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之心人皆有之,愛國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說在新中國剛成立的那段時期,中國非常的貧窮落後,但是仍然還是有一些有志的科學研究人員不畏千辛萬苦回到中國職位,幫助中國渡過難關。可以說,當時若不是有這些愛國的有志之士的幫助,中國強大起來可能還需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人才和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只有人才和科學技術都具備了,才能使一個國家的到質的飛躍。我國的原子彈技術如果沒有錢學森,那麼又怎麼可能會那麼輕易的就製造出來的?
新時代的背景之下,也有很多的學子選擇出國留學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層面,其實在面對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之下,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的並不是特別多。比如說中國科技大學就被稱作為外國人才的輸送器,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值得國人感到悲傷的事情,自己國家的人才竟然都不願意在自己的國家生根發芽,為自己的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出國留學的人才都不願意回到祖國的懷抱,也有一些人,在面對外國的誘惑,還是選擇了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建設謀福利,謀發展。
莊曉瑩是我國同濟大學的副教授,並且也是研究生導師,2001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同濟大學,在校表現非常的優秀,成績也是萬裡挑一的,後期直接免試攻讀同濟大學的研究生。能夠成就研究生,並且還是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在他看來並不是目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同年考上了英國杜倫大學的博士,並且專業是工程與計算機學院巖土工程。
在英國杜倫大學的學習期間,表現十分的優秀,而在結束博士學位之後,後期也去了挪威科技大學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可以說在學歷方面,達到了巔峰,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天才。並且他還拿到了多項的獎學金,其中還包括十分難得的德國洪堡基金會的索菲亞科瓦雷夫斯亞獎,而值得一提的是,莊曉瑩在拿到索菲亞總是不過才32歲,並且獎金也達到了1300多萬,從此不難看出這樣的天才是外國所希望留住的人才。
國外很多的機構和科學研究院都向莊曉瑩拋出了橄欖枝,待遇遠遠超過國內所能夠提供的。但是莊曉瑩有一顆中國心,他拒絕了所有的邀請,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雖然錢很重要,但是相對於莊曉瑩來說,國家才是人的立身之本。拿破崙也曾經說過,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就是愛國之心。
莊曉瑩回國之後,選擇了回到母校同濟大學,教書育人,成為夜晚的燈塔。照亮前行的學子,讓他們得到最大的光芒綻放。生而為人,也總是要有一些高尚的情操。如果僅僅只是為利益驅使,或許回首一生,是也會有些遺憾吧,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