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2020-11-03 阿瑪談史

引言

《答徐以文》:「浩然志四海,壟斷非所求。」

在過去的中國社會中,很多人都認為女性的能力是要遠遠遜色於男性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人們也意識到了女性對社會進步的獨特作用。如今,女性的地位得到了飛速的提升,而許多女性人才也逐漸成為了我們所關注的對象。

在中國就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雖然年紀較小,卻能力出眾,而為了祖國的發展,她也寧願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並回到中國進行科研事業的研究。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這位天才少女就是毛蔚,在毛蔚很小的時候,她就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學習能力,而在1995年時,十七歲的毛蔚也代表中國,成功拿下了第二十六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的一等獎。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對毛蔚的成績感到十分驚訝,畢竟她是第一個在國際舞臺上獲得物理競賽金牌的女生。一時之間,中國少女毛蔚的名字傳遍了世界物理學界,而很多人也將毛蔚稱為是「世界第一才女」。

其實,早在毛蔚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之前,她就參與過許多中國國內的數學以及化學的競賽,從各項比賽的成績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毛蔚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而在後來的日子裡,成績優異的毛蔚順利入選了我國物理競賽的國家隊,開始進行著更深層次的學習。

當時,毛蔚先是跳級進入清華學習,而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毛蔚也來到了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進行深造。對於這些高端人才來說,出國深造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畢竟在國外先進教育體制的培養之下,他們的才能也能夠被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

在美國學習期間,毛蔚始終保持著自己理科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毛蔚也用自己的實力,打破了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偏見。在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本可以留在美國的毛蔚並沒有選擇定居美國,當時,她放棄了矽谷方面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並創辦起了飛昂通訊

在這家公司中,他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關於光纖和有線通訊領域內的電路開發,在對我國的科技研發事業進行了解之後就會發現,雖然說近些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有著飛速的提升,但是在高端光通信晶片領域之內,美國對於中國的技術壟斷也是非常嚴重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中國方面想要有著更好的技術發展,那麼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可以說,毛蔚的回國為中國的科研事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當初,在回到祖國之後,毛蔚便開始專心致力於中國集成電路方面的研究,而在她的努力之下,我國自主研發的晶片也能夠對5G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在毛蔚的研究成果發表之後,美國方面對中國的技術壟斷也被成功打破了,可以說,在未來的日子裡,只要中國能夠繼續這樣的科技發展態勢,那麼,我們也勢必會在5G領域的發展進程中佔據著優勢地位。

雖然說在回國之後,毛蔚的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但是,她卻並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畢竟回國創業的幾年期間,毛蔚所帶領的團隊成功填補了我國企業在高端領域內的技術空白,而在這樣的努力之下,毛蔚創辦的公司也成為了我國高端晶片內的領軍企業。

在毛蔚看來,既然自己是一名中國人,也曾在中國接受過教育,那麼她對於中國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就是理所應當的。雖然說留在美國能夠讓她有著更加優渥的生活,但是,她卻並不願意違背自己心中的真正理想。

結語

通過對毛蔚的人生經歷進行了解,我們可以發現,作為一位高端人才,毛蔚在國外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但是,為了祖國的進步,她卻寧願選擇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毅然決然地回到中國。可以看出,對於這樣的科學家而言,他們的愛國精神也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

雖然說在過去的發展進程中,我國許多優秀的科學家都選擇定居海外,不願意為中國的發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也在不斷提升,相信在未來的日子中,這些科學家也會意識到中國的巨大潛力。假以時日,那些流失在外的人才也終將回歸祖國。

參考資料:《世界第一才女》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才少女「一戰成名」,放棄高薪歸國搞科研,打破美國壟斷
    現在很多科學家為了追求更好的學術環境和待遇而留在國外,這是個人的選擇我們無法幹涉,但是對於那些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和高薪的誘惑,毅然決然回國的科學家,我們總是心懷感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驚豔世界的物理學天才毛蔚。1995年,在第26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一位中國少女以90分的成績榮獲一等獎第二名。
  • 清華才女留學歸國,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壁壘: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
    02、天才少女養成記後來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至博士學位,師從光通訊領域的知名權威教授Joseph M. Kahn,這位老師當年可是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過的。為此,我還專門在網上查了一下她的科研水平,發表了多篇優質論文!原諒我實在看不懂,給大家上圖證明就行了。
  • 我國天才少女歸國潛心鑽研,最終打破美國技術壟斷,姐姐真強
    從清華畢業後,她又去了伯克利分校進行深造,在伯克利拿到了博士的學位。因為她的導師都是通訊界大佬級別的,毛蔚在從師學藝的路上收穫到了很多,也開拓了自己的眼界。就在她的人生快要在美國定居紮根時,她選擇了回國做科研。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帶領15人團隊為國貢獻,打破技術壟斷
    在美國攻讀完博士之後,尹志堯並沒有就回到祖國,他出色的學術能力,讓因特爾以及微軟等一眾大公司同時的拋來了橄欖枝。到了1985年的時候,尹志堯正式的進入了美國矽谷的因特爾中心研發晶片。從尹志堯之前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了解了他在美國的工作經歷之後,或許我們才能夠發現,這僅僅只是他成功之路的開始。
  • 驚豔世界的中國天才少女,歸國搞科研打破美國壟斷,姐姐好強
    一說起「中國科學家留學國外,學成之後毅然決定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和高薪的誘惑,決定回中國報效祖國,打破國外技術比例」的這類故事,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都是錢學森、鄧稼先等等為中國科學做出過偉大貢獻的閃閃發光的人物。
  • 16載苦心鑽研終得碩果,龍芯3號打破美國壟斷
    現在,在全球範圍內,我國的綜合國力、經濟實力、國際地位都取得領先水平,但唯獨在微晶片技術上,一直落後西方國家,並且一直受到他們的打壓,所以我們一直在積極研發我們自己的國「芯」,迫切爭取早日擺脫西方國家的壓制;終於,在眾多科學家堅持不懈的鑽研中,我國的科技領域再次傳出好消息!
  • 潘錦功拒絕美國高薪,堅決帶著「發電玻璃」歸國
    不少人才紛紛選擇高價國家,但我國第二個「錢學森」的出現,再次打破了此番局勢。海歸博士不惜舍高薪「兩彈元勳」錢學森不畏美國的軟硬兼施,一心歸國發展航空事業,壯大國家軍事力量。而第二個「錢學森」正如其般選擇帶著自己的超前知識報效祖國。
  • 60歲美籍博士毅然回國,赤手空拳發明中國專利半導體,打破壟斷
    看到祖國這個情況,一位老科學家挺身而出,帶領自己的團隊回到了中國,為中國衝破技術壟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尹志堯,正因為他當時義無反顧之舉,中國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專利技術!而他的父親,也在祖父的培養下曾去國外留學,畢業後放棄國外的高薪毅然選擇回到中國成了一名教授,為祖國效力。
  • 84歲科學家不退休造國產晶片,一舉打破美國壟斷,為國家省上萬億
    在現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中,晶片已經成為很多工業產品的核心部分,它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交通、醫療、軍事、通信以及製造業等各個領域,我國也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但因為種種原因,在起步階段,七國對於晶片技術的掌控程度非常有限,大量的專利技術都被西方國家壟斷,但晶片技術是科技發展之路上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關,大量的中國科學家投身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實現了從二極體、三極體到大規模集成電路
  • 打破晶片壟斷,是國產晶片公司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實施制裁的案例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沒有核心的技術,我們的發展將處處受制於人。核心技術的取得靠的是我們日積月累的投入,腳踏實地的鑽研,核心技術用汗水與心血換來的。早在2014年,國務院就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及目標。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首期總金額超1300億元。
  • 直接省下上萬億,84歲老人不退休造國產晶片,打破美國技術壟斷
    信息化時代,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很多工業產品的核心部分,在計算機、醫療、交通、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此前,關於晶片我國一直依賴進口,但近幾年,早也從起步階段的舉步維艱,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離不開大量科學家的嘔心瀝血,正是他們的堅持不懈,我國才能從二極體、三極體再到集成電路、CPU晶片實現蛻變。
  • 中國天才鄧興旺,放棄國外高薪毅然回國,辭去了教授一職!
    天才鄧興旺就是這樣一批人中的一個。鄧興旺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家庭條件困難,但他還是一直堅持學習,十六歲考入北京大學,大學四年認真刻苦,圓滿完成學業,並且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由於他有著優異的生物學知識,後來去到美國伯克利分校進行學習,並且最終留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自身的天賦加上後期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鄧興旺最後還獲得了獎學金。
  • 中國5納米光刻機關鍵技術被攻克,未來將會打破壟斷嗎
    進入現代社會,我們的技術可以如此迅速地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晶片,中科院再次傳來好消息。 一旦西方國家完全禁止向我們提供光刻機,我們也可以依靠當前技術生產相應的晶片,而不必說供應已完全中斷,我們的目標不是到此為止,這次中國科學院採取了另一種方法來徵服5nm光刻的關鍵技術。
  • 又一頂級科學家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創業,打破晶片技術壟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60歲的博士,此人名叫尹志堯。1. 尹志堯成績優秀,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尹志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小時候他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秀,憑藉優異的成績他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尹志堯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科研,在科研這條道路上,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難,他也不曾退縮過,對於他來說這些困難都不是問題,只要秉持著堅定的信念,那就一定可以研製出屬於我們國家的技術,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華為的麒麟晶片,也有他的功勞。
  • 美國專家:中國牢牢掌握這項技術,徹底打破美國的壟斷地位
    對於科技領域來說,也會形成所謂的「市場壟斷」。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追求也是極為大的。國際之間最為有力量的,就是科技領域上的提升。當下最為尖端的技術,大多都在美國,比如:矽谷,臺積電等,這些科技尖端的公司全都在美國。
  • 武大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艱難留學後放棄高薪回國
    武大副校長舒紅兵:曾光腳丫上學,成功留學後卻放棄高薪回國武大副校長舒紅兵:同施一公、饒毅一同參選院士,憑藉才能獲選人生在世,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初心只有在經歷世間繁華、汙濁之後仍可以洗盡鉛華、獨善其身不在困難中低頭,不在掌聲中迷失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中國首顆「基因晶片」誕生!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國產化意義不尋常
    【1月8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在晶片、作業系統這兩項核心技術研發上,一直都落後於人,當然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這兩大技術領域,已經可以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但在晶片製造、半導體材料(光刻膠、晶片矽技術)、半導體設備(光刻機)等核心技術以及設備,均依賴於國外技術,但就在這兩年時間裡,全球晶片產業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美國「晶片規則
  • 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資訊時代就是晶片時代,因此,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晶片的發展,我國也不例外,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發晶片,1965年,我國河北半導體研究所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批電晶體和數字電路,1968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研發成功PMOS集成電路,但是由於我國逐漸進入國際市場,由於國外供應的晶片性能和價格優勢更強,因此,我國的國產晶片事業有一定的停滯。
  • 他60歲被癌症患者召回創業 研發5nm晶片蝕刻機 迫使美國放棄封鎖
    同時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幾乎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有半導體晶片的身影。中國每年的晶片進口額高達3000億美金,比進口的石油還要多。這背後的原因正是國內半導體行業極度落後的現實。從上遊的原材料、製造設備,再到晶片設計、代工生產、封裝測試,全都被國外巨頭牢牢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