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代出自薊北門行》有這樣一句話「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在中國飽受外國侵略和欺凌之時,一批批仁人志士紛紛站了起來,為爭取國家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有了他們的捨生忘死和艱苦奮鬥,中國才得以迎來了嶄新的面貌。
如今,中國再也不是那個腐朽落後,任人宰割的落後國家了,戰火四起,哀嚎遍野的時代已經過去,國富民強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事實。但華夏子孫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卻仍然沒有改變,有志青年們仍然在建設祖國的隊伍中不停地散發光芒。
01
自古以來,女性相較於男性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是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即使如今倡導人人平等,但人們對於女性的偏見卻從未徹底清除。比如,在大眾的印象中,「土木工程」四個字似乎和女生完全不沾邊,但偏偏這個專業裡出現了一名卓越的女性,她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人們對於女性的偏見,人們開始意識到,女子也能在這個曾經「專屬於男性」的領域中大有作為。

身為80後的莊曉瑩,在成長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萬丈高樓在上海林立的過程,她被這樣美好蓬勃的事業給深深吸引了,於是她心中有了學習土木工程的想法。高考成績出來後,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

2005年,大學即將畢業的莊曉瑩突然意識到走工業設計這條路的局限性,她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命運給了她指引,學業成績非常優秀的莊曉瑩得到了免試推薦的機會,得以繼續在同濟大學就讀隧道與地下建築工程專業碩士的機會。

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莊曉瑩遇到了她的導師朱合華,朱合華對她說:「雖然很多具體的工程項目在工藝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其理論方法仍然是滯後的」。這一番話徹底點醒了莊曉瑩,於是她就把自己研究的重心放到了理論上,充分把數學中的方法應用到了工程材料穩定性分析的領域當中。2007年,莊曉瑩從同濟大學畢業,並在同年十月進入到了英國杜倫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繼續研究土木工程方面的理論問題。

在多年的理論研究中,她從沒有過半分的懈怠。在學術研究中不斷攀登的莊曉瑩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連續三年拿到了同濟大學的本科獎學金和英國的全額獎學金,後來更是以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在2010年獲得了含金量非常高的計算力學辛科維奇最佳博士學位論文獎,一躍成為國人心目中的「土木女神」和土木專業的天才。
02
索菲亞·克瓦雷夫斯卡亞獎,是德國所設獎項,同時也是德國的科研獎項中獎金最高的獎項之一。該獎項是聯邦教研部和洪堡基金共同設立的,其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吸引世界各地35歲以下的優秀科研人才去到德國,對前沿課題研究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同時也創立並領導自己的研究團隊和實驗室。

迄今為止,我國獲得該獎項的科學家人數僅有7名,而莊曉瑩就是這7人中唯一的女科學家。莊曉瑩研究的主要課題是納米複合材料,她通過研究計算機構建力學模型以及數學模型的運用,來優化納米複合材料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方案,並作出假設方案,對其進行模擬驗證。

材料是一種物質基礎,對於發展建設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只有使用優性能好的材料,才能夠實現對產品質量的提升。通過莊曉瑩的方式研製出來的材料,不僅強度高、抗衝擊性強、而且還非常的耐腐蝕,對於航空航天事業、汽車、半導體製造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前面提到,索菲亞·克瓦雷夫斯卡亞獎的設置,其本質就是想吸引並留住世界頂尖的科研人才。德國洪堡基金會的主席施瓦茨曾說過,在已經獲得了索菲亞獎的百餘人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都選擇留在了德國。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德國為他們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和便捷的科研環境。

但世事無絕對,莊曉瑩在拿到德國千萬科研獎金之後,並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留在德國,而是直接拋棄了在德國可以得到的優渥薪資,一心回國繼續在同濟大學任教,繼續搞自己的研究。《少年中國說》中說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莊曉瑩一樣的優秀人才,才使得我們的國家在復興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穩健。
結語
美貌和才華並重的莊曉瑩,在歲月的打磨下漸漸長成了一個更加優秀和堅毅的科學家,但不管是名利,還是美貌,都不能阻擋莊曉在科研路上繼續前進的步伐。她一生埋頭科研,從不貪圖名利富貴,始終堅持低調做人,高調做科研的態度,在事業上節節攀升,為國家的富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
《代出自薊北門行》《少年中國說》《同濟大學美女博導:莊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