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0歲被癌症患者召回創業 研發5nm晶片蝕刻機 迫使美國放棄封鎖

2020-12-06 科技天天侃

半導體行業一直被譽為工業領域「皇冠上的明珠」,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是人類發明的最精密最複雜的工業產品。以華為海思今年發布的麒麟990為例,這款採用臺積電7nm製造工藝生產的手機處理器,在僅1元硬幣一半大的面積上集成了103億顆電晶體,其精密程度已經無法用「細如髮絲」來形容了。

同時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幾乎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有半導體晶片的身影。中國每年的晶片進口額高達3000億美金,比進口的石油還要多。這背後的原因正是國內半導體行業極度落後的現實。從上遊的原材料、製造設備,再到晶片設計、代工生產、封裝測試,全都被國外巨頭牢牢壟斷。不過在半導體生產的刻蝕環節,有一個歸國華人科學家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成功研發出最先進的5nm蝕刻機,打破國外巨頭壟斷,並迫使美國放棄在蝕刻機領域對中國的封鎖。

這位華人科學家就是上海中微半導體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尹志堯,他畢業於中科大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後在英特爾、泛林和應用材料等美國半導體巨頭企業工作,個人在半導體行業持有86項美國專利和200多項各國專利。尹志堯在歸國前曾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的全球副總裁,他的歸國經歷也十分傳奇,是被一個患有癌症的中學校友拉回來的。

有一次在國際半導體設備展上,時任上海經委主任的江上舟與尹志堯相遇,江上舟與尹志堯是北京四中的校友。江上舟當時問尹志堯,這個蝕刻機比原子彈還精密,外國人用它來掐我們的脖子,你覺得我們自己能造出來嗎?當時江上舟已經查出患有肺癌,見尹志堯猶豫,江上舟又說:「我是個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條命,哪怕豁出命去,也要為國家造出刻蝕機,我們一起幹吧!」

尹志堯的愛國熱情被江上舟點燃,他的家族祖上三代報國,他的曾外祖父是清末革命黨人,祖父是庚子賠款留學生,支持本土工商業發展來對抗日本經濟侵略的政治家,父親是留日回國報效的電化學專家。雖然已經年近60,尹志堯還是接下了這個重任,在2004年帶領15個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回國,創辦上海中微半導體有限公司。

中微半導體雖然白手起家,但發展很快,僅用3年時間就研發出了第一介質刻蝕機,效率比國外同類產品高出30%以上。刻蝕機是晶片製造僅次於光刻機的最重要的微觀加工核心設備,加工精度在納米級。多年來,刻蝕機一直被應用材料、泛林和東京電子壟斷,因此中微半導體的出現無疑是虎口拔鬚。從2007年起,美國應用材料、泛林、維科等行業巨頭就不斷起訴中微半導體,妄圖阻撓中微半導體的發展,但由於中微半導體準備得當,全部大敗而歸。

2015年,美國商務部對中芯國際和中微半導體實地考察宣布:由於一家中國公司已經生產出在數量和質量上和美國同等的刻蝕機,取消在刻蝕機領域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並通報「瓦森納協定」。2017年,中微半導體宣布,已經研發出5nm的介質刻蝕機,並被臺積電納入半導體設備採購名單,成為中國大陸唯一一家進入名單的設備商。

巧合的是,尹志堯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同年出生,如今都已經75歲高齡。但兩位老爺子依然奮戰在第一線,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添磚加瓦。這樣的為人才值得每一個國人學習,而不是盲目追星,大家說是嗎?

相關焦點

  • 60歲創辦中微半導體!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和美國等科技巨頭相比較,技術仍是落後別人,但是國內產生所自研的技術、設備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 他60歲創業,用14年造出5納米晶片蝕刻機,打破美國壟斷
    而半導體的研發則主要就是單晶矽片的製造、IC設計、IC製造和IC封測等的研發。而所有這些研發都需要有很重要的軟體和硬體裝備。單晶爐等設備是研發單晶矽片的最主要設備,而光刻機、刻蝕機、薄膜設備等則主要是為了IC製造而存在。目前荷蘭是光刻機設備的主要製造商,中國在IC製造上,所持有的設備是蝕刻機設備,而我國現在掌握的蝕刻機設備技術在世界上都屬於數一數二的水平。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今年年初,中國還率先製造了配有光刻機的5 nm刻蝕機,佔據了全球5 nm刻蝕機的制高點。這次突破也意味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企業是中微電子。
  • 又一個好消息,中國5nm蝕刻機正式面世,再次打破技術封鎖!
    又一個好消息,中國5nm蝕刻機正式面世,再次打破技術封鎖!在以前,我們中國在半導體這個領域一直是一個短板,我們的起步很晚,科技也跟不上。所以在那個時候我們所有的零件都需要依賴進口,一直在被別人卡脖子。最值得一說的是,我們也擁有了很多屬於自己的頂尖世界級技術——蝕刻機5nm。2004年,尹志堯博士帶著很多有才能的人回國,一起創辦了中徽半導體公司。在經過了幾年的努力之後,攻克了5nm的蝕刻機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準。而就在前不久,從裡到外均為國產研發製造的5nm蝕刻機技術面世之後,率先被臺積電採用,繼續為其5nm的晶片代工出力。
  • 國產蝕刻機巨頭再次「破冰」,成功突破5nm
    世界上能製造7納米高端晶片的光刻機被荷蘭ASML壟斷,中國已經從荷蘭購買了光刻機,但它們還沒有到達 既然光刻機和蝕刻機一樣重要,為什麼美國不封鎖蝕刻機?因為最先進的蝕刻機來自中國,所以蝕刻機也是製作晶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最強國產5nm晶片蝕刻機誕生:再次打破技術封鎖
    【5月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國產晶片也是不斷傳來好消息,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強強聯手,預計在今年年底能夠實現7nm晶片量產,這對於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而言,也將會起到進一步促進作用,而近日,中微集團也是傳來了好消息,正式官宣:「5nm蝕刻機已經正式獲得了上遊客戶認可,同時還與臺積電籤訂了大批量的訂單
  • 讓外媒臉紅,中國5nm蝕刻機被臺積電採購,或成反制美國利器!
    而就在前不久,好消息傳來,國產5nm蝕刻機是被臺積電認可,進入臺積電晶片代工線。不過,讓外媒臉紅的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中微半導體公司超前完成了尹志堯博士定下的目標,僅用13年,就攻克了5nm加工工藝,研發出全球首臺5nm蝕刻機。
  • 中國科技傳來2大捷報,國產5nm蝕刻機突破技術封鎖,華為陸續跟進
    一直以來,美國在全球高科技發展領域都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無論是手機、PC作業系統,還是晶片、航天航空,美國都要領先於其他國家。可正是因為在科技領域的優勢,也成為了美國肆意打壓其他國家和企業的一支力量。畢竟從現階段來看,全球絕大部分企業基本都需要依賴於美國技術。
  • 晶片蝕刻機65nm到5nm的逆襲,為我們光刻機的發展,做了一個榜樣
    時至今日,中國國內在市場的驅使之下,正在積極探索自主研發光刻機,現在中國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光刻機,但是在nm精度上面,還需要繼續加強。其實不僅是光刻機,其實很早之前,我國的蝕刻機方面也曾經遭到一些打擊,之前在中國晶片等高科技技術飛速發展的時候,國外對中國進行蝕刻機限制出口,導致中國晶片行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
  • 國產5nm刻蝕機問世,但這並不能突破華為晶片封鎖!
    近日,中微半導體公司傳來了好消息,國產5nm蝕刻機已經完成最好的測試,並將交付臺積電使用。而這也標誌著國產蝕刻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國內已具備組件5nm製程工藝生產線的能力,也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華為突破晶片封鎖。
  • 何止5nm蝕刻機!華為正式宣布,川普有心無力?
    而蝕刻機,就是中國所掌握的頂尖技術,也是中國在半導體領域最長的長板。2004年,年近60歲的尹志堯博士帶領眾多優秀海歸人才回國,創辦了中徽半導體公司,並在短短13年的時間,帶領團隊攻克了5nm加工工藝,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 低調的中國半導體巨頭,耗時11年研發5nm蝕刻機,公司市值1400億
    當前,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晶片製造環節受限於人所存在的弊端,尤其是光刻機這一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從現階段來看,在光刻機層面上我國與西方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半導體領域確實還存在著不少有著亮眼成績的公司存在,比如中微半導體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 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或帶領中國芯突出重圍
    16年,但是在這16年時間中,中微半導體更是從起初研發的65nm蝕刻機精度,到如今已經實現了5nm工藝突破,其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根據最新消息顯示,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5nm蝕刻機已經成功下線,並被臺積電運用在5nm晶片製造的量產環節中
  • 中國晶片5nm蝕刻機成功,一切太快了!
    中國晶片5nm蝕刻機成功,一切太快了!過去五年由於深受存儲晶片短缺之苦,中國掀起了一股存儲晶片發展熱潮。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後,今年中國在存儲晶片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據日媒報導,中國新興晶片產業的產量有望在2020年底佔到全球存儲晶片總產量的5%左右,而這一佔比在去年還幾乎為零。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我們國內的刻機,一直以來我們國內在半導體領域都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特別是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國產晶片的前途還很迷茫。不過近幾年來,隨著華為等國產半導體公司的崛起,國內的晶片技術逐漸有了起色,也給無數國人帶來的希望,其實我國在晶片設計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像華為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端的5納米晶片。那麼,為什麼國產晶片遲遲不能崛起呢?
  • 從65nm到5nm,這家中國蝕刻機巨頭,給國產光刻機樹立榜樣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華為晶片業務被美國制裁一事,讓中國半導體領域意識到晶片製造業以及核心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雖說目前也有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全球領先,但這類企業所需要的技術、設備無一不依賴美國,而當供應鏈無法為晶片設計廠商做後盾時,必然會被卡脖子。因此,目前中國相關製造企業,開始加速推進技術以及高端設備的自研,其中雖然光刻機製造商尚未突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但一家中國蝕刻機巨頭,成功給國產光刻機樹立了榜樣,這位巨頭正是中微半導體。
  • 大圖重器再攀高峰,5nm蝕刻機正式面世,對我國半導體有什麼影響
    儘管我國中芯國際已經能量產14nm晶片,還自主研發了N+1工藝,完全可以達到7nm製程。但差距還很明顯,關鍵就在於晶片製造設備不到位。晶片製造設備重點就是光刻機和蝕刻機。先進的7nm光刻機,現在只有菏蘭ASML能生產,但因美國阻撓,遲遲不能到位。而蝕刻機已經被我國成功突破。
  • 半導體的王炸,中國最強的蝕刻機
    一片晶片從設計到量產,中間需要經歷光刻、蝕刻、擴散、薄膜、量測等過程。在光刻階段,需要的核心設備光刻機。而在蝕刻階段,就需要蝕刻機!蝕刻機的地位等同於光刻機,晶片生產缺一不可!世界上能夠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只有荷蘭的阿斯麥ASML,而能做蝕刻機的公司正是中國的一家公司---中微半導體,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微半導體成立於2004年,由博士尹志堯一手創建,已在矽谷的半導體行業從事了二十多年,積累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大量的高新技術。
  • 再傳捷報,中國科技突破技術「無人區」,5nm蝕刻機將領先世界!
    但即便如此,我國並沒有就此放棄,並繼續在科研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如今無論是在晶片、通信、航天航空等方面,都傳來了捷報。以晶片為例子,雖然長時間,我國晶片領域都是依靠在歐美技術之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企業不僅沒有議價權,同時還會面臨著卡脖子的情況。所以在仔細分析當下的短板後,我國各大企業也開始將重心轉移至晶片製造所需要的設備之上,並在當下不斷傳來捷報。
  • 中微5nm蝕刻機問世,晶片壟斷進一步鬆動
    這其中的主要代表,非晶片莫屬。這塊小小的集成電路,在電腦手機這樣的數碼產品和空調電視這樣的智能家具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據金十數據報導:早在2018年,中國的晶片消費量就已經達到全球的33%,超過了美歐兩大洲的消費總和。但是在出口方面卻相當薄弱,中國晶片在全球晶片供應市場的佔比僅有3%,而美國和韓國的數據分別是50%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