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美女科學家榜 - 人物專區 - 生物谷

2020-12-05 生物谷

  數以十萬計的中國女學生留學美國,其中極少數成為美國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成為華人女科學家的傑出榜樣。這裡選了一些在一流研究型大學任教的女中英傑。
  
  
  正教授
  
   董欣年 Xinnian Dong, Duke植物學教授 (武漢大學學士, Northwestern博士, Harvard博後)
  
   金亦石 Yishi Jin, UC Santa Cruz分子細胞發育生物學教授 (北大學士, UC Berkeley博士, MIT博後)
  
   施樂苑 Leyuan Shi, Wisconsin 機械工程教授(南京師範學士,清華碩士,哈佛博士)
  
   魏國芳 Guofang Wei, UC Santa Barbara 數學教授(浙江大學學生,紐約州大博士, UC Berkeley博後)
  
   吳瑛 Jane Ying Wu, Vanderbilt 兒科學、細胞生物學教授(上海醫大學士, Stanford博士, Harvard博後)
  
   鄔似珏 Sijue Wu, Michigan 數學教授(北大學士, Yale博士,紐約大學博後)
  
   顏華菲 Catherine Huafei Yan, Texas A&M 數學教授 (北大學士, MIT博士)
  
   楊薇 Wei Yang,NIH終身研究員(紐約州大學士,Columbia博士)
  
   楊益明 Yiming Yang, Carnegie Mellon計算機教授(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楊園園 Yuanyuan Yang, SUNY電機工程和計算機教授(清華學士,Hopkins博士)
  
   葉農 Nong Ye, Arizona State工業工程 教授(北大學士,中科院碩士,Purdue博士)
  
   鬱彬 Bin Yu, UC Berkeley統計學教授(北大學士, UC Berkeley博士)
  
   袁鈞瑛 Junying Yuan, Harvard細胞生物學教授 (復旦學士, Harvard博士, MIT博後)
  
   張愛東Aidong Zhang, Buffalo U計算機教授(Purdue博士)
  
   張麗霞 Lixia Zhang, UCLA計算機教授 (MIT博士)
  
   周冰 Bing Zhou, Michigan 物理學教授(中國科大學士, MIT博士)
  
  
  ---------------------------------------------
  
  副教授
  
   鮑哲楠 Zhenan Bao, Stanford化學工程副教授(南京大學學士,Chicago博士, Lucent博後)
  
   王倩 Qian Jane Wang, Northwestern機械工程副教授 (西安理工大學學士,Northwestern博士)
  
   曹健 Jian Cao, Northwestern機械工程副教授(上海交大學士,MIT博士)
  
   陳薇 Wei Chen, Northwestern機械工程副教授(上海交大學士,Georgia Inst Tech博士)
  
   丹揚 Yang Dan,UC Berkeley生物學副教授(北大學士,Columbia博士,Rockefeller博後)
  
   馮芝蘭 Zhilan Feng, Purdue應用數學副教授 (吉林大學學士、碩士,Arizona State博士)
  
   吉川怡 Chuanyi Ji, Georgia 工學院計算機教授(清華學士,UPenn碩士,加州理工博士)
  
   高海燕 Haiyan Gao, Duke物理教授(清華學士,加州理工博士)
  
   劉燕紅 Yanhong Annie Liu, SUNY計算機副教授 (清華學士,Cornell博士)
  
  
   翁志萍 Zhiping Weng, Boston U 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中國科大學士,Boston U博士)
  
   吳虹 Hong Wu, UCLA藥理學副教授(北醫學士,MIT博士,MIT博後)
  
   夏珍桂 Zhenggui Xia, U Washington毒理學副教授(武大學士,UWashington博士,哈佛博後)
  
   熊文成 Wencheng Xiong,MCG神經學副教授(第三軍醫大學士,Hopkins博士,Virginia博後)
  
   徐學敏 Lisa Xuemin Xu, Purdue 機械工程副教授(上海醫大學士,UIUC博士)
  
   鄭詣先 Yixian Zheng,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副教授(四川大學學士,Ohio博士,UC San Francisco博後)
  
  
  ---------------------------------------------
  
  助理教授
  
   蔡天西 Tianxi Cai,Harvard 生物統計學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哈佛博士)
  
   陳暉 Hui Chen,Columbia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
  
   陳露 Lu Chen, UC Berkeley 生物學助理教授
  
   陳榕榕 Rong-Rong Chen, Utah計算機助理教授 (清華學士,UIUC博士)
  
   黃海燕 Haiyan Huang, UC Berkeley統計學助理教授
  
   江紅雨 Hongyu Jiang,Harvard 統計學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Winsconsin博士,Harvard博後)
  
   梁旭 Xu Liang, UC Berkeley土木和環境工程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UWashington博士)
  
   路虹暉 Honghui Lu, UPenn 計算機助理教授(清華學士,Rice博士)
  
   劉昕 Xin Liu, UC Davis 計算機助理教授(Purdue博士)
  
   宋曉東 Dawn (Xiaodong) Song,Carnegie Mellon計算機和電子學助理教授(清華學士)
  
   王帆 Fan Wang, Duke 細胞生物學助理教授, (清華學士, Columbia博士, Stanford博後)
  
   王瑛 Julia Ying Wang,Harvard內科學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
  
   吳旻 Min Wu, UMaryland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 (清華學士,Princeton碩士、博士)
  
   楊紓Shu Yang, UPenn材料科學助理教授(復旦學士,Cornell博士)
  
   苑萍 Ping Yuan Furlan,Pittsburg物理學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UConn博士)
  
   趙青 Qing Zhao, UC Davis 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 (四川大學學士,復旦碩士,Cornell博士)
  
   張瑾 Jin Zhang, Hopkins藥理學助理教授 (清華學士,Emory博士, UCSD博後)
  
   莊曉薇 Xiaowei Zhuang,Harvard 化學助理教授(中國科大學士,UC Berkeley 博士,Stanford博後)

正教授照片董欣年

金亦石

施樂苑

魏國芳

袁鈞瑛

 

 

 

 

 

 

吳瑛

鄔似珏

 

楊薇

網絡聯結
  
   正教授照片董欣年
  
   http://ausubellab.mgh.harvard.edu/nsf2010/aboutus.jsp
  
   金亦石
  
   http://bio.research.ucsc.edu/people/jin/people.html
  
   施樂苑
  
   http://www.engr.wisc.edu/ie/faculty/shi_leyuan.html
  
   魏國芳
  
   http://www.math.ucsb.edu/department/geometry.php
  
   吳瑛
  
   http://www.mc.vanderbilt.edu/labs/wu_lab/main.htm
  
   鄔似珏
  
   http://www.math.umd.edu/department/newsletter/swu.html
  
   楊薇
  
   http://gpp.nih.gov/Researchers/Members/NIDDK/WeiYang.htm
  
   楊益明
  
   http://www-2.cs.cmu.edu/~yiming/
  
   楊園園
  
   http://www.ee.sunysb.edu/~yang/
  
   葉農
  
   http://ceaspub.eas.asu.edu/ye/
  
   鬱彬
  
   http://www.stat.berkeley.edu/~binyu/group/people/binyu.htm
  
   袁鈞瑛
  
   http://focus.hms.harvard.edu/2000/Jan14_2000/cell_biology.html
  
   張愛東 
  
   http://www.cs.buffalo.edu/faculty/azhang/
  
   張麗霞
  
   http://www.cs.ucla.edu/csd/people/faculty_pages/lixia.html
  
   相關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2005/showthread.php?t=144547
  
   周冰
  
   http://www.physics.lsa.umich.edu/department/directory/bio.asp?ID=394

相關焦點

  • 生物中的「女權主義」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美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針對這個長期存在的生物學秘密做出了解釋。他們在卵子被受精後立即對父本線粒體DNA進行密切監控,研究了它為何隨後被摧毀。他們發現精子線粒體DNA在進入胚胎中後,在自噬體(autophagosome)開始接觸和切割它之前,就已經開始自我摧毀。
  • 中國留不住她了?高顏值美女科學家為美國效力,爭議不斷形象打折
    其中,有一位科學家不得不說,她就是著名的生物科學家顏寧。顏寧的個人條件優越,她憑藉著出色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外界的認可,而且她的高顏值也備受人們關注。不過最近年,顏寧的身上出現了不小的爭議,國家將顏寧培養成材,她卻奔赴美國工作,這件事讓她的形象大打折扣。
  • 免疫印跡法 - 專區 - 生物谷
    將有蛋白標準的條帶染色,放入膜染色液中50s後,在50%甲醇中多次脫色,至背景清晰,然後用雙蒸水洗,風乾夾於兩層濾紙中保存,留與顯色結果作對比。(四)免疫反應:1、用0.01M PBS洗膜,5min ×3次。2、加入包被液,平穩搖動,室溫2hr。3、棄包被液,用0.01M PBS洗膜,5min×3次。
  • 全球十大盛產美女的國家,中國從沒有上過榜
    每次說到全球盛產美女的國家,中國從沒有上過榜。難道10多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沒有美女?當然不是,中國出美女的地方有很多,北有陝西米脂,南有湖南桃江。還有美女雲集的重慶、四川、湖南、山東、新疆、以及東北三省。
  • PPO活性測定 - 專區 - 生物谷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WESTERN PROTOCOL - 專區 - 生物谷
    Stripping buffer: 0.5 L (sterile filter solution and keep at 4°C) 0.2 M Glycine, pH 2.5 0.05% Tween 20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
  • - 表觀遺傳學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12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Jeanne Calment女士是世界上已知壽命最長的人類,她於1875年出生,1997年去世,長達122歲高齡。對於平均年齡只有71歲的人類來說,她已經是十分了不起了。
  • PCR實用技巧 - 專區 - 生物谷
    使用兼併primer時, 要參考密碼子使用表,注意生物的偏好性,不要在3'端使用兼併primer,並使用 較高的primer濃度(1uM-3uM) j. 最好學會使用一種design software. PP5,Oligo6,DNAstar, Vector NTI, Online design et al. * primer的另一個重要參數是熔解溫度(Tm)。
  • Nature:有性別的器官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自:mediasavvygirls.com2016年2月24日/生物谷BIOON/--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除了性器官,其他的器官也存在著性別的差異。我們的器官可能是「男性」或「女性」的,這可能意味著女性和男性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區別對待。
  • JGP:細菌如何抵抗氟化物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4年9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 Christopher Miller不是一個牙醫,但他專注於研究氟化物。儘管大多數動物細胞免受直接接觸氟化物,但這種物質是一種嚴重威脅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和酵母的有毒元素。因此,他們的血漿膜帶有兩種不同類型的蛋白質來幫助消除細胞不需要的氟化物:氟/氫原子逆向運輸蛋白使用能量來激活氟化物泵「上坡」離開細胞,特殊氟化物"Fluc"離子通道調解氟化物的消極「下坡」活動來穿過細胞膜。「Fluc」離子通道被Miller和他的同事們首次發現於2013年。
  • 經絡起源說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產生的時間還不得而知,只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可以看到對十一經脈的簡短描述。之後,在《黃帝內經》中,經絡學說發展成熟。經絡是氣和血液循環的渠道,則是其最基本的性質。
  • 感染HIV應及早治療 - 愛滋病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6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國際臨床試驗提供了有力證據表明,只要被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即使身體沒有病症也應儘早治療,這樣可以避免幾年後的嚴重疾病與其他致命的併發症。這個結論引發了一個強有力的道德問題:世界、國家性組織是否有決心、有資源保護百萬HIV感染者免受愛滋病的折磨。
  • 核酸定量分析方法 - 專區 - 生物谷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水銀 - 水銀- 專區 - 生物谷
    【藥材】在常溫下為不透明的重質液體,全體呈銀白色,微有亮光,極易流動或分裂為小球,流過處不留汙痕,遇熱易揮發。以銀白色、光亮、流動靈活、在紙面流過處無痕跡者為佳。不溶於水、乙醇、鹽酸。能溶於硝酸、熱濃硫酸中,形成汞鹽。加白堊或脂肪可研至極細。能與多種金屬形成合金。產貴州、廣西,雲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炮製】同脂肪研成細粉或油膏用。
  • 近期淋巴癌重磅級研究一覽 - 癌症研究專區 - 生物谷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和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趙維蒞帶領研究團隊,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對25例NKTCL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解讀了基因組中基因編碼區域的信息,並通過多中心研究機構平臺,在擴大的80例NKTCL患者樣本中進行了全面驗證。
  •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6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抓撓會使得患慢性瘙癢的患者感到異常舒服,而如今來自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就在研究中闡明了為何抓撓會讓患者獲得快感,相關研究刊登於國家雜誌Journal
  • Science:防範與管理新興技術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6年11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海斯汀中心(The Hastings Center)研究學者Gregory Kaebnick作出結論,鑑於管理新興技術需要對技術的使用進行限制,這是因為這些技術的潛在傷害和其他後果是高度不確定性的,在管理新興技術時採取的防範方法經常被批評為反映「風險恐慌」,但是防範能夠與對科學的支持是相一致的。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人物介紹一、聰穎過人,專注科研。顏寧,也許這個名字對於有些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是當看了她的履歷之後你會對她刮目相看。她出生在山東的一個普通家庭裡,自小便聰穎過人,極其善於思考,19歲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並且在那競爭激烈的清華園裡,依舊脫穎而出。還沒畢業的她就被很多知名企業預定,但是顏寧立志要搞科研,所以通通回絕,繼續紮根在實驗室裡。二、毛遂自薦,出國進修。
  • 我國完成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屠呦呦入選《時代周刊》女性人物榜丨科技早新聞
    ● 據蓋茨基金會官方消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近日入選《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榜。基金會創始人之一梅琳達·蓋茨為她撰寫評價:屠呦呦年少時曾罹患結核,從重病康復的經歷激勵她走上醫學道路。● 為嚴防境外輸入病例,10日起,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將T3航站樓D區劃設為專區,集中停靠疫情嚴重國家入境航班。機上旅客全部在T3-D專區內完成衛生檢疫、體溫篩查、信息查驗、進港中轉等流程,與其他抵京旅客形成空間上的物理隔離。
  •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很多科學家都是在晚年回國,吳丹為何如此年輕就回國呢? 今天,我和你聊聊歸國的青年美女科學家,吳丹的故事。 2009年,學霸吳丹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按照之前的設想,她進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