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只因身是中國人!

2020-11-22 科學探一探

愛國之心人皆有之,愛國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在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時期,中國非常的貧窮落後,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有志的科學研究人員不畏千辛萬苦回到中國職位,幫助中國渡過難關。可以說,當時若不是有這些愛國的有志之士的幫助,中國強大起來可能還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人才和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只有人才和科學技術都具備了,才能使一個國家的到質的飛躍。我國的原子彈技術如果沒有錢學森,那麼又怎麼可能會那麼輕易的就製造出來的?

新時代的背景之下,也有很多的學子選擇出國留學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其實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之下,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的並不是特別多。比如說中國科技大學就被稱作為外國人才的輸送器,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值得國人感到悲傷的事情,自己國家的人才竟然都不願意在自己的國家生根發芽,為自己的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出國留學的人才都不願意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有一些人,在面對外國的誘惑,還是選擇了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建設謀福利,謀發展。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並且也是研究生導師,2001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同濟大學,在校表現非常的優秀,成績也是萬裡挑一的,後期直接免試攻讀同濟大學的研究生。能夠成就研究生,並且還是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在他看來並不是目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同年考上了英國杜倫大學的博士,並且專業是工程與計算機學院巖土工程。

在英國杜倫大學的學習期間,表現十分的優秀,而在結束博士學位之後,後期也去了挪威科技大學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可以說在學歷方面,達到了巔峰,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天才。並且他還拿到了多項的獎學金,其中還包括十分難得的德國洪堡基金會的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而值得一提的是,莊曉瑩在拿到索菲亞總是不過才32歲,並且獎金也達到了1300多萬,從此不難看出這樣的天才是外國所希望留住的人才。

國外很多的機構和科學研究院都向莊曉瑩拋出了橄欖枝,待遇遠遠超過國內所能夠提供的。但是莊曉瑩有一顆中國心,他拒絕了所有的邀請,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雖然錢很重要,但是相對於莊曉瑩來說,國家才是人的立身之本。拿破崙也曾經說過,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就是愛國之心。

莊曉瑩回國之後,選擇了回到母校同濟大學,教書育人,成為夜晚的燈塔。照亮前行的學子,讓他們得到最大的光芒綻放。生而為人,也總是要有一些高尚的情操。如果僅僅只是為利益驅使,或許回首一生,是也會有些遺憾吧,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得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回國效力
    ——《詠懷》在中國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情感那就是愛國情懷,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深沉的愛著腳下這片土地。比如中國的一位天才美女科學家,她在三十二歲這一年獲得了千萬大獎,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回國效力,究竟是怎樣一位偉大的傳奇人物呢?
  • 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教書育人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 天才美女的傳奇人生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還是研究生導師。
  • 中國天才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大概便是願意回國,用自己的知識,為國家的發展儘自己一份力吧。我國有位美女天才科學家莊曉瑩,面對其他國家的誘惑,她毅然決然回到中國,放棄高薪,這便是莊曉瑩的愛國之情。面向的對象是35歲的青年科學家,不分國籍,沒有國家門檻,不超過35歲的科學家都可以申請,但是要經過層層選拔,才能獲得,要想得到這份獎金,特別困難,畢竟頂尖的科學家數不勝數,這簡直是難上加難。
  • 中國美女科學家,32歲獲千萬大獎,放棄國外高薪只因身是中國人!
    愛國之心人皆有之,愛國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在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時期,中國非常的貧窮落後,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有志的科學研究人員不畏千辛萬苦回到中國職位,幫助中國渡過難關。可以說,當時若不是有這些愛國的有志之士的幫助,中國強大起來可能還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同濟大學「美女博導」莊曉瑩:32歲獲德國千萬大獎,毅然回國任教
    德國人的嚴謹被世界公認,該國也是極為重視人才和科學家的國家。為了鼓勵科學家們進行創新和研究,德國設置了一個超級大獎,即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這位被國外看重的女科學家就是曾獲得歐盟居裡夫人獎學金的莊曉瑩。莊曉瑩的研究成果多麼重要不言而喻,一向做事嚴謹的德國人能夠將如此大獎頒發給她,其中的答案已經極為明顯,留人之心盡在獎項之中。
  • 她是中國的「土木女神」,32歲獲1300萬大獎,放棄高薪毅然回國
    時間倒退到幾十年前,我們只要是一提到科學家,那麼我們腦海中的第一反應總是那些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者形象,這樣的人給人一種學識淵博,寂寞沉潛的感覺。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日益強大,隨之而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年輕的科學家,誕生了一批批後浪,成為了很多人驚羨的對象。
  • 她是中國天才女科學家,32歲獲德國1300萬大獎後,毅然回國效力!
    歷史上曾經有一段時期,出國留學之風吹得人「東倒西歪」,諸如「國外的月亮圓又圓」、「美國的空氣最香甜」、「外國小孩從小就會講英語」等,即使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也要與國外的「優越」扯上關係。時間再倒退到20年前,只要提起科學家,人們想起的總是白髮蒼蒼戴著眼鏡的老學究形象。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們國家在教育、科研、人才引進方面投入了巨量資金,隨之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科學家。
  • 中國美女科學家獲德國千萬大獎,高達165萬歐元,卻毅然回國
    ,莊曉瑩,也是首個放棄國外優渥待遇,毅然決然投身於祖國母親懷抱,只為把她哺育成長的土地,建設得更為美好的美女科學家!成績斐然自古以來在人類的有限認知裡,女性的能力大多不如男性,無論是在何領域,女性的地位皆是不如男性的高,而想要在男性掌控的科學界取得傲然的成績,更是難上加難,逞論美貌與智慧並存的美女科學家,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逐漸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主力軍,就連古板嚴謹的科學界,也打破以往留給世人的保守印象,一大批的女性科學家也湧入這個領域中,各自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造福人類。
  • 中國女科學家莊曉瑩:32獲德國獎金1270萬,放棄優渥待遇毅然回國
    中國今天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這些從海外學子歸來傑出的科學家們,從華羅庚到鄧稼先,不乏海外科學家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放棄一切舒適的生活環境,毅然決然回歸祖國,把畢生所學注入到祖國的事業發展當中,他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的人,而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莊曉瑩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人。莊曉瑩的人生履歷堪稱完美,從小就是眾人學習的榜樣。
  • 「美女海歸」莊曉瑩:曾獲德國千萬大獎,卻毅然回到中國教書育人
    她曾獲歐盟居裡夫人獎學金,是國外高度重視的女科學家。2015年更是獲得了德國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獎金總額高達165萬歐元,幾乎相當於1300萬人民幣,這樣的獎勵力度,在中國絕對是頂尖的存在。當初,德國設置超級大獎索非亞.科瓦雷夫斯亞獎,就是為了鼓勵科學家們進行創新和研究,讓科學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而不用為資金憂愁。
  • 放棄國外300倍高薪,為中國開天眼熬戰深山23載,帶中國領先
    轉眼,它將迎來四周歲生日,背後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他,放棄國外300倍高薪,深山熬戰23載,帶中國領先20年。他叫南仁東。1945年,南仁東出生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的一個小鎮。成績優異的他先後就讀於遼源中興小學校、遼源四中、遼源五中,屢獲學校表彰。
  • 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前段時間,發現石墨烯超導的天才少年曹原在採訪的時候,曾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是要回國的」。這本是令國人欣慰的消息,但部分網友卻認為天才少年回國就廢了,在他們看來,國內科研器材、科研環境的不理想會讓天才少年變得平庸。真的如此嗎?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
  • 「美女科學家」黃芊芊:28歲成北大研究員、博導,與中芯國際合作
    華為被美國制裁,中國多家高校也被美國制裁。美國到底要做什麼?偉人曾經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要反抗,國外封鎖中國什麼,中國人就突破什麼。中國的後浪豈能被美國小看?筆者今天分享一位「晶片」方面的研究員。她17歲考入北大,26歲獲得博士學位,28歲成為北大成為微納電子學系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美女海歸」莊曉瑩:曾獲德國千萬大獎,卻仍選擇歸國教書育人
    2015年獲得德國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總額高達165萬歐元(折合人民幣是千萬元)的莊曉瑩,毅然回到母校同濟大學任教,做一名「青椒」(大學青年教師的簡稱)。像莊曉瑩這樣被各國爭先恐後想要得到專業型人才,有許多人會選擇國外的豐富資源和待遇,但她不加考慮地選擇歸國,實在令人動容!
  • 他是優秀科學家,14年前放棄國外高薪回國發展,卻因妻子備受爭議
    說到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大家可能會想到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等等,他們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最近,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備受大家爭議。命運沒有和他開玩笑,他先後讀了高中,並進入了985高校--蘭州大學生物學系,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世界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美國埃默裡大學博士學位。聽起來這一路特別順利,舒紅兵在回憶少年生活時說道,那時候希望能吃飽飯就行了。
  • 天眼之父南仁東:放棄國外300倍高薪,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
    而1993年的中國,只在北京、上海等地建造了40米、25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如果要用大口徑無線電,中國天文學家只能去美國,歐洲,只有那裡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口徑無線電望遠鏡。天文學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最輝煌的一門學科,足以使每一個中國人自豪。
  • 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在中國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雖然年紀較小,卻能力出眾,而為了祖國的發展,她也寧願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並回到中國進行科研事業的研究。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 中國美女科學家再獲世界級大獎,兩個字可以解釋當年出走美國原因
    30歲成為清華大學教授(2007年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導),40歲成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42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從這份履歷來看,絕對是天才級的。顏值與才華並存,特立獨行,碩果纍纍卻飽受爭議,沒錯,這就是中國的美女科學家顏寧。
  • 武大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艱難留學後放棄高薪回國
    武大副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成功留學後卻放棄高薪回國武大副校長舒紅兵:同施一公、饒毅一同參選院士,憑藉才能獲選人生在世,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初心只有在經歷世間繁華、汙濁之後仍可以洗盡鉛華、獨善其身不在困難中低頭,不在掌聲中迷失
  • 顏寧再獲大獎,我很慶幸她離開了中國
    中國美女科學家顏寧,一提到她,大家肯定都知道,一個傳奇的科學家。顏寧從清華畢業,通過自薦的方式進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碩博,學業有成後毫不猶豫地回國任教。2017年,顏寧絲毫沒有預兆地出走美國,至今還沒有透露回國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