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美國博士,攜15人團隊毅然回國,衝破技術壟斷做大貢獻

2020-08-17 五千年桑田

自古以來,我們國家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愛國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毫不猶豫,錢學森便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放棄在美國的各種優越條件,回到祖國的懷抱中,為祖國的核彈事業鞠躬盡瘁,讓人動容。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當今的中國也有這樣的英雄,主動放棄自己在國外的一切,突破外國對他的封鎖,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用自己的學識為祖國做貢獻,他的名字就叫做尹志堯

說起尹志堯大家並不熟悉,但相比大家對於國產刻蝕機並不陌生,大家對於華為手機所使用的麒麟晶片並不陌生,而以上這些便和尹志堯有著難以割開的聯繫。

尹志堯作為半導體材料方面的專家,在美國微軟以及lam研究所工作了十幾年,但他在年近60的時候突然選擇了回國,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家庭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尹志堯影響深遠

尹志堯於1944年出生在北京,他的家庭對他以後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首先是對教育的注重,因為尹志堯的祖父與父親都曾是留洋海外的學習,他們的家庭傳統一向以來都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

在尹志堯長大之後,家裡人很支持他前往海外去進行深造,這也為後來尹志堯走上研究的道路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礎。另一方面,是祖父與父親從小對他進行了很深刻的愛國教育

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中國,在很多方面都是難以和國外相媲美的,在那個年代很多前往海外求學的學子他們的目標就是定居在海外。然而尹志堯的祖父與父親並不是這樣,他們認為求學便是為了報效祖國。

如果不熱愛自己的祖國,學有所成後不回到祖國來,學習也就失去了一些意義,在這樣的觀念與實際行動的影響下,尹志堯從小便樹立了報效祖國的信念,愛國主義的精神深埋在他心中。

尹志堯的求學之路,一步步成為半導體材料專家

尹志堯的求學之路還是比較漫長的,他求學的時間很長,他真正開始接觸微軟以及lam研究中心的半導體材料研究的時候已經是1984年了,那時候的尹志堯已經是40歲整了。這和他跌跌撞撞的求學路有很大的關係。

最開始尹志堯是在北京第四中學學習,在此期間尹志堯的學習成績很好,而且他個人對於物理和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在他上大學的時候他選擇報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系。

大學的時光很快過去,畢業後的尹志堯找到了一份工作,供職於蘭州物化學所,在工作期間他積累了很多實踐操作的經驗,他對化學的興趣日漸提升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考取了北京大學化學系的碩士學位,在1980年畢業後,他選擇和父親祖父一樣去海外拓展一下自己的眼界,於是他申請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在成功通過申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並成功獲得了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在博士畢業後,尹志堯還沒有決定自己的去向時,微軟公司率先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前往微軟工作

在美國的尹志堯被當時興起的電腦以及半導體材料所吸引,當時國內尚未開始對這類方面的研究,於是他決定留在美國lam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

並在工作間隙學習有關電腦相關的技術知識,就這樣他開始了在美國十幾年的打拼,但在尹志堯的內心中依舊響徹著父親曾經對他說的話。

在回國與留在美國中間的抉擇

在美國的十幾年他見證了半導體產業一步步發展起來,而lam所出產的產品也在他們的努力下成為了全球其他公司所產產品不可匹敵的存在,這家企業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而這個時候的中國,有關半導體研究的產業剛剛起步,中國也一直未能攻克刻蝕機(用於處理敏感材料的一項關鍵技術)的技術難題,尹志堯內心的聲音又響起來了。

在美國是自己已經拼搏十幾年所獲得一切,在大洋的另一邊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國,而且現在正在經歷著被西方國家卡著技術脖子的時刻,在這個時刻,尹志堯做下了他一生以來最重要的決定。

他帶領自己的技術團隊回國,這時的他已經60歲了,本可以在美國享受著高額的福利待遇,但他選擇了和祖父、父親一樣的道路,回到祖國去,用自己的學識來報效祖國。

帶領技術團隊突破技術難關,成功研製國產刻蝕機

2004年,尹志堯帶領著自己技術團隊的15人一起回到了中國,美國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監管十分嚴苛,任何關於電子軟硬體的設備與圖紙都不讓從美國帶走。這也成為了尹志堯團隊回國後的一個重要難題,沒有任何基礎,他們要從零開始

不過經驗豐富的尹志堯憑藉著多年來在大腦中所儲存的專業知識,以及自己滿滿的一腔報國熱情,很快關於國產刻蝕機的研究就有了進展。

十幾年如一日,尹志堯和他的團隊日夜兼程,他們要用十幾年的時間來走西方國家幾十年乃至半個世紀的路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過天佑華夏,在奮戰了十五年後,中國的國產刻蝕機研發成功。

我們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技術封鎖,我們國家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真正站起來了,這一切都離不開尹志堯的貢獻。而尹志堯所要做的並沒有結束,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他在上海創辦了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將我們所實現的技術突破在生產上體現出來,中國人不再需要看西方人的臉色。此外,尹志堯還大力支持國內技術產業的發展,例如華為的麒麟晶片與鴻蒙系統,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尹志堯的公司就提供了很大的技術支持。

他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實現為國家發展助力。即使不再年輕風華正茂,但是想要拼搏的精神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減弱,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也不會因為身穿洋裝而動搖。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推薦:

相關焦點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攜15人團隊為國做貢獻,衝破技術封鎖
    ——李商隱引言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以後有很多的優秀科學家回國做貢獻,他們其實有著超過國內數百倍的工資和生活水平,並且以後的科研道路還很廣闊,可是為什麼不好好享受自己應得的東西,反而回國受罪。其實這就要說到他們都有堅定的愛國情懷,以前是國家不穩定,需要到國外學習,但是當國家安全了,就必須回國做貢獻了。建國前,都是那些不怕犧牲的士兵衝在前面,把敵人打跑了,就讓這些科學家們帶領國家向前發展了。國家的建設不能沒有科學家,不然就無法掌握核心的技術,就還會受到敵人的侵略。
  • 60歲美國博士毅然回國,帶領15人團隊為國貢獻,打破技術壟斷
    在美國攻讀完博士之後,尹志堯並沒有就回到祖國,他出色的學術能力,讓因特爾以及微軟等一眾大公司同時的拋來了橄欖枝。到了1985年的時候,尹志堯正式的進入了美國矽谷的因特爾中心研發晶片。從尹志堯之前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成功人士,然而了解了他在美國的工作經歷之後,或許我們才能夠發現,這僅僅只是他成功之路的開始。
  • 60歲美籍博士毅然回國,赤手空拳發明中國專利半導體,打破壟斷
    看到祖國這個情況,一位老科學家挺身而出,帶領自己的團隊回到了中國,為中國衝破技術壟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尹志堯,正因為他當時義無反顧之舉,中國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專利技術!而他也成功獲得了物理化學的博士學位。1984年,博士畢業的尹志堯很快得到了第一份工作,美國矽谷英特爾公司邀請他到美國總部擔任工程師兼研究員。可以說,英特爾在當時是世界上研發計算機最出色的公司之一。
  • 60歲美國博士帶15人回國,突破技術壟斷,為我國研發自主晶片!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就是一個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60歲突然從美國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做貢獻,突破了技術壟斷!這個人就是尹志堯尹志堯從小就非常優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56年考入北京市第四中學,在校期間一直做共青團少先隊的工作。1962年,尹志堯又憑藉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學習。畢業後,尹志堯先後供職於蘭州煉油廠和中科院蘭州物理化學所。1978-1980年,尹志堯選擇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繼續攻讀碩士。1980年尹志堯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留學,並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 辭去美國百萬年薪,60歲博士帶60項世界專利回國,突破西方壟斷
    而其中就有一位科學家,在60歲的年齡,辭去美國的百萬年薪,帶領15人團隊毅然回到祖國,突破西方的技術壟斷。此後,尹志堯一路向上,先後在美國多家頂級公司工作,他帶領的團隊用了9年的時間,就讓自己所在的公司佔據了國際刻蝕市場的40%的份額,在美期間擁有多項專利,可以說成就滿滿。
  •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
    我國的科技實力一直都是人們的一個人們話題,而美國在對我國企業進行晶片禁運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會被卡脖子,而有位60歲美國科學家帶15人團隊回國,為祖國效力,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 又一頂級科學家回國,帶領15人團隊回國創業,打破晶片技術壟斷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60歲的博士,此人名叫尹志堯。1. 尹志堯成績優秀,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尹志堯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小時候他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秀,憑藉優異的成績他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人踏上了回國的徵程,而在這時,他已經60歲,即便年過六旬也沒有阻礙他為國效力的決心。
  • 美國最不想放回的中國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在許多老一輩人的思維裡,總是認為,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更適合學理科,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用實際行動證明,女生學起數理化,並不比男生差,當年她謝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擁有15項專利,部分成果更是應用到國內外微電子公司的器件製作中,她便是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媛。
  • 美國都不想放手的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國家有難毅然回國
    但是也有許多毅然決然執意回國的留學生例如楊承宗、羅祖道、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等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而林媛也是一個手握15項專利,執意為國效力的科學家。國家有難,她手握15項專利毅然回國她不斷深入的研究,在電子科技領域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得專利15項。
  • 60歲創辦中微半導體!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和美國等科技巨頭相比較,技術仍是落後別人,但是國內產生所自研的技術、設備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毅然回國,如今成果造福3億人
    亞洲首富胡海嵐:放棄美國高薪而毅然回國,如今成果惠及3億人IBRO-Kemali國際獎由國家大腦研究小組(IBRO-Kemali)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能拿到這個獎的科研者一般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科學家。
  • 天才少女晶片博士,放棄美國高薪,歸國潛心鑽研,打破技術壟斷
    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國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壟斷,實現了科技水平的飛躍式提升。那麼,這位天才少女究竟何許人也?她又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在美國學習期間,毛蔚始終保持著自己理科方面的優勢,可以說,毛蔚也用自己的實力,打破了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偏見。在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後,本可以留在美國的毛蔚並沒有選擇定居美國,當時,她放棄了矽谷方面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地回到了中國,並創辦起了飛昂通訊。
  • 美國最不想放走的科學家,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毅然回國研發AR技術
    美國最不想放走的科學家,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毅然回國研發AR技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一位特別優秀的導師,他曾經是美國最不想放走的中國天才,圖靈獎唯一華人學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會士和國際密碼協會會士。
  • 他是首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放棄美國高薪工作,毅然回國做貢獻!
    1967年,才21歲的他就獲得了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後來更是在哈佛度過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僅用5年時間就拿下了物理學博士學位。然而到這裡才是這位神一般的人物與眾不同的專業生涯的開始。當時,剛剛拿下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姚期智並沒有如一般人一樣選擇進入研究所繼續在物理中鑽研,而是陡然一轉,跨系選擇了計算機科學,於是他又在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她手握15項專利,美國高薪挽留仍執意回國,用AR技術報效祖國
    她手握15項專利,美國高薪挽留仍執意回國,用AR技術報效祖國中國之所以能有如今的發展,和科學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著一種叫做「凝聚力」的基因,每當國家有需要,不管身在何地的中國人都想著為祖國出一份力。幾十年前,錢學森等一大批頂級科學家從美歸國,將中國飛彈事業向前推進至少20年。
  • 美國不想放回中國科學家之一,擁有15項專利,謝絕高薪毅然回國
    在中國的上個世紀,同樣也有許多學者,他們選擇歸國為中國的發展做建設,比方說錢學森或者是鄧稼先,這些前輩們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讓後來的我們也一直以此作為榜樣,而奮鬥著,他們的精神是不朽的,他們做的貢獻,人民會銘記在心。
  • 他是物理傳奇大師,我國第一位圖靈獎得主,毅然選擇棄美回國!
    「神一般的人」,是人們對姚期智的稱呼。所謂「天才」、「神童」似乎已經不足以用來形容這位物理界+計算機領域的傳奇大師。他所取得的成就和仿佛開了掛一般的人生,更是贏來無數人的驚嘆。當碩果纍纍的他面對美國開出的優渥條件時,卻毅然放棄一切在國外享有的優厚待遇,選擇回國繼續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領域精英人才。他,值得人們所有的崇敬和敬畏。一、物理界的神人,也是計算機界傳奇大師姚期智出生於上海,少時在臺灣求學。
  • 24歲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如今他的發明助力「嫦娥四號」成功奔月!
    他兩歲時,父親就犧牲在革命戰場上,九歲那年母親也不幸病逝,從此趙淳生成了孤兒。隨後在黨組織的關懷下,他放下柴刀,離開牛群進了學堂。10歲時他立下誓言,要用一輩子報答黨的恩情。1961年趙淳生大學畢業後,從事振動工程理論和應用研究。
  • 「寒門院士」舒紅兵:從蘭州大學到武漢大學,留學美國卻毅然回國
    1992年,一心鑽研科研事業的舒紅兵選擇留學美國。他在美國Emory大學的細胞及發育生物專業就讀,並順利獲得博士學位,緊接著他又用兩年的時間在美國Tularik公司David Goeddei實驗室工作研究並在此期間考取了博士後學位。
  • 美國拼命阻止無效!「晶片大牛」毅然回國,給華為帶來30多位人才
    美國想要對我們封鎖,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晶片行業,我國和美國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很長時間都需要大量進口。而在前段時間,美國方面又一次加大了對華為的封鎖,這將意味著華為處境將會變得更加艱難,晶片的問題,甚至會影響到華為的生死存亡。但一位晶片牛人的回國,或許會改變這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