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帶給人們的心理重壓,比想像中更大。
據報導,今年10月,日本自殺人數大幅增加。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日本10月自殺人數為2158人,同比去年增加619人。1306名男性自殺,同比增加21.7%;852名女性自殺,同比增加高達82.8%。
據當地勞動省分析,自殺死亡率上升主要原因可能與新冠疫情相關,失業、降薪、家庭護理負擔,都加重了生活壓力。
無償工作時間大幅增加、失業、就業機會減少,這是2020年全球女性共同的現狀。
圖為10月30日,在日本東京,人們戴口罩出行。(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疫情前,全世界每天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負擔了約75%,是男性的3倍。而經過疫情後,這個數字很可能翻了一番不止。
2
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女性實際上都不再回去工作了。
聯合國婦女署最新數據顯示,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或使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
「我們花了25年為之努力的一切,可能在疫情這一年之內就會失去。」聯合國婦女署副總幹事安妮塔·芭蒂亞說。
巴蒂亞表示,這有可能讓上世界50年代對女性「家庭主婦」刻板印象捲土重來。
疫情對女性失業的影響被稱為「女性衰退」(she-cession)。
在以往的經濟衰退時期,女性的表現往往比男性更好,因為男性主要在製造業和建築業佔主導地位,以往的衰退時期,這類行業失業率往往首當其衝。
但是這次疫情情況相反,女性在疫情重創行業工作的比例更高,比如零售、休閒、接待、教育、健康等領域。
花旗銀行一則報告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期間,六個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中,全球(不包括中國)有4400萬人失去工作,其中大約3100萬人為女性。
僅在9月份,美國就有約86.5萬人退出勞動市場,而男性只佔了20萬。職業女性減少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會嚴重影響女性福祉、限制女性經濟潛力。
3
但是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行業,其他行業的女性衰退現象也不容樂觀的,連科研都不例外,女性科研者職業生涯也是岌岌可危。
女性作家、演講人CarolineKitchener提到,在疫情期間,在男性科研工作者提交論文的數量比之前增加了50%,而女性科研工作者提交論文的數量則大大下降了。
來自澳洲的女性科研者回應,這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增加的家務耗費了大量精力。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但是經過一天的家務勞作,已經沒有力氣再去想科研的事情。
所以當媽媽與職場人身份重疊時,女性的職場道路就變得非常艱難。
平時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十個小時,而在家裡最多只有四個小時。此前也有一份調研顯示,40.63%的職場媽媽覺得遠程辦公讓自己比平時更忙。
而論文數量的減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升職。
升職就關聯著收入,國際勞工組織早前的研究就指出,全球兩性之間收入差距在20%左右,就算是在發達國家,也依舊有13%。據聯合國估計,兩性收入要達到平等,至少要再等70年。
25年的努力可能要在今年全部推翻,但是疫情帶來的影響還未停止。
美國有團隊指出,全面復工後,女性的酬勞往往比同職位男性的低7%。同時,因為女性主要在低收入行業工作,當有意外情況或者動蕩時,她們是首先會被裁掉的人。
就算疫情過去,在經濟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她們要找新的工作也會更難。
全球政府在疫情期間發布的社會保障、看護服務和就業支持等措施,也大多忽視了女性的需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國家為無償照料工作給予了支持。
期刊《自然》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據前幾年的伊波拉疫情和南美寨卡病毒疫情的經歷,在疫情中受傷最深的往往是女性。
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性別不平等和社會分工不均衡才是問題的本質。
後疫情時代如何實現職場和家庭性別平等,才是全球共同的課題。
4
不過,在國內情形又有所不同。
簡知女性研究院聯合幸知賦能研究院在6月發布了《疫情對女性職業的影響調查報告》。據悉,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樣本7209份,展現了我國女性在疫情後的工作變動,以及她們所面臨的職業壓力和挑戰。
報告顯示,近7成女性在疫情期間工作沒有變動,近一半女性收入沒有減少。
其實這也是有跡可循的。
可能因為身處行業的關係,我們周圍女性幾乎沒有因為疫情而失業的。前同事小珊甚至還接二連三跳槽,一心只想找個她所喜歡的公司。
前幾天跟朋友閒聊如何賺錢發財(做白日夢),青青就說到年前跳槽換到了現在這家公司,如今工作三年,存款已經超過七位數了。
疫情對她來說,可以說是毫無影響。可能就是原本過於高頻工作,因為疫情給她多放了幾天假,緩解之前高強度工作帶來的疲勞。
這個報告中還顯示,有近3成女性因懷孕主動選擇離職,她們覺得懷孕了受到感染的風險會變大。其中受訪的女性中她們希望得到的幫助,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提供職業培訓、社會就業崗位增加、經濟補貼。
有很多女性都表示她們想要參加職業培訓或者學習一門手藝,但是沒有目標。缺乏職業規劃也是一大問題。
其實最該解決女性失業問題的是,幫助她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讓她們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
五年前,雪兒當了家庭主婦,在家裡帶帶孩子做做家務。看似清閒,但她卻不這麼認為。
之前她學的是電商管理,算是現在正紅的行業,畢竟現在電商發展的這麼成熟。
但是她為了家庭選擇放棄職業生活,如今偶然間和她聊天,她說的最多的就是,她覺得自己已經脫離社會,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重新進入。
所以如何為廣大女性提供職業培訓諮詢服務,以及優質的職業培訓課程,才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文/春分
圖/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