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後,被檢測者的身材數據就能在另一端的計算機上顯示出來。夏陽 攝
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23日電 「浙江年輕女性的身材接近黃金比例」「三圍和肩寬小於其他地區女性」「胸部發育情況正常,但屬於非豐滿型」「最近四年來,略有發胖的趨勢」……
2001年底,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花了10萬美元,從美國引進了一臺三維人體掃描儀,藉助先進的三維數據計算進行大範圍的人體尺寸測量。以上便是四年來他們測量了1000多人後得出的結論。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的鄒奉元教授說。通過各方面的數據分析,他們發現,浙江女性的肩寬和三圍等,小於其他地區的女性,也小於15年前的浙江女性。
通過對胸部形態的分析,鄒教授發現,浙江年輕女性胸部發育情況正常,但屬於非豐滿型,所以很難撐起歐美流行的低胸晚禮服;對體型長度的分析發現,浙江女性頭身平均值是標準的7(即人們經常說的「七頭身」),腰圍線以上及以下的比例十分接近黃金比例;同時也發現,浙江年輕女性屬於亞短腿型,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在買了褲子以後還需要剪褲腳。
黃金比例,公元前六世紀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是由數學原理中提出的一個形式美法則,它指事物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為1∶1.618或0.618∶1。一般說來,按此種比例關係組成的任何事物都表現出其內部關係的和諧與均衡。以人體為例,以肚臍為分割點,上半身與下半身之比應是0.618,大家熟悉的古希臘愛美神大理石塑像斷臂維納斯就是典型。
鄒教授還發現,2000年浙江有33%的女性偏瘦,63%的女性正常,4%的女性略胖,偏胖的幾乎沒有;2004年時,體型偏瘦和正常的比例分別降至27.94%和53.97%,有15.56%略胖,還有2.54%偏胖。
衣服難買是因為標準落後
「我們將浙江年輕女性體型主要尺寸的均值與國內服裝企業的製衣尺寸進行比較,發現目前成衣的肩寬、腰圍尺寸過大。」鄒奉元和他的學生們所建立的人體資料庫,希望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尋找出更合浙江人身材的標準模板。
身高、胸圍、腰圍、臀圍、肩寬、肩長、袖窿圍等,是服裝企業主要的測量部位。這幾個部位尺寸一旦正確,整套服裝可以讓80%的人合身。我國關於服裝號型的國家標準沿用了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相關數據,十多年來人們的身材和對服裝的要求發生了變化,這套標準已經顯得滯後,服裝企業只能根據製版師的經驗和市場反饋來製作尺碼。「160/84A是一個國家標準的尺碼,分別代表了身高、胸圍和胸腰差。現在更多的企業生產165/84A的尺寸,因為現在人更高瘦一些,提高半碼的162/84A也用得比較多。」製版師檀師傅說,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半個碼子的差距成了服裝企業照顧儘可能多人群的解決辦法。「如今大部分人的身材與國家標準不同,個體差異開始增大。」
汽車駕駛室寬度也能更合理
這類大規模的人體尺寸資料庫,正好填補了一塊基礎資源的空白。「現在,歐美國家已經開發出了『電子裁縫』,消費者經人體三維檢測後,可以拿到一張身材數據的電子卡,然後登錄一些服裝品牌的網站輸入數據,進行個性化的服裝訂製。」鄒奉元說。
鄒教授說,在數據研究的基礎上,服裝企業可以做出更多適合人體體型的模板,今後服裝可能就不是三四個尺碼,而是幾十個尺碼。人體三維技術運用廣泛後,還可以完成虛擬試衣、虛擬時裝發布等;許多工業設計也可以運用到人體數據,比如汽車駕駛室裡的寬度和儀錶盤設計角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