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帶領15人團隊為國貢獻,打破技術壟斷

2020-08-25 姐妹花說歷史

在《鄧小平文選》之中寫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如今這個科學發達的時代,哪個國家能夠掌握更先進的技術,就能夠擁有更強盛的實力,而眾所周知的是,在科技時代之中,人才是發展最重要的一環。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從向科學進軍一路走到了迎來科學的春天,這段時間內的一系列科技方略,指引著中國科技事業走向更加輝煌的道路。

而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之後,逐漸強盛起來的我國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現代科技領域上,如今我國正在高速的追趕著領先的西方的發達國家,甚至在一些高精尖領域,我們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而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切,是離不開我國大量為之努力的科學家們。而為這些為中國科技作了了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之中,有一位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提,他就是尹志堯

一、出國留學能力出色,得到美國一眾大公司邀請

在1944年的時候,尹志堯便出生於北京一個愛國的家庭,他的曾外祖父曾經參加過清末的革命,而祖父以及父親則是都曾在留學之後回到中國以報效國家,而前人的做法,也深深的影響了尹志堯的成長之路。

像這樣良好的家風,無疑是給尹志堯的未來奠定了基礎,由於生長在這樣一個優秀的家庭裡,因此尹志堯的成績從小便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並且,從小尹志堯就想要學習祖父的精神,把鑽研科學作為人生的信條,並不懈的努力著。

到了1962年之時,長大了的尹志堯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並在四年的學習之中刻苦用功。在畢業之後,尹志堯又到了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中工作。

而在那段時間裡,尹志堯仔細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最終他做了一個影響一生的重要決定,就是選擇在北京大學的化學系攻讀碩士學位。而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之後,他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洛杉磯分校進行學習,並且攻讀下物理化學博士。

從尹志堯的學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既有著強大的毅力,又有著強大的實力的一個人,而這兩者皆具備的情況下,註定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

在美國攻讀完博士之後,尹志堯並沒有就回到祖國,他出色的學術能力,讓因特爾以及微軟等一眾大公司同時的拋來了橄欖枝。到了1985年的時候,尹志堯正式的進入了美國矽谷的因特爾中心研發晶片。

從尹志堯之前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了解了他在美國的工作經歷之後,或許我們才能夠發現,這僅僅只是他成功之路的開始。

二、工作能力出色得驚人,一個中國人卻成為「矽谷之神」

在矽谷的工作期間,因特爾的高層們希望能力初中的尹志堯,能夠帶隊完成刻蝕機的研發,而最終尹志堯果然是不負眾望。

當時,尹志堯帶隊在經過了反覆的試驗之後,讓英特爾內部的lam技術成為了國際最大的刻蝕機公司。那麼,尹志堯做出的成績究竟有多麼驚人呢?需要知道的是,當時全球六成左右的刻蝕機都是由英特爾內部的lam公司出貨的,一家獨大的情況一度令很多公司側目。

然而,此後由於lam的內部管理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尹志堯轉而進入了應用材料,而在此之後,尹志堯竟然憑藉著一己之力,便將應用材料公司推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如此成績,足以證明尹志堯的能力在當時達到了怎樣高的水平。

因為當時的尹志堯聲名遠揚,因此也有不少慕名前來尋求與尹志堯的合作的公司。而在尹志堯的幫助之下,刻蝕機成為了一家公司的頭牌產品,而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東京電子,這家公司在當時也是全球性的刻蝕機企業。

這三家全球性刻蝕機企業無疑讓尹志堯名聲大噪,並且,尹志堯個人在半導體行業之中,也擁有著多達86項美國專利以及200多項各國專利。而因為其能力非常突出,因此他在美國矽谷工作期間,曾經被人們稱之為 「矽谷之神」,在矽谷成為了傳奇的代名詞。由此可見尹志堯在擅長的領域中的地位之高。

而就在尹志堯功成名就之時,他的母國中國卻因為刻蝕機被外國壟斷的緣故,而一直無法從困境之中突圍。而若是在行業中領先的尹志堯回國的話,無疑能夠解決這次的難題。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出身與愛國之家的尹志堯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優待,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三、人才回國,中國終於打破技術壟斷

對於尹志堯這樣一位已經在國際的科學事業上取得了卓越成績的成功人士,先前建立的一切已經足夠他過上安穩富裕的一生了,但是已經六十歲的他卻仍懷著一顆赤城的愛國之心。

於是,在2004年的8月,這位六十歲的儒雅老人選擇了放棄前半生所建立的一切,帶著自己的團隊回到祖國。表面上這只是簡單的歸國行為,但是卻在太平洋彼岸的矽谷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尹志堯的能力在矽谷是人盡皆知的,而他的回國,很可能就會打破當時的技術壟斷局面,因此不少人對此非常擔心。

而鑑於美國對於智慧財產權的嚴格規定,因此那些選擇了回國的海歸人才都會有覺悟,在尹志堯帶領團隊歸國之時,他們並沒有帶任何的資料,甚至連工作的電腦也都留在了美國。當時的尹志堯已經做好了為祖國重頭開始的決心!

在回國後,尹志堯便迅速的組建了團隊,並開始計劃研究中國的刻蝕機技術。

他到上海創建了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並親自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而尹志堯這位曾經的「矽谷之神」果然名不虛傳,在短時間內不僅讓我國突破了國際刻蝕機的技術壟斷,並且還為我國自主研發晶片奠定了技術基礎!而在尹志堯回國之前,中國的晶片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所有的材料都需要進口。

而當中微電子的刻蝕機成功研製出來之時,甚至令英特爾以及lam都坐不住了。而中國能夠成功擁有了自己的刻蝕機,這其中的艱辛,怕是只有尹志堯的團隊能夠知道了。

現如今,中微半導體所生產的刻蝕機,在科技上的成績已經足以令世界為之震驚了。並且,全球的六大刻蝕機技術龍頭公司,中微公司也名列其中,為中國的刻蝕機佔了一個位置。而尹志堯團隊現在還在該領域而繼續大步流星的向前突進!

我們也堅信,未來在尹志堯及其團隊的努力之下,我國也能在半導體領域擁有更好的成績!

​小結

如今的中國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但是每個人都有尋找更加好的生活的權利,因此那些選擇了留在國外的人們我們也無須譴責,但是在這些人的襯託之下,像尹志堯這樣放棄了高薪優待,轉而回國發展的行為才顯得更加的值得人們的欽佩!

尹志堯的回國,讓我國在晶片事業上有了很大的信心,而他也用其豐富經驗以及科研技術,為中國晶片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動力,讓我國得以在這一領域得以飛速發展!

不禁感慨,祖國的強大是離不開每個人的支持的,不僅是晶片行業,中國的許多行業也都是多虧了科學家們的默默付出,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就縮短了與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科技差距。而也正是有了這些科學家們的付出,讓我們對中國的未來有了更大的希望!

參考資料:《鄧小平文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攜15人團隊為國做貢獻,衝破技術封鎖
    其實這就要說到他們都有堅定的愛國情懷,以前是國家不穩定,需要到國外學習,但是當國家安全了,就必須回國做貢獻了。建國前,都是那些不怕犧牲的士兵衝在前面,把敵人打跑了,就讓這些科學家們帶領國家向前發展了。國家的建設不能沒有科學家,不然就無法掌握核心的技術,就還會受到敵人的侵略。
  • 60歲美國博士,攜15人團隊毅然回國,衝破技術壟斷做大貢獻
    ,回到祖國的懷抱中,為祖國的核彈事業鞠躬盡瘁,讓人動容。lam研究所工作了十幾年,但他在年近60的時候突然選擇了回國,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他帶領自己的技術團隊回國,這時的他已經60歲了,本可以在美國享受著高額的福利待遇
  • 60歲美國博士帶15人回國,突破技術壟斷,為我國研發自主晶片!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就是一個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60歲突然從美國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做貢獻,突破了技術壟斷!尹志堯的祖父曾經是一名公費留學生,其父親也曾經留學日本後回到中國為國效力。尹志堯從小就非常優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56年考入北京市第四中學,在校期間一直做共青團少先隊的工作。1962年,尹志堯又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後,尹志堯先後供職於蘭州煉油廠和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1978-1980年,尹志堯選擇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繼續攻讀碩士。
  • 60歲美籍博士毅然回國,赤手空拳發明中國專利半導體,打破壟斷
    看到祖國這個情況,一位老科學家挺身而出,帶領自己的團隊回到了中國,為中國衝破技術壟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尹志堯,正因為他當時義無反顧之舉,中國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專利技術!而他的父親,也在祖父的培養下曾去國外留學,畢業後放棄國外的高薪毅然選擇回到中國成了一名教授,為祖國效力。
  • 又一頂級科學家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創業,打破晶片技術壟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60歲的博士,此人名叫尹志堯。1. 尹志堯成績優秀,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尹志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小時候他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秀,憑藉優異的成績他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尹志堯帶著15人踏上了回國的徵程,而在這時,他已經60歲,即便年過六旬也沒有阻礙他為國效力的決心。
  • 辭去美國百萬年薪,60歲博士帶60項世界專利回國,突破西方壟斷
    而其中就有一位科學家,在60歲的年齡,辭去美國的百萬年薪,帶領15人團隊毅然回到祖國,突破西方的技術壟斷。此後,尹志堯一路向上,先後在美國多家頂級公司工作,他帶領的團隊用了9年的時間,就讓自己所在的公司佔據了國際刻蝕市場的40%的份額,在美期間擁有多項專利,可以說成就滿滿。
  •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
    我國的科技實力一直都是人們的一個人們話題,而美國在對我國企業進行晶片禁運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被卡脖子,而有位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 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在美國學習期間,毛蔚始終保持著自己理科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毛蔚也用自己的實力,打破了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偏見。在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本可以留在美國的毛蔚並沒有選擇定居美國,當時,她放棄了矽谷方面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並創辦起了飛昂通訊。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思維裡,總是認為,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更適合學理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用實際行動證明,女生學起數理化,並不比男生差,當年她謝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擁有15項專利,部分成果更是應用到國內外微電子公司的器件製作中,她便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媛。
  • 24歲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如今他的發明助力「嫦娥四號」成功奔月!
    他兩歲時,父親就犧牲在革命戰場上,九歲那年母親也不幸病逝,從此趙淳生成了孤兒。隨後在黨組織的關懷下,他放下柴刀,離開牛群進了學堂。10歲時他立下誓言,要用一輩子報答黨的恩情。1961年趙淳生大學畢業後,從事振動工程理論和應用研究。
  • 面對美國、德國邀請,他毅然回國,成功研製治癌裝置,打破國外壟斷!
    他帶領科研團隊紮根隴原、艱苦創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面對國內外眾多邀請,決心紮根蘭州1983年,肖國青從川大畢業。之後,他在德國柏林哈恩邁特納核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後工作,在快重離子與固體的相互作用機制和重離子激發二次電子發射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 清華才女留學歸國,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壁壘: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
    04、才女學成歸國,打破美國晶片壟斷壁壘打破了高端光通信晶片被美國公司長期壟斷的局面,有力的推動了國產5G商用和數據中心的發展。理論上有很先進的成果,而在技術應用上卻遠遠落於人後。人是要有些精神的,祖國培養了我,學好知識報效祖國這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事情。再說,我喜歡拼搏,我的理想是為科學事業奮鬥一生。我覺得只有在不斷的奮鬥之中人生才有價值。」好一句:人是要有些精神的,祖國培養了我,學好知識報效祖國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
  • 中國高考滿分第一人:留學美國,發明新技術,打破外國壟斷
    說起高考,相信都是很值得大家回憶的一件事情,這也是能改變很多人命運的機會。要說起高考分數最高的人,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2004年的高考狀元王端鵬,成績分數高達749分,離滿分只差一分。但王端鵬真的就是史上高考分數最高的人嗎?
  • 為祖國省下上萬億!84歲女科學家打破美國壟斷,造出中國芯
    ,仗著自己在晶片領域的壟斷地位,對我國展開攻擊,如今我國每年都需要花費數千億購買晶片,幾乎所有的高端頂級晶片都需要從國外購買,一旦美國有一天掐斷晶片供應,我國科技將遭受難以想像的挫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晶片領域,此前我國自主研發的4核CPU,即「龍芯三號」誕生嗎,宣告我國開始打破美國的晶片壟斷
  • 美國都不想放手的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國家有難毅然回國
    從這些年起,我國出現許多為了追求夢想而不惜漂洋過海選擇異國他鄉的人。他們是離開國門的留學生,出國留學只為深造自己,成就更加優秀的自己。在國外留學的同時,許多人的內心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今天,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留在外國,並與祖國劃清界限。
  • 海歸博士創立長鏈二元酸巨頭!打破國外壟斷,佔領全球80%市場
    劉修才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他所在的實驗室與瑞士的研究所有著合作,當時這個研究所先後產生了兩個諾貝爾獎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這兩位獲獎者的實驗樣品都是由劉修才製作的。漸漸地,在學習過程中,劉修才不再以獲得諾貝爾為目標,他把目光放得更遠,他想要對一個行業產生影響,讓這一個行業可以造福人類。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為打破西方壟斷,他寧可離婚也要回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世界上的頂尖人才都應該嚮往美國的生活。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前一段時間有媒體報導稱,又有一個科學家棄美回國,為中國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這個科學家名叫黃大年,他寧可離婚破產,也要回國效力,他的愛國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回國,如今卻為何又棄國歸美
    ,年僅30歲就成為了清華的特聘教授,之後更帶領著清華團隊解決了困擾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她在美國獲得了在中國從未有過的榮譽與地位,有人說,她這是「追名逐利」。顏寧13年前懷著以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毅然棄美回國,可如今卻又棄國赴美,真的是因為自己一片熱誠卻不為國家所看重而感到委屈嗎?或者是因為美國給予她的名利太過耀眼,使她難以抗拒嗎?但其實,如果你不了解她,千萬不要輕易給她下定義。
  • 84歲科學家為打破美國壟斷,不退休成功造出中國芯,堪時代楷模
    雖然他們也掌握了一點計算機技術,但美國技術封鎖嚴重,他們只能自己摸索,幸好一家跟日本合資的洗衣機工廠,需要研製晶片,日本提供了一些專業的技術,但唯獨晶片技術半點都不透露,他們只賣晶片,奇貴無比。中國的技術想要發展,就必須在晶片上做出突破,黃令儀接下了鑽研晶片的任務,1989年,又被派到了美國學習,正是這次的經歷,讓她決心不退休打造國產芯。
  • 中國又出現一個「錢學森」,打破西方壟斷,讓中國站在世界前沿
    眾所周知,錢學森是我國的飛彈之父,對我國飛彈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甚至可以說他讓我國和世界先進技術縮短了20年的時間。錢學森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同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1955年10月,通過我們外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終於衝破種種阻礙回國。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飛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