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個準確的評語,它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2020-11-29 百家號

大多數剛剛進入職場的人,對職場和自我的看法不成熟、不穩定,他們比別人更容易激動,更容易孤獨,也更容易自卑,所以在這個時候學會認識、分析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對自己的現狀—現實的我是不滿意的,往往會「幻想」一個更讓自己滿意的「我」—理想的我。在兩者之間,有的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實現的,有的卻需要自己心平氣和地接受。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不能正確看待自己,而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包括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氣質、性格和興趣等。

如果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做起事來還有什麼不能成功的呢?給自己一個合適的評語,就是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那麼如何給自己下一個評語呢?有位作家說得好: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徵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說服了、感動了、徵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徵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就有信心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我們可以經常對自己的心理、行為進行分析,使自我評價逐步接近客觀實際。同時要學會從別人的眼中看自己,人人都會通過同伴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當然他人的評價比自己的主觀認識具有更大的客觀性。如果自我評價與周圍人給你的評語很接近,則表明你的自我認識能力較好、較成熟;如果客觀評價與你自己的評價相差過大,則表明你需要做一些調整,可能你並不了解自己,或是你的表現和真實的你之間有偏差。對待別人的評價,也要有認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因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評價,應全面聽取、綜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對自己作出評價和調節,從而合理地定位。

一名電子信息學院的大學生,成績不錯,英語口語也非常好,自己也非常努力,年年獲得學校特等獎學金。他想去電信公司工作,這符合他學的專業,但由於學歷不夠,無法跨進電信公司的「門檻」。由於家庭原因,他希望早點工作,幫助家庭分擔困難。情急之下他找到了他的就業指導老師,老師幫他分析他的現狀:「我認為既然電子信息類的工作對學歷要求比較高,你可以重新給自己定位。你英語好,尤其是口語不錯,這是你的優勢,你又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所以去外企做市場工作可能比枯燥的電子行業更適合你。」這位同學回家後仔細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以及自己的專長,覺得老師的話很有道理,自己學的是電子信息專業,而且擅長英語,這是自己的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如果選擇一家電子行業的外企做市場工作的話,就能充分把自己的英語優勢和所學專業結合起來。於是他按照這個方向努力。不久,他去了某著名跨國電子集團做了市場助理,這個職位對他來說再適合不過了,因此他工作起來遊刃有餘。可見給自己一個準確的評價、中肯的評語有多重要,它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擅長什麼,特點是什麼,短處在哪裡,如何揚長避短。

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誰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他也就在心中點燃了一盞光芒普照的明燈。」一個人只有對自己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才能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從而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強,並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客觀地認識自己當然是困難的,然而作為一個想做一番事業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難道不應當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嗎?在工作中,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要麼誇大,要麼貶低,做事情總是不能成功。而有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既不誇大、也不貶低自己的能力,認定一個相對可靠的目標,實事求是地量力而行。

小張是一個不太自信的年輕人。儘管他已經大學畢業,並找到了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但他還是覺得周圍的人都比自己強。他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家境十分貧困,靠著救濟金才讀完了從小學到大學的課程,而他的同學、朋友個個都比他家庭條件好。他總覺得自己的各個方面沒有一個能優於別人,自己是一個沒有自信也沒什麼才能的人。由於他的自我評價是什麼都不如別人,所以自卑的他到了30多歲還不敢談女朋友,總擔心女孩子瞧不起他,也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時尚、驕傲的女孩子。他經常責備自己是個懦夫,對自己的言談舉止、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觀點總感到十分不滿,但又沒有改變的勇氣,總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總之,小張一直生活在苦惱之中。

雖然小張給自己的評語是「什麼都不如別人」,是「懦夫」,但他的同事們卻認為他是優秀的。其實他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工作踏實認真,思考問題全面,思維敏捷,人很謙虛。同事們和領導都很喜歡他。一次意外的談話中,小張了解到了同事們眼中的自己,以前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這些優點,因為他對自己的認識總是停留在自己是個貧窮的山裡小夥子上,結果不僅給他的心理造成了困惑,更影響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這些都源於他沒有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沒有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語。從那時起,小張給自己的評語是:我是個有能力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它。於是他找回了自信,抬起頭沿著成功之路大步向前走。

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導航員。沒有誰比你自己更能決定你的命運。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語有助於我們做自己適合做的事。人在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倘若一個人失敗的次數多了,就容易把自己想得一無是處。其實多次經歷失敗的人身上都存在著長處,可能你的失敗只是暫時的,可能你沒有找到那條適合自己的路,但並不是永遠找不到,在找到正確的道路以前一定會在失敗的路上進行摸索,然後才能看見正確的路標在何方。如果你只盯著失敗,那麼你就會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失敗的人,忽略了自己的長處,你的失敗可能是永久的。所以在給出自己評語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全面考慮,正確的評語可幫助我們定位人生,而錯誤的、偏離實際的評語會打擊我們的信心。

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語,是人生道路上一堵阻隔成功的牆。一個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那麼他的人生道路一定會彎彎曲曲,而且不知道何去何從,甚至會經常迷路。一個人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你在心中把自己定位成什麼就是什麼。所以說,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評語,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關鍵。

相關焦點

  • 瓦拉赫效應:成功,要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讓自己人生增值
    「瓦拉赫效應」一直以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它強調人們在做事時要懂得揚長避短,這是典型的心理學效應,它起源於德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的故事。瓦拉赫的父母親從小就對他的學習和成長格外用心,先是讓他學習文學,一學期之後,老師對他父母親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是過於拘泥,不適合走文學發展這條路。父母親無奈,又送他學習繪畫,一段時間後,油畫老師給的評語更難聽:瓦拉赫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對瓦拉赫失去了信心,認為他此生成才無望。可是瓦拉赫仍然繼續努力著,並沒有放棄自己。
  • 瓦拉赫效應: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她對檸檬說:她現在的成績很穩定,能提升的空間也有限,她不知道是該繼續堅持報考這個大學,還是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能讓自己發揮優勢的專業。檸檬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同時也不可避免有一些短板或是不足,如果非要在發揮優勢和補足短板之間優先選一個,那麼檸檬建議你選擇經營自己的長處,因為這樣更有助於幫助你取得成功。
  • 懂得揚長避短的星座,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從不讓人有機會利用
    文本Miya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隱藏我們的缺點,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輝煌。那麼,哪些星座擅長發展優勢,避免劣勢呢?1、少說多做獅子座其實是個比別人更了解你的星座。也許他們不需要從別人的口中了解。
  • 學生評語評價淺探-甘肅|教育|名師|論文-每日甘肅-甘肅
    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渠道除了上課、作業、談話等方式外,還有各類親和力較強的評語,評語是指一個階段後老師對學生個性的定性評價,它一直是老師,家長衡量學生在校表現的一種有效手段,在讓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就小學生而言,他們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裡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 如何找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將其改善?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優點和缺點,只有明白了自身的長處和短處,才能夠做到揚長避短,有效的發揚自身的優點,儘量避免缺點帶給自己的影響,才能更好的做到事半功倍。因為經常伴有這種不自信並且悲觀的心態,我會對一些今後沒有把握的事情產生焦慮的情緒,會過度擔心這件事情的發展,沒有一個好的積極的心態對面對一件事,就很難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但我也有優點,我認為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是挫折,也許我會暫時感到失意或彷徨,但終究不會輕言放棄,都能找回自我,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來。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作者認為:精神富足來源於好壞兼修,壞的部分也會帶來能量。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從小身體不好,但他把自卑化為能量,靠自己勤學苦練,成為了名垂青史的心理學大師。他渴望把自己成長的過程,傳授出去,幫助更多的人,於是走上心理學之路。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快速又準確地認識圖形
    比如說,房子,有前後,左右,上下,有它自己的空間,我們住在房子裡;汽車,有前後,左右,上下,有它自己的空間,我們坐在汽車裡。地球,有前後,左右,上下,有它自己的空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所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物體,都有前後,左右,上下。那麼,一本書也好,一個墨水瓶也好,一個易拉罐也好,一個足球也好。也同樣,都有它自己的空間。有空間,就是有前後,有空間就是有左右,有空間就是有上下。
  • 認識自己——不單單是自己的缺點
    在歷史上很多的哲學家都提出過類似的建議:認識自己。然而,很多人都把它理解為要認識自己的缺點,所以,很多人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就會想到很多的過失、缺點和無能。能夠承認自己的缺點非常好,可以改進,已求得提高。
  • 班主任們,有這樣的評語模板,還用得著嘔心瀝血的寫評語嗎
    第一則評語:先說說你的優點吧:第一,你是一個聰明的女孩子。第二,在學習上確實很踏實,成績也不錯,優秀只差一步之遙。第二,遇事喜歡哭鼻子,我們可不是小學生了喔。我們在和同學相處的時候注意他們的感受,我們就不會覺得受委屈哭鼻子啦。第三,課堂上有時能聽到你富有「創造性」的發言,作為班長,這個可不好喔,畢竟我們要以身作則。
  • 我們很難掌握自己,唯一的辦法只有拿自己與周圍的人比較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三種東西:  1.他人讓你更了解自己  一般人都愛犯一個毛病,就是自以為最了解自己。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所知極為有限,幾乎無法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當你以為「這就是真正的自己」時,通常只看到「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而這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 墨菲定律:認清自己優勢,學會經營自己的長處,人生才會大獲全勝
    奧託·瓦拉赫的父母父母為他選擇了文學和油畫課程。一個學期後,文學老師和油畫老師都覺得瓦拉赫沒有才華,幾乎不可能成為才華。當所有人都不喜歡瓦拉赫時,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很認真,並建議他嘗試化學。結果,瓦拉赫的智慧被點燃,他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提及的「瓦拉赫效應」。
  • 3個方法教你避開巴納姆效應陷阱|職場新人如何給自己準確的定位
    既然我們都知道巴納姆效應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對自己認知不全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避免「巴納姆效應」,準確地認識自己,自己做自己的鏡子,給自己準確的定位呢?三、如何避免巴納姆效應陷阱,準確的認識自己避免巴納姆效應,全面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對自己有更精準的職業定位,讓自己的職場之路走得更順暢,主要有三個方法。
  • 卡巴拉: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語言和思維會因為我們個人意識的介入而帶有一種欺騙性,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本身作為一種工具幫助我們。任何話語,只有加入了人的自由意志,它才有顯化的可能。無論是卡巴拉還是佔星,它們都在用一種象徵的方式告訴我們世界運作的模式,而任何一個知識體系都要和每一個個體聯繫起來,只有將其中的每一個元素的象徵與個體結合起來,才能呈現它獨特的意義。
  • 借用別人的優點升華超越自己
    人類是一個集體生活的群體,大家可以用平等的誠敬心相互借用,借用每一個人的優點長處,升華超越自己,借用別人的缺點習氣毛病,警惕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錯誤。人人是我師、人人是我友、人人皆是我修行道路的善知識,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
  • 注意自己的缺點,並正確地認識自己
    注意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不管是偉人還是普通人。可是,為什麼和你一樣有缺點的人最終能夠成功,而你卻成了普通人呢?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注意自己的缺點,他們知道自己會出現怎樣的錯誤,於是會特別注意。
  • 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數學是一個共同的基礎現在,不僅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中,而且在經濟科學、管理科學,甚至人文、社會科學中,為了準確和定量地考慮問題,得到有充分根據的規律性認識,數學都成了必備的重要基礎。離開了數學的支撐,有關的科學已很難取得長足的進步,很多學科(特別是很多自然科學學科)近年來甚至已經出現了數學化的趨勢。
  • 【昌勝專欄】讓老師和學生成為他自己
    經過討論,我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介入:一是組長改進管理方式,建議採取集體反思的方式來處理該事,利用團隊的力量促進G教師的進步,避免造成簡單的組長直接要求G老師;二是發現和促進G老師的長處,儘量避免使用他的短處。
  • 魏書生:教育就是發現優點,守住優點,讓生命開花結果!
    發現自己的優點,並守住它、發展它我19歲教小學,28歲教中學。兩個班,一個全校最好的班讓我當班主任,另一個班全是從各年級選拔出來的不聽話的同學,也讓我教。五十三名同學全是男同胞,我上課是一會兒在火裡,一會兒在水裡。我教了截然不同的兩個班。
  • 其實,你比想像中的自己要更好!
    這裡有5條我常用的增強自信的方法,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自我認知:觀察記錄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我沒有長處怎麼辦?」這不是真正的你,要想真的了解自己,首先你要觀察自己,認識自我,然後你要學會肯定自己。
  • 英語老師批改作業時的精彩評語,很實用哦~
    評語是寫給學生看的,所以一方面評語要使用學生能看得懂的英語來寫,所使用的詞彙和語法不能過高或過低於學生的現有水平,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符合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能夠起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作用,也就是說學生通過上下文的猜測或藉助於詞典就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