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女科學家獲德國千萬大獎,高達165萬歐元,卻毅然回國

2020-11-02 川娃老宋


俗話說得好:「美貌與智慧不一定能共存於一人身上,因為上帝打開一扇門,就會關上一扇窗」,兩者兼得的更是鳳毛麟角,但能打破此定律的人也比比皆是,比如在科學界被人廣為公認的科學之花,憑藉自身過硬專業本領,一舉成為首位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頒發的165萬歐元得主的中國女性科學,莊曉瑩也是首個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決然投身於祖國母親懷抱,只為把她哺育成長的土地,建設得更為美好的美女科學家!

成績斐然

自古以來在人類的有限認知裡,女性的能力大多不如男性,無論是在何領域,女性的地位皆是不如男性的高,而想要在男性掌控的科學界取得傲然的成績,更是難上加難,逞論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美女科學家,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逐漸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就連古板嚴謹的科學界,也打破以往留給世人的保守印象,一大批的女性科學家也湧入這個領域中,各自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造福人類。

莊曉瑩生於上海,畢業於同濟大學,以優異成績出國深造,並在中外男性科學家都難以企及的計算力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傲人成績,憑藉自身紮實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一舉攻克存在於計算力學中困擾各個科學家的學術難題。力壓一大群男性科學家,在國外更是獲得無數榮耀大獎。她是一位能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學術突破的,女性科學家之一中的佼佼者!

耀眼之花

提起我國女科學家時,大家爭論的要點一般都是圍繞著誰最美貌,誰研究的領域最為成功的話題,很少人會把兩者重疊在一起,但自從莊曉瑩回歸中國科學界後,大家才真正見識到了,什麼叫美貌與能力並存的優秀女科學家。莊曉瑩,一個生出上海的斯文清秀的女孩,在不了解她的人眼裡,大家都覺得樣貌端莊清麗的莊曉瑩,和她身上那股子渾然天成的文人氣息,怎樣看她應該都是一位就讀於文學專業的才女。

但揭下覆蓋在她身上的溫婉標誌後,大家就會了解到,就是那麼一名身材嬌小的上海小姑娘,卻有著和她外表極不相符的堅韌一面,從小就非常喜歡理科的莊曉瑩,在不顧家人的反對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一個,至今讓女孩子都「談土色變」的艱苦專業土木工程學,而在土木工程學專業中,一直都是以男生為主導的專業,很少能看到女孩子的身影。

更別提清雅秀麗的女同學,在如願進入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就讀後,莊曉瑩的出現與努力更是讓人改觀,女生不適合讀此專業的狹隘眼光來,在就讀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四年裡,所有同班男同學無不誇讚她在土木工程學中,顯露出的過人天賦,更是在學校舉辦的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答辯大賽中,勇奪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以土木工程系學霸的響亮頭銜,順利在同濟大學畢業!

在最後的畢業典禮上,所有土木工程專業的男生,都對這位比自己還要更為優秀的女生無不欽佩,因為正是她莊曉瑩才讓他們打破了,女生不適合這個專業的偏見!

異國求學

在同濟大學愉快的度過了四年學習時光後,深感樓外有樓,天外有天的莊曉瑩於2007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後,就選擇獨自一人踏上異國求學之路,而在國外的艱辛求學生涯中,她更是憑藉自己骨子裡那股不認輸的韌勁,順利獲得了2010年英國杜倫大學工程與計算科學學院巖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不在滿足此,勇於攀登高峰挑戰自己的莊曉瑩,再踏上前進的步伐,於2011年在挪威科技大學結構工程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從事計算力學、巖石力學領域研究。

付出努力終得回報的上帝的寵兒莊曉瑩,在投身於計算力學領域時,終於憑藉著自己優秀的實力,一舉斬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頒發的165萬歐元的巨額獎金,更是憑藉於此名揚海內外,之後更是與計算力學領域的多位國際頂尖學者合作,如世界著名的彼得.烏利各格斯教授與之合作,更是在把研發出來的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全投入到土木工程的應用中來!

學成歸國

多年的海外學習生涯,讓莊曉瑩越來越優秀,在斬獲索菲亞大獎後,原以為這位美女會在德國政府優渥厚待下,會選擇留在此地,而忘記身後的故土,沒想到的是她居然會主動放棄德國政府於2015年頒於給她的德國洪堡基金會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的165萬歐元,約合1311萬人民幣的巨額優厚待遇,一心想要學成而歸報效自己日益強大的祖國母親。

因她太過出彩,以至讓她歸國之路變得異常艱難,好在最後終於衝破層層阻撓阻,飛身投入祖國母親的懷抱,並在自己母校同濟大學的聘請下,擔任副教授,擔任教育後繼之輩的碩士生導師角色,因為在她毫無保留的帶領研究之下,更是讓中國在計算力學領域,在世界大為出彩!

女性楷模

不是所有出國深造的人,都能像她這般學成後歸來,大多數在國內讀完大學後,就會想方設法的離開祖國,投身於建設外國的大浪潮中,全然不顧在國內含辛教授他們知識,並且期盼他們能學成回國後,能把自己所學知識投入到建設國家的事業中來,

套用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在網絡上最為盛行的話來說概括就是,這些出國深造的人大多數,都會選擇在國外安家落戶,甚至是會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會在未來給祖國母親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對身利益薰心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才不忘祖國對他們的培育之情,並懷抱著滿腔愛國,一心一意的報答著祖國,而咱們引以為傲的美女科學家莊曉瑩就是心繫祖國建設,不忘初心的眾多科學家之一。

其實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莊曉瑩真是值得所有中國女性學習的榜樣,勇於打破男女從業領域中,令人刻板的印象,能獨身一人出國求學,更是憑藉著自身的不懈努力,在由男性佔為大多數的科學領域的情況下,從中脫穎而出,並且打破國界和對女性的狹隘目光,成就自身斐然傲績與豐碩成果,而中國正是有了諸多像莊曉瑩這種,在各領域取得驕人的成績後傑出女性,才使得我們中國的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更是鼓舞我們萬千女性要勇於挑戰自己,嘗試不同領域的無畏精神!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她是標準的天才美女科學家
  • 同濟大學「美女博導」莊曉瑩:32歲獲德國千萬大獎,毅然回國任教
    德國人的嚴謹被世界公認,該國也是極為重視人才和科學家的國家。為了鼓勵科學家們進行創新和研究,德國設置了一個超級大獎,即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然而,有這麼一個中國女科學家,2015年拿到了該獎項,獎金總額高達165萬歐元,放在當下幾乎高達1300萬人民幣,她成為了全球第七位華人獲得者,並曾經因為該獎項資助,在漢諾瓦大學連續介質力學研究所,與計算力學領域國際頂尖學者彼得·烏利格斯教授合作,研發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 「美女海歸」莊曉瑩:曾獲德國千萬大獎,卻毅然回到中國教書育人
    她曾獲歐盟居裡夫人獎學金,是國外高度重視的女科學家。2015年更是獲得了德國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獎金總額高達165萬歐元,幾乎相當於1300萬人民幣,這樣的獎勵力度,在中國絕對是頂尖的存在。當初,德國設置超級大獎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就是為了鼓勵科學家們進行創新和研究,讓科學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而不用為資金憂愁。
  • 獎金拿完就回國:中國女科學家斬獲德國大獎,獲獎金額165萬歐元
    2015年獲得德國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總額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是千萬元)的莊曉瑩,毅然回到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做一名「青椒」(大學青年教師的簡稱)。 像莊曉瑩這樣被各國爭先恐後想要得到專業型人才,有許多人會選擇國外的豐富資源和待遇,但她不加考慮地選擇歸國,實在令人動容!
  • 拿走165萬歐元獎金的天才莊曉瑩:德國我不要,我回祖國當老師
    國內優良的科研環境和優厚的福利也吸引了不少的優秀的年輕科學家,讓很多科學家們也毅然地選擇了回國為國家作貢獻,在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科學家,在獲得百萬歐元獎金(人民幣約一千多萬元),多次被德國用優厚的福利挽留,卻毅然選擇了回國繼續任教,為祖國作貢獻。她就是莊曉瑩。
  • 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教書育人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 天才美女的傳奇人生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研究生導師。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這其中就包括十分難得的德國洪堡基金會的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德國洪堡基金會是為了紀念亞歷山大而建立的,而莊曉瑩得到的獎項是由德國聯邦機構與洪堡基金會共同成立的。
  • 「美女海歸」莊曉瑩:曾獲德國千萬大獎,卻仍選擇歸國教書育人
    2015年獲得德國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總額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是千萬元)的莊曉瑩,毅然回到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做一名「青椒」(大學青年教師的簡稱)。像莊曉瑩這樣被各國爭先恐後想要得到專業型人才,有許多人會選擇國外的豐富資源和待遇,但她不加考慮地選擇歸國,實在令人動容!
  • 她是美女科學家,德國1000多萬獎金都留不住她,毅然回歸祖國!
    時間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比如去年紅極一時的南方醫科大學28歲美女博導李琳,年薪最低70萬,安家費最低180萬,讓無數人為之豔羨。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詠懷》在中國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情感那就是愛國情懷,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深沉的愛著腳下這片土地。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 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32獲德國獎金1270萬,放棄優渥待遇毅然回國
    在她的學習生涯中,有很多激動人心的高光時刻,2007~2010年獲英國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陶樂茜研究生獎學金;2009年獲英國工程計算力學協會最佳博士論文提名;2010年年獲得英國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獎(年度唯一)。而最激動人心的是她在2018年,是拿到了一個全球知名獎項,那就是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
  • 明明可靠臉吃飯卻做科研,德國最想留住卻沒有留下天才美女科學家
    德國2002年設立的科研界的超級大獎——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它的獎金是全世界獎金額度第二高的科研獎項,誰拿到這個獎,可謂真正的「名利雙收」。獲獎者單項最高金額高達165萬歐元,相當於1264萬人民幣,拿獎後意味著學術上需要的費用不用憂愁,能放下心來致力研究。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7名中國人獲得此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最美女青年科學家莊曉瑩,正是此獎得主之一。
  • 80後女科學家獲德國科學大獎,拒絕各國豐厚的條件,選擇回國效力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全球獎金額度排名第二的科研大獎,巨額的獎金是它的含金量最好的證明,能獲得這個大獎的人都會成為各國爭搶的人才。就在2015年,中國的一位80後女科學家成功獲得了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獎金總額多達1300萬人民幣。一時間,各國都開始關注這個年輕的女科學家。
  • 他是清華教授,獲德國500萬歐元大獎,是施一公的大齡得意門生
    接下去我們要說到的這個人,他叫柴繼傑,他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他曾經獲得過德國500萬歐元的「洪堡教席獎」大獎,同時,他又是施一公的大齡得意門生,是施一公最為器重的一名男弟子。他由造紙廠工人「逆襲」為科研界大佬。33年前,柴繼傑畢業於大連輕工業學院,成為丹東鴨綠江造紙廠的一名工人,頭銜是造紙助理工程師。
  • 她是中國的「土木女神」,32歲獲1300萬大獎,放棄高薪毅然回國
    時間倒退到幾十年前,我們只要是一提到科學家,那麼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總是那些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者形象,這樣的人給人一種學識淵博,寂寞沉潛的感覺。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日益強大,隨之而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年輕的科學家,誕生了一批批後浪,成為了很多人驚羨的對象。
  • 誰說回國就廢了?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想為國家多做點事,毅然回國,加盟蘭大。回國不到一年,2個月獲2項大獎。侯小琳回國不到一年的時間,便獲得了兩項世界級大獎:因在痕量放射性核素的質譜分析、大尺度環境放射性示蹤等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2019年4月侯小琳教授榮獲2019年度弗拉基米爾·馬耶爾勳章,成為國際上第7位獲此勳章的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 為留住中國女科學家,德國重獎她1000多萬,但她放棄高薪堅持回國
    德國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都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在工業製造方面非常先進,產品質量非常高。幾年前中國網絡上一直流行個段子,說德國在中國青島修的下水道竟然放有用油紙包包裹的備用零件。後來被證實這是中國一些人瞎編的,以至於被中國網友嘲笑為油紙包裡的德國。但德國在工業的機械製造方面確實非常有水平。至於原因很簡單。
  • 獲德國1311萬科研獎,帶著成果回國,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遵從本心
    在完成了與德國約定的5年科研工作時間後,去年底,莊曉瑩意志堅定地回到母校同濟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莊曉瑩研究的領域是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半導體和汽車等領域。
  • 71歲頂級華人科學家,拋棄美國一切,毅然回國:中國才是我的祖國
    計算機天才姚期智姚期智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前半生悄然努力無聲,後半生卻獲大獎無數,震撼世界!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圖靈獎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項,相當於計算機界的諾貝爾。1972年,姚期智去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一次野餐會上,他結識了他的太太儲楓,儲楓是麻省理工的大學計算機系的在讀學生,兩個一見傾心,墜入愛河。
  • 北大天才數學家許晨陽,斬獲500萬大獎後赴美,現再獲世界大獎
    長期以來,我國對數學的重視程度都不夠高:從2015年到2019年,中科院三屆院士增選情況來看,一共增加了200位院士,數學領域只增加了10人,僅佔5%;從新中國院士制度確定以來,我國一共也僅有71位數學院士,現在還健在的只剩50人,即使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沒有一個專職的數學院士(丘成桐不是清華大學專職院士)。我國就沒有非常優秀的青年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