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根據聯合國婦女署最新的全球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可能會讓他們為之努力的性別平等工作倒退25年。
性別歧視是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都存在的社會性問題,且至今為止都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好在隨著平權意識的普及,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性別平等的必要性,並且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出具的相關的政策促進性別平等。
但就BBC最新的消息顯示,新冠疫情的出現可能讓性別平等工作遭遇巨大的困難。僅在9月份,美國就有約86.5萬名女性退出勞動市場,而男性只有20萬。其中大部分原因是護理負擔重,沒有其他人可分擔。疫情之前,在全世界每天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負擔了約75%,是男性的3倍。換句話說,也就是男性負擔1小時無償工作,女性要負擔3小時。根據聯合國數據顯示,這個數字在日本是4.8倍、中國是2.6倍、美國是1.6倍。
女性因生育能力,遭遇職場歧視!
說到職場歧視,大部分女性都深有感觸,同樣的努力拼搏但僅僅因為性別被質疑能力,有些女性時間久了甚至會陷入自我懷疑。
單身的時候找工作,HR會問:現在單身麼?
有了男朋友找工作,HR會問:打算結婚麼?
結了婚之後找工作,HR會問:啥時候生娃呀?
生了娃字後找工作,HR會問:精力全在家吧?
無論你是未婚未育、已婚未育還是已婚已育,總歸都會得到HR的特別「關心」。上帝在賦予你生育權利的同時,也將職場歧視一併給你。
可能有人會問:那就不工作了,當全職媽媽!
那想一想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現在離婚率那麼高,早早生了孩子,還找不到工作,到時候只能與「西北風」相依為命。
那,就不生孩子了麼?
當然不是,只是在該奮鬥的年紀奮鬥,在該享受的年紀享受,才能真正做主要不要生、什麼時候生、生下來怎麼養……
不怕不想生,就怕不能生!
想不想是個人意願問題,能不能則要上升到個人「能力」問題了,生育能力也是能力的一種。
女性年齡越大,卵子質量越差,生育機會越低,寶寶越容易出問題……
不同於男性,70多仍然可以老來得子(大名鼎鼎的賭王),女性到了一定年齡,迎來的除了停經就是更年期!如果在此之前還沒有自己的孩子,恐怕只能望「錢」興嘆。
想要解決想生不能生有三個辦法:
第一是趁早:生孩子要趁「早」,努力奮鬥要趁早!畢竟通常養的不是孩子,而是「碎鈔機」。
第二是工作:找一個好的公司,有些時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蘋果、Facebook、攜程都可以作為備選。
第三是凍卵:在年輕的時候提前「儲蓄」,不僅能提醒你加油努力,也能為你免去未來的憂慮。
我們同「聰明人」的差異,在於她們善於尋找解決辦法,而我們習慣在困難面前止步不前!
想要破冰,從今晚拒絕家人結婚生子,並承諾自己會去凍卵,努力工作開始!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基於「普通人」,如果家裡「有礦」,不在今天討論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