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編者按:
王慶仁先生現任東海證券 (國際)CEO,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博士,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博士後,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出版個人專著三部,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國內外經濟學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擁有18年證券從業經驗,曾先後任
華西證券投資部總經理,東海證券自營投資分公司執行總經理,東海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基金經理。2015年8月王先生加入東海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首席投資官。
今日在格隆匯"決戰港股"海外投資嘉年華系列峰會第四站南京站上,王慶仁先生為大家深刻全面的解讀了"當前形勢下,投資香港的六大核心邏輯"!
以下是演講
非常感謝大家,也非常感謝格隆先生給我們帶來的淵博知識和浪漫情懷。感謝剛才三位專家專業智慧的分享,三位專家講的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他們把該講的也都講了。
開篇格隆先生也說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說我們舉辦這個活動,實際是播種機,宣傳機,為什麼這樣說,現在香港市場大部分時候對內地的人來說還算是陌生的,內地的人對於香港市場應該關注的也比較少。
剛才格隆問有多少人投資海外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想問的,但是有這麼多人肯定的回答也是超出我預料的,不過這也說明一點,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因為我去年9月份才去的香港,但是我很喜歡香港,今天很慶幸能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講我對香港的看法。當然,我相信有很多人在關注香港市場的時候也受到了很多創傷,通過這樣一個活動,我希望能夠給大家治療這些傷口。對於那些沒有關注相關市場的人,也希望通過我下面的演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投資香港市場的衝動。
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講講,在當前經濟形勢之下,投資香港的一些核心邏輯。我們為什麼要去香港?剛才的三位專家分析了很多技術層面和操作層面的問題,但是並沒有調查出我們對香港的喜歡。之前我在國內做了大概有十多年的投資了,管理過自有資金也做過基金經理。最後為什麼突然選擇去香港,而且還是在這樣的時間裡去香港。雖然這些年,水貨概念、佔中概念給我們對香港投資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但是我的角度卻不是這樣的。我認為香港最重要和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我們去發現和挖掘它的價值。
講這之前,我先講一個重要的背景。因為我自己在大學當老師時研究了很多全球性的宏觀經濟問題,我認為當前世界上面臨的最主要的動向,很多經濟學家,很多專家都講了很多的理由,但是我對於這種全世界的而不是中國的問題,就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從2008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的政治家都是不負責任的而且也是極其悲劇的。
為什麼呢,因為在他們眼中都只有政治問題而沒有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就是貨幣問題,你看美國那麼多的財政赤字,一下說加州要破產,一下又說底特律要破產,好像也沒有看到它破產。為什麼呢?鈔票用光了透支了繼續印就行。這個我就不多講了,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世界都在進行一項過度透支消費的運動,其中就包括敞開印鈔機印錢,在中國來說就是開著飛機在印錢。在過量發行的貨幣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真實資產的價值質量在下降,同時經濟也在下行,整個全球經濟都在下行。有些國家還出現了出來了負的增長,在衰退,中國在全世界來看還算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面臨一場非常嚴峻的貨幣危機。這個貨幣危機對我們帶來很多的影響,研究經濟史的都知道,經濟大蕭條對全世界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08年金融危機對美國人的傷害也是很大的,這個傷害對於那些有錢人傷害很大,對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反而沒那麼大。因為一場這樣的危機到來後,很多富人一下子變成了窮人,很多人的資產變沒了,灰灰湮滅,這就跟去年的股災一樣的,很多從億萬富翁到百萬富翁,一下全沒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怎樣配置資產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選擇。
在目前這個市場,我認為其實現在沒什麼優良資產,這上面都不是在比誰好,而是比誰更爛。我以為我很爛了,想不到後面還有更爛的。
在這種比爛的情況下,美國有多好,是相對好,但是美國也是高位的財政赤字,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元為什麼還在漲呢?因為其他地方比它更爛。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能夠轉移風險的國家只有美國,因為美元它是國際貨幣。因為在全世界的國際貿易之中我們更多的是在用美元結算。
美國2008年那麼大的危機下來,它為什麼沒有通貨膨脹,有通貨膨脹也很低。美國的幸福度很高,中國製造的衣服他們給穿了,給我們印了大量的美元,這就是它強大的地方,它比別人好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這些年已經積累了這麼多財富基礎之後,對每個家庭進行全球資產配置已經成了我們最重要的課題。
怎麼配置我的資產,我們獲得的美元資產,以及和美元掛鈎的資產,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抉擇。
大家知道美國這個國家也不是那麼好玩的,它的稅收監管還有法律體系,文化等等我們也都不一定能懂,既然美元掛鈎的資產是我們最終的選擇,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提出決戰港股。這個是非常迫切的,在當前的背景下,我覺得恰逢其時。
第二個我談談為什麼想投資香港,為什麼這麼喜歡香港。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樣也會喜歡香港,香港這個地方的得天獨厚,它集中了全球的優勢和中國的優勢。中國佔了全世界最大的消費人口,它佔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
人口才是最主要的活利,有了人口才有更多的合作。另外香港也有講華語這樣的優勢。此外,香港這個地方它是有遠東貿易和自由港的,它給全球提供了巨大的貿易便利和投資便利,因此它是一個全球高淨值人群管理和配置財富的最佳場所。
在這裡和大家解釋下。
第一,香港有最有活力的經濟結構。為什麼呢?中國在這方面還好,但是中國有大量的過剩產能。你看美國當年製造業起來的時候在基建帶動下還有那個鋼鐵巨擘卡內基。
我那個時候去的時候一直都不知道那地方是卡內基,那裡再也看不到鋼鐵的影子了,這個國家,這座城市能記住卡內基的估計也就只有一個東西,那就是卡內基梅隆大學,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最好的計算機大學,但是它的鋼鐵永遠沒了。上一個年代我們這裡,鋼鐵水泥行業很厲害,現在是谷歌、騰訊這樣的企業起來了,再過十到二十年會是什麼樣的企業,我這裡不做預測。
不過這也說明了這樣的經濟結構會有巨大的周期波動,但是香港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體呢?它是一個貿易經濟體,它只專注於買賣,所有的東西都不在這兒生產,它可以把全球最好的東西拿到這個地方來,銷售給需要的人,這樣的經濟體的存在,它最重要的支撐條件是什麼呢?那也就是我們後面要講的優勢。
第二個就是要支持這樣的經濟存在,首先第一個就是要有理想的法制環境。我們所有的錢要去那兒周轉,就必須有一個非常好的法制保護我的安全,不是說這個錢不能讓你走就不能讓你走,說你是非法就是非法,這個時候就要講法制環境。
我在1981年的時候,讀初中學法律常識時,書本上開宗明義十二個字,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現在我快要退休了這十二個字要做到我都感覺到還是很困難。十二字不是通過嘴說出來的,要做到這一步它要麼就是通過一場深刻的改革,要麼就是通過人的素質的提高,逐步形成習慣。香港這個地方,經過英國這樣一個老牌工業國家一百年的訓練,現在確實做的很好,很講規矩。我們在香港無論在哪兒做公共汽車,無論多大的雨,他們都是規規矩矩的在那兒排隊,不會一窩蜂的湧上去,那個就是制度在發揮作用,我覺得這是第一個優勢。
第三個優勢,它是自由經濟的典範。最重要的剛才說了,要支撐一個這樣的經濟結構,成為貿易和經濟中心,它最重要的一個是法制,第二個就是它的自由經濟沒有管束,沒有約束。
香港首先是沒有關稅的,它是交易才納稅的,為什麼很多喜歡去香港買東西,首先它的稅收,就少了20%的關稅,因為這個少了,所以貿易成了它重要的前提。第二個是它沒有金融的管制貨幣可以自由化,到香港可以換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而且隨時可以兌換,沒有金融管制,還有極其豐富的多元化的金融工具。香港的金融工具,我認為香港的金融工具是全世界最豐富、最充分的。有了這麼多的金融工具,它對我們那些做投資、投行、做金融產品的就有豐富的工具可以設計。這樣的情況下它帶來投資方式可以變得極其多元化。
香港還有很多的投資方式,我們可以用很多的金融工具套利,對衝我們的風險。因此我認為這是香港的第三個優勢,它是自由經濟的典範,再加上法制環境它才能讓香港成為一個無法替代的經濟中心,我在N年前就聽說過上海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要取代香港,這個話已經講了十多年了,我認為這兩個要素做不到,上海永遠取代不了香港成為遠東國際金融中心。
第四個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優勢就是它的匯率,它的貨幣非常穩定。為什麼呢?香港它沒有中央銀行,沒有類似美聯儲、人民銀行的中央央行。它的鈔票不是央行發出來的,如果有央行存在的地方,它的貨幣發行一定就可以持續獨立。
我記得《貨幣銀行學》裡面說,央行要獨立於政府不受政府管制?怎麼可能呢?央行的行長就是政府任命的。因此貨幣的發行是受政府干擾的,它們變成了它的價值,也變得不穩定,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超發了這麼多貨幣。香港它怎麼發行貨幣呢,它以滙豐、渣打、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三家商業銀行以它們的外匯存款也就是美元存款為基礎發行貨幣的。它是聯繫匯率制度,你有一千美元的外幣存款,才能發行一千億美元的等值港幣。
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張港幣上面都寫著四個字「見票即付」,就是哪一天你不喜歡我的港幣了,你可以隨時上我這兒我可以立馬兌換美元給你,因為我是和美元掛鈎的。
以前有人說港幣可能會脫鉤美元,我後來反覆研究過,認為這是不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理論上也是不會發生的。目前香港有3千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總共只發行了1千多億美元的鈔票,因此它永遠都是能兌付的,它也沒有貶值的必要。所以匯率穩定也是我們一個地方成為貿易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前提,我們的錢拿得好,如果貨幣不穩定,對於我們有錢人的傷害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這裡講為什麼要進行貨幣的配置,很多人可能說我沒有配置過美元,那我就分享下我的故事。我在10年的時候選擇配置加幣的時候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那個時候加幣比美元貴,換美元大概是一塊零六,到最後這幾年加幣兌美元變成了七毛多了,我自己損失了百分之好幾十,加拿大消費物價都上去了,因為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石油、農產品(000061,股吧),現在成本上升了,購買能力下降了。
我講這些為什麼貨幣的變化對我們有產階級非常重要。而且就中國來說,之前三十年中國在高速增長,是資本流入階段,但是未來30年可能都是資本輸出階段,中國太需要在外面尋找更多的優勢資產。
第五個優勢就是,香港是我們賦稅環境全球最佳的地方。香港的稅收是非常簡單的,它只有百分之十五的稅,但是像加拿大這樣的高福利國家,各種徵收有錢人的稅,另外生一個小孩給你各種各樣的福利,馬來西亞生個五六個小孩就什麼都不幹了,這些都是收的有錢人的稅,各種各樣的稅,對富人傷害很大,富人不需要這些福利,但他也不希望多交這些稅。
我認為香港未來會成為富人的天堂,也會是中國大量有錢階級配置資產的主要場所。這兒稅收又低,交易成本低,沒有關稅,我買東西又便宜,還沒有金融管制,貨幣到了香港,相當於就到了全球,還可以投資全球。而且全世界很多好的公司也都願意來香港來上市,比如像騰訊這樣的企業等等,這些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
優勢六,全球價值窪地,價值投資首選。我自己去了一眼就發現這是讓我很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很多人就有一個疑問,後面的東西不講,我講一下大家想問的問題。你說香港那麼好,為什麼香港的股票那麼便宜,都沒有人願意去買呢?我認為,這與香港市場最重要的資金變遷有非常大的關係,我也在想,它為什麼能形成窪地,這個窪地難道只有我聰明,其他人都看不到?不會,都看到了。
這與香港經歷的資金變遷它的資本市場定價的演變有非常大的關係。
它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英資壟斷。香港本來也只是個漁村,後來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從英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大量的機器等,由此並開始對香港經濟進行定價。資產定價一定是有錢人才能定的,窮人怎麼能定呢。因此以前的定價權一直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面,特別是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成員。那個時候,我們去香港做什麼業務,看著花旗、JP摩根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全是高大上。我們那時候過去要讓香港人買我們的產品,要在香港上市,都必須要找像花旗這樣的大行,那個時候,外國這樣的投資者,他有錢,他才能定價。
第二階段,港資抬頭。 97年過後,中國終於掌握了話語權。在政治優惠下,培養了很多香港本地的機構,一半的定價權開始走向香港本地市場。你看以前香港,最典型的就是中環置地廣場,以前在那兒辦公的,樓房都是很矮的,現在變得很有文化,很有格調。後來他們很快被長江實業,中國銀行、政府的新建大廈、PICC給包圍起來。這就變成了他們的定價。
以前很多人說中國市場要比香港市場貴,我做投資做了十幾年了,在二零零幾年的時候香港的資產曾經跌過一帶,那個時候都把估值以此為標杆,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倒掛過來的現象。實際上,08年金融危機是美國人引起的,但是很多爛的資產確是歐洲人買的,歐洲的金融機構遇到這樣一些爛的資產對付不了,導致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因此他必須尋找其他亞太地區的好資產去救急。
另外是香港的本地資金,現在都說李嘉誠不看好中國,不看好香港了。其實我自己研究行為金融,我的解讀是,我認為這是和每個家族自身的的變化有關。你看看李嘉誠都已經九十多歲了,鄭裕彤前幾天還在講,上個月就去世了,李兆基也快九十了。
這麼老的年紀了他們還有什麼能力去創造更多的資產,而且中國現在的增長邏輯也發生變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家族更希望他的資產能夠去一些更加安全,更加不受幹擾,制度更加健康完善的地方。李嘉誠為什麼轉移到了英國,現在看好像不一定是個明智的選擇,但是放到五年過後,二十年時間過後,那就不一定了。貨幣的活動是短期的,但是看長期的資本結構和框架的話,那就不同了。
第三階段,中資進駐。現在中國人有錢了,有錢了就會想著到全球找更多更好的資產進行配置。於是中資機構開始大量的進入的香港市場,這樣的機構除了我們的中資券商系列還有銀行系列,信託系列,類似這樣的還有更多的機構去帶動我們香港的市場。
以前我們做生意,最多要發兩個多億的債,像中資要賣美元,一定要找外資行。現在不用,找華泰,國泰君安也都可以。中國強大了,也能開始進行資產定價,現在也可以自己做生意了。未來的中資企業選擇香港作為邁向海外市場的第一站,積極收購香港公司,或在港設立分公司,意圖以香港作為跳板進軍國際市場。
同樣的,中資機構的市場地位級業務也呈現高速的增長,而且有趕超其他的外資及港資之勢。我認為香港未來的定價權至少有三分之一在中資機構手裡面,這也是未來香港的機會和希望。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在這兒討論香港市場的原因。
未來香港的資金來源,這個價值窪地,要靠中國龐大的財富支撐,這也是個難得的歷史機會讓我們能去香港掘金。我覺得我已經討論了這個主題最重要的邏輯和背景,後面就不講了,前面專家的很透徹,非常感謝大家有耐性地聽我講完,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港股那點事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