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女性員工越多的企業往往具備更高的創新性、創造力和生產效率,企業利潤通常更高。不過似乎印度的企業並不是太在意這個問題,特別是在以IT為主的科技領域。
雖然偶爾能從媒體或者某個政府官員口中聽到提升女性就業和就業待遇的聲音,不過最後總是淪為空洞的口號。
「通過分析所有印度企業發現,女性在印度科技行業的比例只有34%;高管層面的女性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只有7%;專業技術崗位中女性比例是26%,男女比例3:1。」這是職業中介機構Belong近日發布的報告得出的結論。
男性比女性更快進入管理層
通過對比發現,印度男性進入管理層所需的平均年限為6年,而女性則需要8年時間才能進入管理崗位,而且最終能夠進入管理層的女性比例只有7%。這些數據再次驗證了印度職場玻璃頂的存在。
這也導致核心研發部門的女性流失嚴重,報告跟蹤研究印度一流大學從2005年至2009年間畢業的印度職業女性工作情況發現,這些女性中有45%已經離開核心研發部門。她們大多數會轉去市場銷售、項目管理或諮詢領域。
還有個新的現象出現,就是在科技領域女性在測試崗位的比例高於核心研發崗位。測試崗位技能要求和工作強度比核心研發輕鬆一點,所以無論從數量和比例來看,測試崗位的女性都要多於核心研發崗位。
每100個測試崗位男女比例是66男對34女。而在核心研發崗位的男女比例則為75比25。
印度職場女性存在五年之癢
報告稱,工作開始的前五年是印度女性離職的高峰期,工作年限越長離職的比例越低。有29%的女性會在開始工作的前五年內離職,在工作12年的女性中的離職比例則下降到了7%;下圖為印度科技企業,不同工作年份的性別比例:
前五年離職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幾年後女性開始考慮讓自己喘口氣,開始結婚或組織家庭,她們當中的很多人結婚後選擇不返回職場。
女性員工的大量流失,已經讓企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IBM印度方面表示,經過分析發現女性離職主要發生在25-3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有結婚和家庭生活需求。
當女性過了32歲後,離職的比例就開始減少了。對此,IBM的做法是努力增加女性的「職業認同感」。IBM在公司內部設立了一個項目,即對25歲之前的公司女性進行一個為期9個月的培訓。
讓她們更好的處理家庭和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問題,讓年輕女性和公司內的女性主管交流心得,使得她們更能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下圖為印度主要科技公司的男女比例:
相對於IBM的「精神勝利法」,Adobe的做法更實際。作為印度前五大科技公司,Adobe正努力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套更公平的評審制度,讓女性僱員在更公平的標準內進入管理層。
近日,Adobe認命了該公司第一個女性工程師主管,相信是個好的示範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