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峰」和「五步蛇」都是比較有名的毒蛇,而且這兩種蛇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過山峰」是眼鏡王蛇的俗稱,而「五步蛇」是尖吻蝮的俗稱。那麼,這兩種毒蛇如果狹路相逢的話,誰更厲害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許多小夥伴對真蛇的圖片會感到不適,所以下面我們儘量用卡通圖,萌萌噠)
毒蛇的戰鬥力強弱的三大因素想要判斷兩種毒蛇的戰鬥力強弱,有三個要素:體型、毒性以及毒液量。這三要素中體型非常好理解,就是大小。而毒性我們通常會用半數致死量來表示,半數致死量就是殺死50%以上的實驗體所需要的最小的毒液劑量,英文縮寫為LD50,而實驗的授體一般都是小白鼠。毒液量就是該毒蛇單次排出毒液的劑量。基於這三個要素,我們來對比一下眼鏡王蛇和尖吻蝮。
首先是體型對比
過山峰-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毒蛇,它是亞洲地區獨有的一種毒蛇。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它與眼鏡蛇、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內陸太攀蛇屬於近親,同屬眼鏡蛇科,不過,由於 它們都是眼鏡蛇科下的獨立的屬,所以它們的差異也比較大,就好像犬科下的狼和狐狸一樣。
眼鏡王蛇的體型較大,成年後的體長通常在3-4米之間,體重平均在6公斤左右,其中生活在我國的眼鏡王蛇要比其他東南亞地區分布的眼鏡王蛇小一些。目前我國發現的最長眼鏡王蛇個體體長為3.8米,而在國外,人工飼養下最大的個體體長為5.6米(倫敦動物園),野生個體最長體長5.58米。
其次是尖吻蝮
尖吻蝮俗稱五步蛇,它是蝰蛇科尖吻蝮屬下的唯一物種,而且從分布上看,尖吻蝮主要的分布地就是我國的南方各地。從棲息地上看,尖吻蝮比較喜歡棲息在山地之中,習性與眼鏡王蛇略有不同,它比較喜歡在傍晚或者清晨外出捕獵,其他時間喜歡蜷縮在巖石下面休息。
尖吻蝮的體型中等,成年尖吻蝮的平均體長在1.1米左右,體重平均在2公斤左右。目前已發現的野生個體最長為1.545米。
因此,從體型上看,眼鏡王蛇的體型至少是尖吻蝮的兩倍以上,眼鏡王蛇的勝算更大一些。
其次是毒性對比
當然,體型差距不一定能夠完全左右勝負,因為毒性對於毒蛇來說也是戰鬥力的重要體現之一,我們舉個例子,世界毒性最強的蛇內陸太攀蛇的平均體長在2米左右,但是它的半數致死量為0.0021,在如此強的毒性下,只要是咬了獵物一口,即使是大象都必死無疑。
眼鏡王蛇在毒蛇中的毒性只能算是中等的,根據實驗室的數據看,眼鏡王蛇的LD50為0.35。這個數據略小於中華眼鏡蛇(0.34),比起銀環蛇(0.08)來更是相差甚遠。
而尖吻蝮雖然俗稱五步蛇,而且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將其描述為咬一口五步之內必死的毒蛇,但其實它的毒性也不算很強,LD50的數值為9.2。也就是說單純論毒性而言的話,眼鏡王蛇的毒性是尖吻蝮的26倍之多。因此,在毒性上,尖吻蝮也比眼鏡王蛇要差很多。
最後是毒液量
毒液量就是毒蛇每次攻擊的排毒量,這個數值也能體現毒蛇的戰鬥力,畢竟有些劇毒蛇類毒性雖然很強,但是由於體型較小,它們的排毒量較少,殺傷力也不是很強。眼鏡王蛇是排毒量最大的毒蛇之一,它單次的排毒量平均在400毫克左右,是內陸太攀蛇排毒量的兩倍之多。
而尖吻蝮的平均單次排毒量在214毫克左右,要遠小於眼鏡王蛇。因此,即便是兩種毒蛇不用任何的捕獵技巧,單獨拼毒性和毒液量,尖吻蝮也不是對手。
因此,無論是從體型、毒性還是毒液量上看,眼鏡王蛇都明顯的強於尖吻蝮。並且作為一種大型的毒蛇,眼鏡王蛇的兇猛也是出了名的。首先,眼鏡王蛇是一種晝出夜伏的蛇類,它們的主要食物以其他的蛇類為主,無論是面對毒蛇還是無毒蛇類,在它面前統統都是「辣條」,而這就要得益於眼鏡王蛇體內天生就含有抗毒血清。
這就代表著毒蛇在眼鏡王蛇面前其實與無毒蛇差不多,但是,尖吻蝮的體內並沒有抗毒血清。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說,眼鏡王蛇都要比尖吻蝮厲害很多。
總結
眼鏡王蛇幾乎是其生境中所有蛇類的天敵,它的主要食物構成就是蛇,因此它有了免疫大多數蛇毒的能力,而且雖然眼鏡王蛇的毒性不是很強,但是其排毒量在所有毒蛇中名列前茅,再加上它是體型最大的毒蛇,所以在它面前放一條尖吻蝮顯然是不夠看的。