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2020-06-29 正史也瘋狂

2018年2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吳丹宣布回國,引發輿論熱議。

回國以前,吳丹已經接受承接了美國磁共振領域三個重要課題研究,擔任課題負責人,以她的表現,非常被看好迅速出成果。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吳丹

可是,吳丹卻在33歲時毅然決然的離開這裡,回到中國潛心做科研。她為什麼放棄美國優厚的科研條件和學術前途,回到國內從零開始呢?

很多科學家都是在晚年回國,吳丹為何如此年輕就回國呢?

今天,我和你聊聊歸國的青年美女科學家,吳丹的故事。


01

達沃斯論壇發布了「2020年度青年科學家」榜單,來自浙江大學的吳丹因在磁共振成像(MRI)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成就,成為全球25名年度科學家之一。

吳丹的研究領域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中複雜的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醫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她的成就已經從動物實驗轉到臨床,幫助醫生對病人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看得更清晰,更完整。

可以說,這是探究腦科學和治療疾病的利器。

那麼,吳丹是誰呢?

2009年,學霸吳丹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按照之前的設想,她進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創立於1876年,是全美著名的研究性大學,在生物工程和公共衛生方面擁有頂尖的實力。Y情爆發以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每天都在發布各項數據,成為全球焦點。

吳丹對自己未來的學術之路定位很清晰,儘可能在這所頂尖大學中學到知識和開展研究,提高個人能力。

由於表現出色,從2016年起,吳丹先後獲得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三次課題資助,對胎兒大腦成像方法、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和阿爾茲海默症的神經影像分析方法進行深入研究。

憑藉紮實的研究和大膽的探索,幾年來吳丹在行業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並獲得國際磁共振協會青年會士稱號,這也是該領域對於青年科學家的最高褒獎。她開發的三維高解析度彌散共振成像序列,被全球多家實驗室採用。

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吳丹是冉冉升起的學術明星,她即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2018年初,她即將被晉升為副教授,可是誰也沒想到,她會突然回到中國。


02

很多人並不理解她在此刻回國的動機。

1950年2月,從美國歸來的數學家華羅庚在途中寫下一封《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那句「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掀起留學生歸國熱潮。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

半個多世紀過去,餘音繞梁。

吳丹出國以前,想法就是學到外國知識技術,然後找個合適的時間點回國貢獻。磁共振是國家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並且被納入《中國製造2025》。國內磁共振領域的快速發展,讓吳丹覺得「那個時間點」到來了。

她說:「我認為自己應該順應國家發展潮流,在國內做出一些成果,為我國的磁共振領域貢獻一份力量,這對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

2018年,吳丹放棄了美國的學術待遇,回到母校浙江大學,這一年她33歲,正是人生最美的年華。

吳丹將自己的科研方向定在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上面,擦亮醫生和研究者的「眼睛」。

與一些理論科學家不同,她的研究工作要從實驗室轉化到臨床應用,所以在技術研發和技術轉化上面要兩手抓。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憑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探索精神,吳丹已經成為時域彌散磁共振物理原理應在醫學成像的領軍人物,突破了磁共振空間解析度的極限,將此技術應用到人體腦腫瘤、腦卒中的研究和治療中去。她填補了國內胎兒大腦成像的空白,攻克了這一難題。

中國的磁共振技術水平正處於迅速提升階段,有了吳丹的助力,發展的越來越快。2019年,吳丹入選2019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是中國科技事業的希望。

相比西方國家,我國有關胎兒及嬰幼兒磁共振成像的研究還不夠多,未建立中國的嬰兒腦圖譜庫。如果早日掌握到相關圖像,對於準確預測患兒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障礙將起到重大作用,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在這個課題上,吳丹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這讓她更加堅信在國內同樣能夠做出成果。

03

雖然人在中國,但吳丹並未中斷與國際學術界的廣泛交流,擔任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兼職教授,與美國相關人員進行合作,共同攻克人類難題。

在浙江大學,吳丹是博士生導師,也注重培養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僅手把手的帶,而且還在他們能夠獨立工作後,鼓勵他們放手去做,大膽創新。

這是因為,她當年就是這樣被帶出來的。

33歲美女科學家離美回國,填補中國醫學界空白,她說出國就為回來

目前,浙江大學圍繞吳丹專門成立了課題組,希望能夠和國內磁共振影像領域優秀人才一起,將磁共振影像研究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很多國家,女科學家都是少數,她們和男科學家一起,推動著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不應該有性別差異,很多女性科學家的成就甚至遠遠超過男科學家。

吳丹非常年輕,處於做研究的黃金年齡,選擇回國,心中有萬丈豪情。作為新一代的中國科學家,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報效祖國,服務全球,這是中國科學家的成長和貢獻,值得我們讚揚。

希望有更多像吳丹這樣愛國青年科學家,學成歸國,創造事業的輝煌!

相關焦點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為打破西方壟斷,他寧可離婚也要回國
    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導稱,又有一個科學家棄美回國,為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這個科學家名叫黃大年,他寧可離婚破產,也要回國效力,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黃大年不僅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擁有了極其濃厚的愛國情懷,17歲的時候,他通過考試進入廣西第六地質隊進行工作,任職期間他一絲不苟,總是加班加點的工作。
  • 中科院院士:填補國內空白,開創國際先河,科研成果震動醫學界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卻甘願遠離家鄉寒窗苦讀;他的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開創了國際先河,震動了世界醫學界,曾應邀赴瑞典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他擔任過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培養出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眾多人才。
  • 馬雲總結離職兩大真實原因,能否解釋」美女「科學家顏寧出走?
    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是顏寧學術生涯中的第33、34篇CNS論文。很少人能看得懂這兩篇論文寫什麼,有什麼影響和意義,但是大家很喜歡討論顏寧,更願意探討:像顏寧這樣頂尖的科學家,為何會選擇出國?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詠懷》在中國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情感那就是愛國情懷,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深沉的愛著腳下這片土地。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 清華顏寧留學之後回國,落選中科院又出國,入選美國科學院
    令當時美國醫學界不解的是,僅用了2年時間,顏寧就做出了一個讓同事們非常不理解的舉動,她決定回國,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國那年,顏寧才30歲,就因為在醫學界的成就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2017年12月,她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2017年,顏寧迎來了對自己而言最大的挑戰,她參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眾所周知,兩院院士是我國學術界給予科學家們的最高榮譽,挑戰難度極大,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可以入選。
  • 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教書育人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 天才美女的傳奇人生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研究生導師。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她出生在山東的一個普通家庭裡,自小便聰穎過人,極其善於思考,19歲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清華大學,學習生物科學與技術,並且在那競爭激烈的清華園裡,依舊脫穎而出。還沒畢業的她就被很多知名企業預定,但是顏寧立志要搞科研,所以通通回絕,繼續紮根在實驗室裡。二、毛遂自薦,出國進修。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她的導師也誇她非常有悟性,她並不是按部就班毫無生機,相反,莊曉瑩是一位不折不扣並且貨真價實的天才美女科學家。年輕有為是莊曉瑩的標籤獎學金是她經常獲得的物品,莊曉瑩在校期間曾獲得過多個獎學金,簡直拿了個大滿貫。
  • 中國美女科學家半年突破存在50年的難題,卻決定回到美國,為什麼
    她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30歲時帶領一群本科生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了世界生物學界50年都沒有攻克的超級難題; 她在前途璀璨的時候,突然離開中國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併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可她說「想換個環境,取得科學上的最新突破」。
  • 像顏寧這種世界頂尖科學家,你是否期待她回國?
    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是顏寧學術生涯中的第33、34篇CNS論文。很少人能看得懂這兩篇論文寫什麼,有什麼影響和意義,但是大家很喜歡討論顏寧,更願意探討:像顏寧這樣頂尖的科學家,為何會選擇出國?
  • 中國美女科學家獲德國千萬大獎,高達165萬歐元,卻毅然回國
    ,莊曉瑩,也是首個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決然投身於祖國母親懷抱,只為把她哺育成長的土地,建設得更為美好的美女科學家!成績斐然自古以來在人類的有限認知裡,女性的能力大多不如男性,無論是在何領域,女性的地位皆是不如男性的高,而想要在男性掌控的科學界取得傲然的成績,更是難上加難,逞論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美女科學家,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逐漸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就連古板嚴謹的科學界,也打破以往留給世人的保守印象,一大批的女性科學家也湧入這個領域中,各自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造福人類。
  • 放棄美國一切,71歲世界頂級科學家姚期智,如今在清華培養人才
    有很多高精尖的人才和知識分子都為優越的環境與高額的薪資選擇出國發展。但是也不乏很多在國外學有所成的科學家們回到祖國,建設祖國,為我國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是這些無私奉獻,捨生忘死的科學家們在不懈的努力下,將我國的科技力量與國防力量提升到與世界強國比肩的水平。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出國留學之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諸如「國外的月亮圓又圓」、「美國的空氣最香甜」、「外國小孩從小就會講英語」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與國外的「優越」扯上關係。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
  • 為何中國男人去馬達加斯加,卻不願意回來?聽當地美女為你解謎
    為何中國男人去了馬達加斯加,卻不願意回來?聽當地美女為你解謎,馬達加斯加是一個島國,這裡風景秀麗,擁有許多的自然美景,但是中國男人來到這裡,最後並不是為了旅行,而是有別的原因。要知道,馬達加斯加是一個依靠農業發展的國家,其他方面比較薄弱,這裡的物資非常的稀缺,就連生活用品都生產不出來,中國男人就是看到了這一商機,想在這裡創業賺錢,開始銷售生活用品,而結果都是一售而空。
  • 美少女14歲上清華,解釋留美原因,被喊話:「胡海嵐發展怎樣?」
    美女研究員何碧玉何碧玉跟他的名字一樣美,現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任獨立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腦科學美少女何碧玉當年何碧玉出國時曾接受過媒體採訪,她說,自己留學學成後,會歸國報效祖國。現在應該是33歲的美女何碧玉還留在美國。據說在大婚時應對媒體詢問為何沒有回國,她是這樣解釋的:美國的科研條件好,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對於這樣的解釋,一些網友表示理解,她說的是事實。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回國一樣可以得到很好的發展。特別是近期,浙大美女教授胡海嵐獲得腦研究大獎(IBRO-Kemali國際獎),成為亞洲第一人。人們又想起了何碧玉,她也是研究腦科學的。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研究量子20餘年沒搞清楚,出國肯定回國
    當今,在中國領先的前沿科技中,量子通信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談及到量子通信,你不得不提起他,他是促成這一優勢的核心因素,他就是被譽為最近接諾獎的中國科學家潘建偉。1970年,潘建偉於浙江省東陽市出生。17歲的時候,潘建偉放棄了被直接保送到浙江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學系求學。這與他從小喜歡科學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大學裡,他與量子研究有了不解之謎。1996年,求學若渴的潘建偉留學海外,拜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教授門下,前往攻讀博士。大學期間,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清華大學美女博士顏寧再發重量級論文,開掛的人生為何引網友熱議
    這是顏寧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學術生涯的第33、34篇CNS論文,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再一次讓我們眼前一亮,也再一次讓我們提高了對她的關注度。顏寧,這位被稱為中國最美女科學家,19歲考入清華大學,所學專業是生物學,更有幸的是她遇到了享譽海內外的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施一公教授。
  • 楊振寧81歲時選擇回國,為何子孫卻沒有回來,晚年真是回國養老?
    ——楊振寧 楊振寧先生在物理方面有著非常高的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可以說在物理學方面他的造詣是非常高的,而且楊振寧先生也為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可以說楊振寧先生是一位值得所有尊敬的科學家。
  • 我國90後美女科學家,拒絕國外百萬年薪,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而聽說中國要製造自己的火箭,毅然決然的回國幫助國家,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成功的自主造出了屬於我國的火箭,東風一號。最近我國90後美女科學家,拒絕國外百萬年薪,毅然決然選擇回國。但這也僅僅是冰山一角,中國的科學技術領先於世界可不只是手工藝品。涵蓋了算數、幾何、天文、地理、醫學等各個領域,燦若群星的華夏文明成為了世界的中心,掌握了最前端的技術,憑藉著經驗,一代一代傳承著。
  • 中國物理天才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
    在我國更是有一些天才少年,因為學習成績優異而備受矚目,但並非所有的天才少年,都能夠如大家所願為國效力。在我國曾有一位天才少年,32歲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並且加入了美國國籍,甚至還拒絕回到回國發展,這位天才少年背後有什麼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