48,672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4%。   根據2019年美國全職工人的職業、從業人數、教育程度和未來就業增長預測等數據,美國財經媒體24/7 Wall St.梳理出美國25個收入最高的職業。
  • ICG-15「女性科學家論壇」在武漢召開
    Laurie博士在講話中提到,在科技領域,53%的女性最終會離開職業發展的道路,而男性的比例僅有31%。從全球來看,國際科學會議上的女性科學家的比例只有27%。在生命科學領域,女性研究人員佔比40%。此外,女性獲得科學界的大獎可能性、更低——歷史上只有22名女性獲得過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並且女性獲得的獎金總和也比男性要少。
  • 浙江女性很漂亮 身材和諧接近黃金比例0.618(圖)
    夏陽 攝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23日電  「浙江年輕女性的身材接近黃金比例」「三圍和肩寬小於其他地區女性」「胸部發育情況正常,但屬於非豐滿型」「最近四年來,略有發胖的趨勢」……     2001年底,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花了10萬美元,從美國引進了一臺三維人體掃描儀,藉助先進的三維數據計算進行大範圍的人體尺寸測量。
  • 太空旅行男性不如女性?科學家:女性的身體有優勢
    當代的女性現在已經證明了,她們在任何方面都不會遜色於男性,除了天生力氣小一些之外,基本上男性能夠從事的工作都有女性的身影。但是說到太空人這個職業,因為十分危險,並且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從最初的航天事業開始太空人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 太空旅行男性不如女性?科學家:女性的身體有優勢
    當代的女性現在已經證明了,她們在任何方面都不會遜色於男性,除了天生力氣小一些之外,基本上男性能夠從事的工作都有女性的身影。但是說到太空人這個職業,因為十分危險,並且對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從最初的航天事業開始太空人都是清一色的男性。
  • 女性科學家如此少,都是期刊惹的禍?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難發現,在如今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從學生到教授,職業金字塔中的女性代表比例呈階段性下降。為此,人們也提出了很多倡議和活動,希望解決STEM領域的性別失衡狀況,比如通過開展一些性別發展項目提高女性研究者在STEM領域的參與度,通過放寬女性研究者申請基金項目、科技獎勵的年齡以及項目結題時間等克服生育、撫育帶來的影響。儘管如此,情況似乎並未得到明顯改觀。
  • 未來10年內,最適合女性的五種職業!
    昨天說了未來10年內,最適合男性的五種職業,今天筆者再試著探討一下最合適女性的職業有哪些呢?第一種,教師,教師雖然收入相對較低,看似發展空間有限,但是這個職業有兩大好處,一是穩定,二是長假,而女性相較於男性會對這兩點更加看重,因此這是一個十分適合女性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