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不斷加強。國內優良的科研環境和優厚的福利也吸引了不少的優秀的年輕科學家,讓很多科學家們也毅然地選擇了回國為國家作貢獻,在眾多優秀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女科學家,在獲得百萬歐元獎金(人民幣約一千多萬元),多次被德國用優厚的福利挽留,卻毅然選擇了回國繼續任教,為祖國作貢獻。她就是莊曉瑩。
堅持夢想,永不放棄
莊曉瑩從小便在上海長大,她親眼目睹了上海的發展,目睹了上海高樓大廈的建立,這一切的一切也讓她產生了好奇心,深深地吸引著她的每一個細胞,想學習土木工程也成為她從小以來的夢想,讓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人們印象中「土木工程」似乎是男孩子們才會選擇的專業,但是莊曉瑩卻非常的與眾不同,她一改以往的慣例,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地選擇了在土木工程方面有不小成就的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是她從小的夢想,她永遠都不會放棄,從此她踏上了精彩的追夢人生的道路,並且越走越遠。
人們常說女孩子學理科怎樣努力都不如男孩頭腦靈活,但是莊曉瑩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這一觀點並不是真理,並且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證明女性也同樣可以和男性一樣在科學領域上有著巨大的成就,一點也不亞於男性。
但是,她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曲折,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莊曉瑩在學習生活中也曾遇到過迷茫。在大四的那一年,即將畢業的莊曉瑩突然意識到工業設計這一領域雖然小有成就,但是還是缺乏很多個人發揮的空間。但是迷茫的她依舊不減半分努力,努力的她成就了優秀的她。讓她在考碩士時直接免試,也讓她繼續留在了同濟大學修造。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莊曉瑩讀碩士的時候,她遇到了她的導師,也是她人生的導師朱合華。朱合華和她說:「很多具體工程項目雖然在工藝上實現了突破,但理論方法滯後,問題遠未解決。」這句話是莊曉瑩內心所想,卻又一直不知所措。朱合華的這一句話也一下點醒了這個迷茫的女子,讓她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她把重心移到了理論上,而這條理論之路,她一走便是10年,從未停止,從來放棄。
努力學習,成就自我
努力的人兒運氣永遠都不會太差。在學習的過程中,她從不言棄,即便有過迷茫之際,她依努力著,奮鬥著。這所有的努力,也讓她學有收穫。在同濟大學學習時,她連續三年拿到優秀本科生獎學金,在英國學習時獲得全額獎學金再到年度唯一的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這所有的成就都是她努力結下來的良果。
在德國,有一個獎項深受科學家的喜愛,這個獎項便是索菲亞.克瓦雷夫斯卡亞獎,它是德國科研獎項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獎金數額第2高的科研獎項。獲獎者也將獲得豐獲得獎金,獎金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可達上千萬元,由此也可得知該獎項的目的也是為了吸引人才和留得人才。
如此高大上的獎項也因此吸引住了莊曉瑩的眼球,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索菲亞.克瓦雷夫斯卡亞獎的得獎者,是中國第7位獲得世界級大獎的獲得者,同時也是我國唯一一位女科學家,可謂是一位非常難得的有才之人。
莊曉瑩獲得此獎並不是空穴來風的,她所有的成就無一離得開她的努力。她的努力不亞於任何一個男科學家,莊曉瑩在進行科學研究時為了突破難度,她總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做研究。她的努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這樣的女科學家我們又怎麼會不愛呢?
人美心善,毅然回國
她被稱為「德國最想留著的女性科學家。」據施瓦茨介紹,在以往的索菲亞.克瓦雷夫斯亞獎的獲得者中,因為德國優越的科研環境和豐厚的獎金,有三分之二的索菲亞獲獎者會選擇留在德國繼續做研究。但是莊曉瑩卻與眾不同,她放棄了優厚的條件和優越的科研環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發展,成為一名人民教師,繼續帶領著學生們繼續做研究,繼續為母校做貢獻,也繼續為我們親愛的祖國做貢獻。
莊曉瑩,她從同濟大學走出來,最終又回到了同濟大學,她是同濟學子們敬仰的對象,也是同濟學子們的女神。年僅三十歲的她和別的同學們有所不同,她溫柔可親,性格甜美,她就像鄰家姐姐般時刻溫暖著同濟學子們的心窩,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美女科學家」。雖然她一點都不像科學家,但是她在力學的研究上卻有大的成就。她是德國無法挽留的天才,更是我們最美的女科學家。
人美心更美。莊曉瑩說:「每每看到祖國越變越好,好日子好時代一天天靠近,心中會充滿無限的豪情。」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祖國的未來是年輕人的未來,她更是優秀年輕人的代表之一,同時也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努力向著一個更深遠的方向去做研究,同時也成就新一批的傑出人才。
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做的決定而後悔,她每時每刻都是為了祖國能夠更好的發展。她用她的青春譜寫了知識的海洋,她用她的汗水換來了無比的榮譽,她用她的決心換來了祖國的驕傲。她是德國無法挽留的天才,也是我們中華子女最自豪的科學家。
莊曉瑩她是同濟大學走出的學子,她更是我們中國本土的才女。她是我們心中最為親切的美女科學家,同時也是我們最傑出的科學家,它是德國無法挽留的天才,更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