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豐、圓通的航空業務相比,中通的星聯航空業務顯得尤為低調。
在試運營一年多後,9月16日,中通正式對外公布了航空貨運高端時效產品,即「星聯航空時效件」。據中通冷鏈執行總裁孟峰介紹,該產品系列包括8小時航空即日件、12小時當日達、24小時次日達和48小時隔日達。除此之外,還包括同城即配,以及全球48-72小時門到門特快專遞服務。
據了解,中通航空貨運產品將會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服務適配,例如生鮮產品可以選擇「航空+冷鏈」的疊加。同時,星聯航空時效件所貼面單為黃色,擁有轉運中心優先中轉,網點優先派送的特權,中轉與派送時間也有嚴格規定。價格上,會比順豐的航空時效產品便宜25%。
據公開資料顯示,浙江星聯航空貨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3月,中通間接持股為大股東。目前,中通已在北京、深圳、河南、河北等地布局了36家星聯航空子公司。
和順豐、圓通擁有自有航空公司不同,中通在航空貨運布局上採用了「加盟制」,與約80家航空貨運代理公司達成合作,並和多個航空公司籤署戰略協議。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表示,要改變客戶對中通品牌的認知,希望未來客戶願意出高溢價,享受高服務時,能夠想到中通。可見,實現快遞規模領先的中通已將目光轉向高端市場。
在順豐今年以最低3.5元的電商特惠專配向「下」攪局時,中通正試圖以航空貨運高端時效產品向「上」搶奪空間。
在這個領域,作為前輩的順豐在為期六年的時間裡,得到了冷鏈運輸給整體營收帶來的豐厚回報。順豐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顯示,冷運與醫藥不含稅營業收入為32.41億元,同比增長達37.78%。
從行業來看,圓通獲得66億元加持,京東收購跨越速運,順豐與圓通的貨運機場正在建設,物流企業均在航空資源上添磚加瓦。
大家均聞風而動,除了航運本身的強時效、高利潤,以及在國內貨運資源處於匱乏下緊隨政策紅利,更為重要的是,疫情影響背後潛在的巨大市場前景和可能性。
9月12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消息稱,協會正敦促各國政府開始與行業利益相關者進行仔細規劃,以確保在COVID-19疫苗獲得批准並可以分發時做好充分準備。「向全世界運送疫苗可能成為航空貨運業史上最大單一運輸挑戰」,該協會提到。
在這一方面,順豐早已暗自布局。在2020年服貿會中國快遞展區現場,順豐展示了從北京向巴西運送臨床新冠疫苗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方案,可謂是將未來疫苗運輸的爆發性需求看在眼中。
其實,若是將視線拉長,航空貨運也只是物流網絡中的短短一線,需與陸運體系中的倉與網彼此支撐,才能將航運的效益發揮至最大化。而對於一家物流企業而言,點線面的協同與共振,才能實現整體水平的邁進。
在中通發布會現場,部分客戶表示對「服務品質」更為看重。
一服裝品牌經營商表示,除了中通,公司也在和其他品牌像順豐、京東合作。從全國來看,各家物流商的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由於受全國網點布局影響,各個區域強勢的物流品牌是不一樣的,「我們發現一二線城市的物流質量能保持較好水平,然而到了低線市場,服務質量就變得難以可控。所以在不同區域,我們合作的物流企業都不一樣」。
物流企業在各細分領域、各運輸環節仍存在不同的短板。從品牌商的物流體驗來看,未送貨上樓、提貨送貨延遲、外箱和貨物破損、標籤脫落等成為快運業務的痛點。
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同樣坦言了中通的短板:「我們在時效、上門攬收,包括承諾方面做得還不夠。」
他舉例稱,由於員工是六七點鐘下班,中通的部分快件要做到當天發出比較困難。因此,未來中通的快運、快遞、冷鏈、倉庫將協同起來,在整個生態園裡形成資源共享,在4-5年內實現綜合物流體系的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9月16日,中通發布公告稱將於9月29日在香港掛牌。而百世與京東物流的上市進程也牽動著業內目光。再獲資本加持的企業們勢必將繼續攪動國內物流市場的格局。
成為一家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這既是中通的野心,也是圓通、京東物流、順豐的野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物流企業的賽道將不再單一,而是考驗著各個細分領域、收派運轉各個環節的聯動協同,由細分業務板塊上升為整個生態網絡布局的競爭。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 END -
何倩/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