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海底火山噴發的浮石筏抵達澳大利亞:或成白化大堡礁救星

2020-08-27 cnBeta

據外媒報導,陸地上的火山噴發會向空氣和周圍的地形噴出液態巖石、氣體和碎片。但海洋下面的火山爆發則完全不一樣了。在島國湯加附近的一座水下火山爆發的事件中,其產生了巨大的浮石筏。在這場爆發的幾個月後,這片巨大的浮石漂洋過海來到了澳大利亞,在那裡,它可能正是掙扎中的大堡礁所需要的。

由於充滿了氣泡,巖石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而這可以讓受氣候變化嚴重影響的珊瑚礁重新煥發生機。

眾所周知,因氣候變化引發的海水變暖問題已經導致大面積的珊瑚礁發生白化現象。當海水過於溫暖,支持珊瑚礁的生物被迫離開或直接死亡時,珊瑚礁就會發生白化。隨著這些生物的消失,魚和其他生活在珊瑚礁內和周圍的動物也都離開了。

而從白化中恢復是一件需要很多時間和運氣的事情。水溫必須是合適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加快這一進程,他們在珊瑚礁的某些區域投放健康的珊瑚並嘗試用其他方法把動物帶回那些已經基本死亡的珊瑚礁上。

這就是大量浮石存在好處的原因。研究人員對浮石到達澳大利亞感到非常興奮,他們看到了它們的潛力,因為其可以做一些真正的好事。當然,氣候變化仍是一個問題,但這一事件可能會給珊瑚礁帶來某種「刺激」。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Scott Bryan教授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浮石筏本身並不能直接幫助減輕氣候變化對大堡礁的影響。這是關於新成員、新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的增加,而這大約要每隔五年發生一次。這就像是為大堡礁準備的維他命片。」

「每一塊浮石都是一個家,是有機體的載體,並且它是巨大的,」Brown繼續說道,「個體的數量和物種的多樣性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被運送到了幾千公裡之外,這真的是非常驚人的。」

雖然浮石筏不會是靈丹妙藥,但有理由樂觀地認為,這些火山物質在穿越海洋的過程中收集了無數的生物,而這可能會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海底火山是如何噴發的?
    海底火山隱沒於水下,隨著火山不斷的噴發,熔巖逐漸向上堆積,火山也緩慢地向上生長,水下就會形成山丘、石柱。 歷經數千年甚至數萬年後,當隱藏在水下的火山露出海面時,就形成了火山島,例如義大利的斯特隆博利島(Stromboli)或加那利群島的一些島嶼。
  • 海水溫度高於均溫 澳大利亞大堡礁再現珊瑚白化跡象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表示,大堡礁目前海水溫度比2月平均值高出攝氏2至3度,若干珊瑚區已偵測到熱應力(heat stress)跡象,使再次發生嚴重白化的可能性增加。
  • 澳大利亞凱恩斯大堡礁的珊瑚,現在還好嗎?
    如此巨大的珊瑚島礁,它是由直徑只有幾毫米的腸腔動物珊瑚蟲,年復一年、日積月累,留下的遺骸,並繼續繁殖,與藻類、貝殼類海洋生物殘骸結合一起堆積而成,極其珍貴。所以澳大利亞將珊瑚列為重點保護,不允許遊客帶出。
  • 船員海中發現怪異沙灘 靠近後發現竟然是海底火山噴發
    與此同時,不斷有浮石從海底冒出來,看起來,這就是一片沙灘。與此同時,不斷有浮石從海底冒出來,看起來,這就是一片沙灘他們決定靠近一些,以便更好的觀察這一奇怪的現象,或許能弄清楚這究竟是什麼東西。雖然匪夷所思,但這的確像是這茫茫大海中央的一片沙灘陸地。
  • 大堡礁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據新華社電 澳大利亞專家日前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學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
  • 澳大利亞大堡礁5年內第3次出現大面積白化現象
    【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官網3月26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發表聲明稱,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海水溫度升高,珊瑚礁內有機體大量死亡,導致大堡礁在5年內第3次發生了大面積白化現象,前兩次分別發生在2016年和2017年。該局發言人表示,輕度或中度白化的珊瑚礁能自我修復,而重度白化的珊瑚礁無法挽救。
  • 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
    今天小語給大家介紹的是澳大利亞大堡礁,絢麗多彩的珊瑚礁,令人沉醉的迷人魅力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裡(1,250哩),距岸16~160公裡(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許多礁體在低潮時顯露或稍被淹沒,有的形成沙洲,有的環繞島嶼或鑲附大陸岸邊。
  • 大堡礁遭遇迄今最嚴重白化
    調查證實大堡礁發生了最糟糕的白化現象。圖片來源:NASA  湯斯維爾市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主任Terry Hughes日前表示,對該國標誌性自然景觀大堡礁中的珊瑚的破壞「通過一個長久標記使之前的漂白事件都相形見絀」。
  • 【澳大利亞】大堡礁
    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
  • 大堡礁再次大規模珊瑚白化,與生物大滅絕真的有聯繫?
    它既不是一種植物,也不是海底的一種巖石。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珊瑚算是一種動物。它是由無數個微小的珊瑚蟲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作為腔腸動物的珊瑚蟲,體態玲瓏、色澤豔麗,常年生活在22-28攝氏度的海水中。它們不斷地吸收著海水中的碳酸鈣,用來製造自己的骨骼。當一代代死亡的珊瑚蟲骨骼堆積起來,就構成了珊瑚礁這個海洋中最獨特的生態系統。
  • 太平洋海底火山噴發 3個月催生一座新島(圖)
    然而,在過去的三個月內,太平洋島國湯加附近的洋面上悄然升起了一座新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一次震撼了世界的眼球。今年的一月份,島國湯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劇烈噴發,雖然未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任何實質影響,卻也是讓人捏了把汗。時間慢慢流逝,原以為很平常的一次地殼運動,卻硬生生地在諾大的太平洋上造就了一座島嶼,而記錄下這一切的是一位名叫奧爾巴薩諾的旅館老闆以及他的朋友。
  • 大堡礁正面臨著最廣泛的白化現象
    真正能夠在太空看到的,是自然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大堡礁,它也是地球上唯一能從太空看到的生物。最近的兩次白化事件分別發生在2016年和2017年,大約摧毀了一半的珊瑚礁。但是,根據3月下旬對大堡礁1036個珊瑚礁的調查顯示,今年珊瑚白化的嚴重程度僅次於2016年,當時有三分之一的珊瑚死亡。而且,這次的情況與以往不同,相較於以前只有北部和中部地區受到影響,現在珊瑚礁的所有區域都在遭受白化事件的折磨。
  • 澳大利亞大堡礁面臨生態危機
    人民網-人民日報《英國皇家學會學報》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數量近20年來下降超50%。科學家警告,如果海洋溫度繼續升高,珊瑚規模還會進一步萎縮。研究人員發現,1995年至2017年間,沿大堡礁2300公裡長的珊瑚群落中,大、中、小型珊瑚數量均減少了50%以上。
  • 澳洲大堡礁珊瑚面臨史上最嚴重白化危機
    核心提示:從1998年和2002年之後,這是大堡礁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事件,嚴重白化的珊瑚礁數量甚至更多。澳大利亞大堡礁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嚴重的白化事件,因為暗礁上的珊瑚失去了為它們提供豐富色彩和食物的共生藻類。
  • 大堡礁珊瑚產卵奇觀,海底也會「下雪」?
    來源:環球網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以其奇幻絢麗、豐富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聞名於世。隨著南半球海水溫度徘徊回暖,海洋生物學家們預測,在2018年11月24日月圓後的兩至五個夜晚,大堡礁又將迎來一年一度海底生命孕育的奇觀。
  • 大堡礁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珊瑚白化現象
    澳大利亞專家近日表示,大堡礁近來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現象,這說明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新華社報導,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4月7日發布公告說,該校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主任特裡·休斯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在3月份最後兩周從空中觀察了大堡礁區域的1036個珊瑚礁,結果發現了大面積白化現象,特別是大堡礁南部首次出現珊瑚大規模白化。這也是有記錄以來首次發現大堡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嚴重白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