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2002年設立的科研界的超級大獎——索菲亞·科瓦雷夫斯卡亞獎,它的獎金是全世界獎金額度第二高的科研獎項,誰拿到這個獎,可謂真正的「名利雙收」。
獲獎者單項最高金額高達165萬歐元,相當於1264萬人民幣,拿獎後意味著學術上需要的費用不用憂愁,能放下心來致力研究。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7名中國人獲得此獎,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最美女青年科學家莊曉瑩,正是此獎得主之一。
莊曉瑩出生上海普通的家庭,在去讀大學以前,也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生。要說她第一個突出之處,就是她從小喜歡數理化。
莊曉瑩欣賞男生間富有邏輯性的談話,算「24點」總比別人快,就是理科思維比較好,比較快。
導師朱合華評價她「有悟性」,她剛進入這個領域三四年,但是領悟得比一般人快很多。
第二個突出的地方,就是她喜歡土木工程。說到土木工程一般的人都覺得都是男生的事情,很少有女生選擇土木工程,更何況是一個大美女了。
莊曉瑩在上海成長的日子中,見證了上海的巨變,她很想跟上海一起成長。她的高中生涯中充滿了上海一個很火的廣告,廣告中有一段歌詞:城市的高度,它越變越快,好日子好時代。
每每聽到這樣的廣告詞,莊曉瑩內心中充滿無限豪情。尤其是看到設計建造南浦大橋的工程師能夠把理想繪於藍圖,變成現實,覺得他們很了不起,她也想要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
後來報考志願的時候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報考了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學院。
莊曉瑩言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她對土木工程的喜愛是深入骨髓,為了能讀懂國外的高端理論,她非常刻苦地學習英語。
她不但能毫無阻礙地閱讀大量前沿領域的純英文的文章文獻,還在本科期間通過了高級口譯的考試,有外國學者來訪時更流利地作英文報告,甚至還做過專業領域的同聲傳譯。
出色的英文能力幫她更快地走向世界,莊曉瑩碩士畢業之後,她得到英國全額獎金,遠赴杜倫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獲得了每年僅有一篇的英國計算力學領域優秀論文獎以及歐盟的優秀論文提名。
2010年,她獲得杜倫大學博士學位,2011年在挪威進行博士後研究。2014年,完成博士後研究。2015年獲得了索菲亞獎金。
2015年,莊曉瑩獲得了索菲亞獎金,研究重點為納米複合材料,通過設計一種開源的計算機模擬平臺,幫助工程師和科學家設計新一代的複合材料。
從2015年底開始,她將利用索菲亞獎金,在德國漢諾瓦大學連續介質力學研究所進行先進材料研究。
主要是開發先進材料的設計平臺,運用計算機構建力學模型和數學模型,對聚合物納米材料在工程領域的應用方案進行優化設計。
通過該項目,莊曉瑩可以直接在德國招收博士後和博士生加入研究團隊。她說如果在國內招研究團隊,走程序必須要幾年才能組建完成。
德國非常看重莊曉瑩的研究,也希望能留下莊曉瑩,給她綠卡,給她獨立的研究室,給她資金,2016年還頒發了優秀青年科學家提名獎項給她。
但是莊曉瑩不忘自己的初心,拒絕了德國的橄欖球,只在德國研究,還是在同濟大學任教,給本科生講課,帶博士生。
她說誠然博士後在國內的體制、氛圍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異。歐美體系的博士後職位相對更專注學術發展,對她個人能力發展是不錯的選擇。
她雖然沒有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但是她卻可以為中國培養無數的建築設計師,她願意用自己微博的力量,為中國帶來建築行業的巔峰學術。
莊曉瑩給學生講課
像莊曉瑩這樣的年輕科學家,她們有能力,有追求,也能沉下心來致力研究,她們都渴望濃厚的學術研究氣氛,而不需要額外操心人情往來。
國外誠然能滿足她們的學術要求,但是小的時候立下為國家努力學習的志願,不是那麼輕易就放棄,所以莊曉瑩放棄了德國的誘惑,還是在國內任教。
希望我們國家能提供一個純淨的學術氣氛,讓更多像莊曉瑩這樣的年輕人能抵抗誘惑,回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