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4 日,中瑞雙邊研討會——提升通用航空安全性(Sino-Swiss Seminar—Safety Measures and Technology in General Aviation)成功在線召開。
本次雙邊研討會是自2019年中國航空學會(CSAA)與瑞士航空科學會(SVFW)正式籤署諒解備忘錄後,為共同推動中、瑞航空專業人士交流、促進相關領域合作、加快產業項目落地開啟的一項新舉措。研討會擬每年召開一次,本次會議為首次雙邊交流,受疫情影響,採取了「線上會議室+媒體平臺直播」的形式進行。會議由中國航空學會、瑞士航空科學會、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和中國航空研究院聯合主辦。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ICAS)、蘇黎世應用技術大學航空中心以及中國航空學會通航分會給予了大力支持。
會上,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張新國教授、瑞士航空科學會主席Juerg Wildi博士分别致歡迎辭。來自來自瑞士航空科學會、瑞士聯邦民航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及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的專家做了精彩報告。本次研討會以「提升通用航空安全性」為主題,發言專家圍繞兩國通航產業發展、通航安全管理措施與技術、無人機應用與監管等多個行業熱點和科技前沿話題展開了交流討論。
瑞士航空科學會主席Jurg Wildi博士作了題為「通航和無人機系統安全管理措施與技術」的主旨演講,介紹了瑞士航空科學會基本情況、瑞士通航產業規模及發展現狀,探討了無人機系統技術與應用、歐洲通航安全監管等問題,提出了通航產品研發模式和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航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教授從通航安全管理與發展平衡角度作了主旨報告。報告明確指出了通航廣泛的應用性、創新性、多主體、多元化為安全管理帶來的風險,分析了中國作為快速成長的新興通航市場在未來全球通航產業發展中的巨大潛力和重要作用,提出了通用航空安全管理的關鍵在於把握好安全與發展之間的平衡,強調了分級分類、管理適度、他律加自律是通航管理文化的要義。
瑞士聯邦民航局(FOCA)無人機系統特別顧問Nathanel Apter先生作了題為「無人機系統管理」的專題報告。介紹了瑞士無人機系統應用開發情況,展示了無人機在血樣運輸、氣象數據採集、農作物藥物噴灑等實際生活應用場景,詳細解讀了無人機管理條例——特殊操作風險評估(SORA)的具體內容和流程,並討論了無人機遠程識別、運行區域和空域融合等問題。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空中交通管理學院院長潘衛軍教授作了題為「提高運輸飛行與飛行訓練同場運行安全」的專題報告。報告介紹了中國運輸通航和飛行訓練的現狀,展示了被譽有「中國民航飛行員搖籃」的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當前在飛行員和管制員培養上的規模和實力,以及在飛行訓練運行安全保障等方面所取得的各項成果。報告分析了引發航空運行安全事故的各類因素,指出了定期航班與訓練飛行的潛在衝突區域、資源緊張等問題,提出了多種有效解決方案,從「組織因素、人的因素和技術因素」三方面提升運輸飛行與飛行訓練同場運行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庫爾齊航空公司執行長Ralf Kürzi先生和蘇黎世應用科技大學Pierluigi Capone先生作了題為「通航飛行控制」的專題報告。報告針對「空中的士」運營概念、控制和管理提出了觀點。報告指出,新的飛機概念及其控制,加上相關功能、故障模式和嚴重程度影響,將增加系統架構的複雜性。同時,報告還提出了「城市安全水平接受度」等開放性問題,在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社會對飛行器事故和安全接受程度可能將直接影響認證標準以及控制算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設計專家董雷霆教授,就「老齡化通用航空飛機結構完整性問題及對策」作了專題報告。報告指出,老齡化飛機的結構完整性已成為通用航空工業、用戶和監管機構關注的主要問題,如何確保通航飛機的設計和維修結構安全,利用現有飛行數據和維修記錄跟蹤和控制通航飛機疲勞損傷的潛在措施,對通航以及其他類型的飛機均有助益。
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為中瑞通航領域的利益攸關方搭建了溝通和對話平臺,為中瑞兩國進一步開展通航領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為促進兩國通航安全管理及技術水平的躍升注入了智慧動力。此外,本次研討會通過嗶哩嗶哩網站中國航空學會官方帳號進行了在線直播,超過500名代表在線觀看,反響熱烈。研討會為加深中瑞兩國友好往來、推動民間科技交流做出了良好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